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教学复习课“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对称轴的理解,在练习时就这样设计: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有关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相似文献   

2.
[案例]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一课时,我发现了学生读“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一句中的“没”字,有读mò的,也有读méi的。我正准备提醒他们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1公式的推导我们知道:钟面一周被分成60小格,每小格对应的角度为360°60=6°;分针每分钟转动1小格,y分钟转动y小格;由于当分针转动60小格时,时针转动了5小格,因此时针每分钟转动560=112小格,y分钟转动1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师:同学们,暑假已经来到了,你打算怎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呢?生1:我想去青岛看大海。生2:我想去爬泰山……师:好多同学想去旅游,谈到旅游,老师想提醒同学们旅行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地安排旅行时间,这样你的旅程才会更加愉快。老师的邻居小明也非常喜欢旅游,上周末去济南大明湖游玩了一番,想不想看一下他这一天是怎么安排的?生:想。【评析】通过小明暑假出去游玩  相似文献   

5.
《隆中对》中有这样的句子:“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其中“吴会”中的“会”字,课本注音为“gu&;#236;”,词义释为:“吴郡和会稽郡的合称,现在的江苏长江以南部分和浙江北部。”笔者认为此处“会”的读音错误,应读为“吴会(ku&;#242;i)”。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读者》2011,(2):59-59
钟表时间1时整。排列规律为.分针每次前进20分钟,时针每次退后1小时。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一、新理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读、位置、顺序和分类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钟表”是今后学习“时、分、秒”的基础,而整时和半点的认读又是重点,教学可设计如下四个层次:(1)交流经验,初步感知;(2)自主探索,讨论总结;(3)巩固升华,自我评价;(4)开放题。这四个层次是按照“…  相似文献   

8.
所谓“钟面角”是指时针与分针在某一时刻所成的角,现实生活中电子表用得比较多,许多同学缺乏生活经历,因而遇到此类问题无从下手,其实如果把“钟面角”问题看做行程问题来研究,就容易解答了。  相似文献   

9.
10.
贵刊2004年第3期在《问题·争鸣》栏里登载了戴、代二位老师的《“1∶2”不能写成“12”吗》一文,认为1∶2可以写成12。2005年第二期又刊了王老师的《也谈“1∶2”与“12”》一文,他认为,比就应写成“1∶2”的形式,而不能写成“12”形式,两种观点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在《比的意义》一节对此进行了阐述,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此也进行了详细说明。教科书中认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3比…  相似文献   

11.
“认识秒”是一个托底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和“分”两个常见的时间单位,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认读和书写一般精确到分的时间时刻。“秒”是继“时”和“分”后出现的一个较小的时间单位,由于在日常计时中存在感很低,而且时间单位较为抽象,缺少直观的事物来刻画和形容,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以借助许多事物来直观演示,且1秒的时间过于短暂,小学生很难敏锐地感受其长短。因此,本课着力解决这一难点,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体验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形成敏锐、真实、深刻的体验,不断体味和酝酿,逐步建立起对“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准确认知。  相似文献   

12.
具有分针和时针的机械钟表,由于分针比时针转动得快.故每经过相等的时间这两个表针就会相遇一次.所谓相遇,是指两个表针同时指向表盘上的同一刻度.下面,推算相邻两次相遇时的时间间隔△t.  相似文献   

13.
14.
千百年来,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今传颂,成为我们认识杜甫思想、了解杜甫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一个具体、有力的明证。然而,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是怎样的呢?“臭”的读音该是什么呢?这大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第十册《可爱的草塘》中的“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句中的“没”是个多音多义字,在这里,应该念“mò”还是“méi”?我以为应该念“mò”,理由如下:1.从结构看,“没膝盖深的水”是“没膝盖深”作定语的定中短语,而“没膝盖深”是“[没+名词]+形容词”的状中短语,其结构层次是:没膝盖深状中动宾“没膝盖”是个动宾短语,在这里作状语,起限制“深”的作用,表示水的深浅漫过膝盖。意思非常明确。2.从意思看“,没”如果念“méi”,“没(méi)膝盖”这个短语就有了歧义,一是“没…  相似文献   

16.
浅谈否定标准“不”和“没(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对否定标记“不”和“没(有)”与动词,动词结构,形容词及部分助词的组合关系做了详细的描述,试图从“不”和“没(有)”的分布特征中对它们的语义做一番比较。“不”和“没(有)”语义上的对立互补,形成了一对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7.
韩志湘 《现代语文》2006,(4):124-124
翻遍了各种版本的现代汉语辞(词)典,也没有发现“拽”有个上声的读音,但现实生活中,上声的这个读音却大行其道,甚至有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8.
“拽(zhuǎi)”主要用来形容对人或事物的印象,带有主观评价的性质。但其词义不稳定,内涵和外延也具有模糊性。文章概括了“拽(zhuǎi)”的几种主要含义,并探讨其能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语第七册教材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山行》,该诗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凯维德老师认为读“xiá”恰当一些(见《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此说笔者不敢苟同。首先,所举书证不足为凭。为了说明“斜”字读“xiá”音,凯文列举了《语文参考教案》和《唐宋绝句选注析》等书的注音或注释;而小学生古诗词《跟我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也采用了此说,注云:“斜,这里为了押韵,可读作xiá”——而该书正文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6,(9)
彤彤最近很忙,说话总是颠三倒四的,闹出不少的笑话,其中关于“在线没?”和“带饭没”的故事就成为编辑部广为流传的“内部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