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与考试》2023,(15):28-29
<正>2022年7月16日,一男孩在天文馆参观的视频被传到网上,瞬间火了。原来,这个男孩在观看火箭升空短片时,发现本应是“长征三号”,却变成了“长征五号”;接着他又发现,动画模拟的“长征五号”的分离顺序也是错的;后来他又发现,空间站对接也有差错。男孩最后说了句“啥也不是!”扭头就走。  相似文献   

2.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们班来了一个疯子。” “真的吗?” “谁呀?” 她是一个疯子?! 她爱看书。 深夜里,万籁俱寂,天空像裹了一层黑布,上面扎出了许许多多的小洞,泛着灿烂的星光。她不知为什么突然坐了起来,热醒了?可是空调还眨着。绿眼睛”,摇摆着“脑袋”。做噩梦了甲她也不知道,对她来说只要有书看,什么都挺好的,即使是骂她、损她。  相似文献   

3.
每当写作文,有的学生就“咬住笔头不放松”,哭叫着让爸爸、妈妈帮他写或是教一句写一句;有的学生挤牙膏似的写了,却常常牛头不对马嘴;有的学生干脆走“捷径”,抄“作文选”……“作文难”的现象举不胜举,究其根本,就是学生作文和生活相分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4.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对于作文来说。细节就是指作者笔下那些极具表现力的细小的用笔单位。它可以是一个动作.比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之“排”:可以是一句言辞.比如祥林嫂讲阿毛的那句固定的开场白“我真傻,真的”;可以是一个神情。比如祥林嫂的只是“顺着眼”;也可以是一个事物,比如祥林嫂手上拄着的那根下端开了裂的竹竿……成功的细节描写能够照亮读者的眼睛.使作品闪烁起奕奕的神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爱,很简单     
小时候,去唤二伯家的融融一块儿上学,不巧,她不在。我正下台阶,听见二伯说:“妮儿,先别忙了,我兜里装着刚摘的甜枣儿,你吃。”我以为对我说呢,正要搭话,就听到融融娘的答应声:“哦,成啊,等我放着给孩子吃。”我好生惊奇,回家一五一十地给娘学舌“:娘,二伯唤俺大娘妮儿呢,还给俺大娘摘甜枣子吃。”娘说:“那是好,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好。”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故乡》一文中“圆规”一词出现了四次 ,即 :1“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2“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3“然而圆规很不平 ,显出鄙夷的神色……”4“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 1994年 5月第 1版 ,1999年 10月第 6次印刷的《教师教学用书》第 6页在 1句之后明确标示此句中的“圆规”比喻杨二嫂 ,下文出现的“圆规”则是借代。那就是说 2句也属于借代 ,这显然是错误的。笔者认为 ,“圆规式的姿势”只能是明喻。那么 ,34两句中的“圆规”是借代吗 ?其实 ,这是一…  相似文献   

7.
邓炎 《中学生博览》2023,(24):24-25
<正>一、突然的来访“咚咚咚”,第三节课下课,一个男孩匆匆地跑到我的办公室,神色很紧张,眼睛里满是焦虑。他带着颤抖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很害怕!”说着说着,眼泪溢满眼眶。“孩子,你害怕什么呢?”“我害怕一些东西,但是我又不敢说。”孩子欲言又止。“那你来找我,是你自己主动要来的,还是爸爸妈妈或其他老师让你过来的?”是主动来访还是被动来访,这很重要。“是我自己想来的。”我看时间比较仓促,他的情绪也不是很稳定,明白此刻他最需要的是安全感。“那我们预约一下时间,好吗?”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男女有别。”现代人把这句话理解得特别好,尤其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甚至有点 过了头。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比如:在学校里,男生不小心碰到了女生, 女生都会骂他一句:“色狼。”这不免让人觉得很难堪。或是,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在一起研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研读文本.学生很多时候依旧游离在文本之外,或是不能更深层次的品词析句,或是不能透过文本得到深刻的感悟,或是对文本的理解产生歧义。这时,学生的阅读思维便会进入“瓶颈”状态,遭遇阅读教学“冷场”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0.
“重兵把关”本是军事上的一句用语,意思是说临战迎敌之时,选派精兵良将把守各要道隘口,以拒敌于门外,战而胜之。现在“重兵把关”一词也被引用到学校中来了。比如有的中学为了突击迎接高考,在春节后新学期,把全校教学上的骨干教师都集中到毕业班,或是毕业班中的几个“尖子班”。应该指出,希望有更多的  相似文献   

11.
<正>许多同学读到《秋天》里“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句后,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美。是啊,又蓝又高的天空本身就美,加上“那么……那么……”这样一个关联词,就更不用说了。“那么……那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即你在使用它的时候,“那么”后面的内容应该是并列的,并有所对应,可以是不同的几件事、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相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等。比如,“蓝”和“高”就是天空这一事物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为牢,文作锁;英语持刀,路难过;文综理综马前卒,只把青春泪雨落。 总是被动地“向往”着自己的未来,走在不愿意行走的道路上,拿着早已被别人编写好的人生剧本,一句句地念着,但我们仍旧渴望突破,以摆脱长辈们制定好的规则,用心演一出人生“话剧”。  相似文献   

13.
你是张君瑞,心里揣着那个她。三请赴会的是她,四顾无人跳了花墙的是你。你鼓起了勇气,牵起了她的手对她说:“莺莺,我们走吧,一起去流浪。”崔莺莺眨着大眼睛对你说:“流浪是什么?可以吃吗?”  相似文献   

14.
<正>原题呈现你们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作文。思路点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训练的任务内容为“怎样选材”。“选”,是包含一定标准的。首先,“选材”需要契合文章的中心。以该命题为例,“牛”有丰富的比喻义,比如“威风”“神气”,比如“古板”“固执”“倔强”,比如“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等等。细读教材上这道题目下的提示文字,可以确定,写人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正>“是的——春天需要你。经常会有一颗星等着你抬头去看。波涛会从遥远的过去向你涌来,或者当你从一扇开着的窗下走过,小提琴的音乐会渴望你倾听。所有这些都是使命。可是你能完成吗?”在思考“父母矛盾影响到学生,班主任该如何应对”时,我的脑海不禁想到了诗人里尔克《杜伊诺哀歌》中的这句诗。受家庭矛盾影响的孩子就像是“一颗星”等着我们班主任“抬头去看”,就像是“小提琴的音乐”渴望着我们倾听。  相似文献   

16.
14岁那年的某个傍晚我回到家时,客厅里站着一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女孩,脸黑黑的,圆圆的,两颊有浓浓的高原红。头发很长,梳成一条辫子拖在背后。穿着一身蓝白相间的校服,上面写着某某一中的字样。见了我,红着脸说:“你是乔乔吧?”  相似文献   

17.
殷沛强 《师道》2008,(7):64-64
其实,英语课可以上得很活。比如,引入“轻松感”来导入新课。有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描述人物特点的形容词。授课教师的导入,不是简单地在黑板上罗列出一些形容词,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生词,而是引出了学生的笑吉——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有媒体报道校园里有了教师忌语,具体地写明了几十句或是上百句不准教师对学生讲的话,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有病呀是不是?”“我看你是不可救药了!”“我要是你我早就不活了!”等等。这使我联想到有人指着我的鼻子没完没了地对我说:“我以后再也不骂你是混帐东西了,再也不骂你是乌龟王八了。”我想起过去偶尔也曾受过一些窝囊气,  相似文献   

19.
阅读,真好     
我庆幸我有一双能看见光明的眼睛,让我去阅读纸页上的美丽;我庆幸我有一双能听见声音的耳朵,让我去“阅读”自然的“声音”;我庆幸我有一颗能够阅读的心。(起笔的感情很浓,采用了排比的技法将语言写得颇有感染力——细细读来,最后一句似乎与前句不够协调,而且,从昭示内蕴的角度来看,这一句应该最为重要,你采取“弱化该句”之策,不太好——反正,我不赞成。)  相似文献   

20.
<正>“上课!”“起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这几句在旁人看来略显尴尬的上课问候语,对我而言,是最动人的声音。王老师是我们七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她身穿一件男式披风大衣,左手插在兜里,操着一口我们从未听过的长春口音,大踏步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一开始,对于这样一位既陌生,又是外地人的支教老师,我们忐忑不安,又不知怎么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