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至今对一位生产队饲养员的 话记忆犹新。 当时生产队搞运输主要靠马车,各队都建有马号 (圈养马的地方)。一次,我发现,马号外总有几匹半大 的马被很残忍地拴在马桩上。说残忍,是因为那缰绳 拴得很短,被拴的马只能围着马桩打转而无法卧下。  相似文献   

2.
残忍的爱护     
在乡下当知青那阵子,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也从一些小事中感受到许多哲理。那时,队里搞运输主要靠马车,各队都建有马号。我发现,马号外总有几匹半大的马被很残忍地拴在马桩上。说残忍,是因为那缰绳拴得很短,被拴的马只能围着马桩打转而无法卧下。一次,我看见一匹马想要卧倒,上半身挂在马桩上,缰绳将它的嘴勒得鲜血淋漓。我不愿看到马儿受苦,走上前解开缰绳,准  相似文献   

3.
我的一位朋友是位养马人,他的马号里大大小小栓着十几匹马。栓马桩上,总有几匹半大马被很短的缰绳残忍地栓住,只能围着桩打转而无法躺下。一次,我见一匹马的嘴被磨得鲜血淋漓,便放长缰绳想让它得到舒适。谁知朋友见了却说:“让缰绳短一些吧。”我纳闷了,养马人的做法为什么与我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位朋友是位养马人,他的马号里大大小小栓着十几匹马。栓马桩上,总有几匹半大马被很短的缰绳残忍地栓住,只能围着桩打转而无法躺下。一次,我见一匹马的嘴被磨得鲜血淋漓,便放长缰绳想让它得到舒适。谁知朋友见了却说“:让缰绳短一些吧。”我纳闷了,养马人的做法为什么与我恰恰相反?后来,朋友解释说“:这些马过一年半载就要驮东西干活了,它现在需要的是锻炼。如果缰绳长了,它就会图舒适躺下而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怎么干活呢?”我恍然大悟,原来这种残忍中蕴涵着一种哲理:马,靠自己的本能生活,当环境给它躺下去的机会,它就会全盘接纳,而这却给它日后的生存埋下了祸根。我们知道,人作为自然生命而存在。谁都想在社会中体面地生存,这就必须获得全方位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不可能离开教育。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成全”“、完美”、生命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然而,过多的时候,我们却给了学“生躺下去”的机会。基于种种原因,学生除了会考试解题外,其他的生存技能,“抗摔打”素质却没多少。学生在我们构筑“的暖巢”里过多地接纳“了躺下去”的舒适,让人不免对其今后能否有足够“的脚力”驾“辕社会生存”这挂马车而忧心忡忡。谁能保证学生的一生都“有躺着的”安逸?谁能保证...  相似文献   

5.
袁春雷 《中文自修》2006,(11):63-64
在希腊神话中,传说有一个半人半马的神叫做凯龙。凯龙相当聪明,而且天性相当善良并且充满智慧,并不像其他的神那么凶暴残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马意象每每用来表达士人怀才不遇的悲愤,有志者欲建功立业报效家国的壮怀,以至于成为中国文人内在价值的一个较为稳定的象征符号。其实,马意象的内在蕴涵及绵延流播,有着广远的人类学渊源及民俗传统。 人类学家在研究史前艺术时,曾系统分析了洞穴岩画中各种动物类别,指出在两大类食草动物中,其中的一类几乎全是马的形象,其持久不变的出现简直令人惊奇:“几乎在所有岩画所显示出来的动物形象中,马的形象总能被辨认出来。”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世界上出现了两大游牧文化丛。一个是以养牛为基础的非洲游牧文化丛,另一个是横跨中亚直达北非的亚洲游牧文化丛:“亚洲干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拥有马队和可移动的营地,以马奶和其他动物产品为主,活跃在广泛的地域中。”随着以马为主的游牧文化丛在时空上的发展与内部功能的整合,以马的功能为特质的马文化丛出现了: 养马发展了马棚、马房、马槽、马栅;骑马发展了马鞍、马蹬、“马缰绳、马嚼子、马鞭;用马运输发展了马车、马套、马路;除此之外,其它象马竿、马枪、马刀、马号等文化特质,甚至象马工、养马术等等也都是围绕着马文化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赢政统一中国后,曾为立什么国号费了很大脑筋,仍叫“秦”吧,可当时的秦写作“采”,他一看就觉得别扭:一槽不能拴两马,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22日,中国的海洋机器人——"海马号"无人潜水器潜入海洋4500米深处,完成了深海试验。这是中国迄今为止自主研制的下潜深度最大的无人遥控潜水器。从从2014年2月20日至4月22日的海试中,"海马号"共完成17次下潜,3次到达南海中央海盆4500米海区海底进行作业试验,最大作业水深4502米。不久以后,"海马号"将搭载着各种传感器,伸着坚韧的机械手,代替人类去探索未知的海底世界。  相似文献   

9.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当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意足,更是南柯一梦西。(选自《  相似文献   

10.
嬴政统一中国后,曾为立什么国号费了很大脑筋,仍叫秦吧,可当时的秦写作琹,他一看就觉得别扭:一槽不能拴两马,一国怎能有二王?不叫秦吧,可秦国又是列祖列宗所创立  相似文献   

11.
动物与古猿     
上帝看到世上生灵饥则食,渴则饮,浑浑噩噩,他想找出一种生灵,赋予其智慧,让其自我觉醒,传承文明,做万灵之长.于是上帝召开万兽大会,召集普天下的动物齐聚一堂进行选拔. 大地上的弱势群体——食草动物羊、鹿、马、牛、兔子等,觉得老虎、狮子等食肉动物是残忍的凶手,如果再被赋予智慧,便会如虎添翼,造成食草动物灭绝,万万不可让它们拥有智慧.  相似文献   

12.
格尔尼卡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以变形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的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画面左侧,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因战争而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她身后的牛脸则流露出残忍的狞笑。画的中间部分,一匹被刺伤的马昂着头张着嘴,发出哀鸣。马的身下躺着一名死去的战士,他的右手握着被折断的剑。画面右侧,一名妇女从窗子里探出身体,她前方像眼睛似的电灯,射出如锯齿  相似文献   

13.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复习方法和要点马拴成朱贵钧每到学期快结束,老师们都面临着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一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多年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只有找出初二思想政治课复习总结的纲和线,学生复习时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依...  相似文献   

14.
窦志伟 《现代语文》2010,(1):143-145
被认为起源于西方的“残忍教育法”早在我国古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所体现。本文根据《聊斋志异&#183;细柳》篇并结合现代家庭教育的实际总结出“残忍教育法”的三个实施要点,值得当代父母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从小就羡慕女红军骑马的英姿、女英雄花木兰骑马的威风,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跨上马背。终于,在北京青龙峡马场,我如愿以偿。在那里的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和马第一次打交道。它是一匹真实的、雄劲威武的棕色马,我想立刻跃上马背,飞驰起来,但是,马的主人慢条斯理地说:“马最怕生,你要和它熟悉一下才能骑。”站在马前,我思忖着,马并非我想象中的那般驯服。你瞧,滚圆滚圆的肚子,颈部、腿部的肌肉无不表现出力感,齐刷刷的鬃毛又显出一份潇洒。我默默打量着它,没想到它突然打个响鼻,又抖了抖耳朵,吓得我连退几步,要不是看见它头部紧拴的缰绳…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诺言     
父亲的一生是被土地拴定了,而他的精神也始终被一条诺言的枷锁紧紧地勒住……一我是穷山沟中的人,我们又是这个穷山沟中最穷的。所以我  相似文献   

17.
陕西渭北“栓马桩”是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珍品,其雕刻风格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雕刻手法多样,雕刻画面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较高的历史价值,展现了中华民族广大人民无穷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8.
“丁零零——”预备铃“残忍”地响了起来。小吴气喘吁吁地冲进教室,大家发现他那原本不大的校服口袋被撑得鼓  相似文献   

19.
泥鳅     
这地方抓泥鳅的手段很特别:将芦苇秆截成两尺多长,中间拴一根线,线的一头再拴一根不足一厘米长的细竹枝,那细竹枝只有针那么粗细,两头被剪子修得尖尖的,叫“芒”,往剪开的鸭毛管中一插,穿上四分之一根蚯蚓,然后往水中一插,觅食的泥鳅见了蚯蚓张嘴就是一口,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电影《悲情布鲁克》中有一马坠悬崖的镜头。为求真实性,“电影人”逼迫一匹骏马跳崖。马每至崖边就停下,以布蒙其眼,再三鞭打,骏马涕泪交流,蒙眼布湿透,最终跳崖而死。据说,马的主人知道后悔恨痛哭不已。 为求真实,为求残忍的真实,实际上恰恰是最不真实的。为了获得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将生活里的事情一股脑儿地抬进去,如此的真实只会走向真实的反面。何况,反映真实的生活,对于艺术而言,仅仅是一种极其低能的表现。这种“煽情”的做法,事实同愿望完全是南辕北辙的。 我们设想,如果这个导演还知道,哲学家尼采看见冷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