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依赖症容易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从生理上说,长时间泡在网上容易导致人们忽视进食,导致营养不良,而久坐不动很容易导致包括青少年在内的人群肌肉力量减弱,甚至导致骨质疏松症。而从精神上说,长期沉迷网络容易导致昼夜颠倒,没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学业或工作,进而出现抑郁症。  相似文献   

2.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垃圾容易使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网络上的内容鱼目混珠,既有健康有益的信息,又有消极、淫秽、腐朽的内容。网络上不但有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还有各种各样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其中,社会上一些不良网吧经营者正是利用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引诱青年人上网“消费”,少数大学生沉涸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寻求感官刺激而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挺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2.网络内容传播的多元化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与迷失。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全球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3.
韩文根 《娄底师专学报》2007,(6):160-162,171
网络视域下的文化丰富多彩而又内容庞杂,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期,缺乏对多元文化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导致道德失范。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构建现代德育观,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网络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家风家教的缺失.导致一些人走向社会之后容易失去底线.作出一些违背道德、法律的事情——家风缺失,世风日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目前网络道德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对青少年道德养成的影响,进而从网络的自身特点出发分析了产生这些不利影响的原因:网络的自主性容易导致传统伦理道德约束力的弱化;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人自律意识的弱化;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容易导致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弱化。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保证青少年健康网络道德观的培养、预防犯罪案件的发生,作了些对策性研究:注重主体内在要求,培养青少年自主道德意识,防止犯罪动机的生成;注重外力引导,利用网络文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抑制犯罪心理的增长;注重环境约束,加强网络技术监控,遏制犯罪苗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作为高科技时代的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但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伤害。受伤害最深的无疑是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一些学生因过分沉湎于网络而导致辍学、离家出走以至发生意外,还有一些学生因沉湎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导致成绩急剐下降,觉得愧对父母、老师而自伤、自残、自杀。网络虽非洪水猛兽,也不值得我们谈“网”色变,但面对受伤的肯少年(特别是中学生),怎能不引起深思?  相似文献   

7.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合理的目标能够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幼儿的发展。以往,在设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时容易就活动说活动,就活动的核心内容定目标。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这样的目标设定容易使教师陷在目标的桎梏中,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也容易导致幼儿被教师牵着走,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8.
在日臻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算法推荐技术助推情绪准确感知,微叙事方式助推情感快速表达,网络圈群文化助推构筑共同情感依归,从而促使网络空间的“后真相”现象日益凸显。网络空间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域之一,“后真相”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一定影响和新的挑战,是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度重视的新课题。真假互掺的舆论内容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误判,盲目的感性偏好容易导致大学生思维固化,非理性的情感共鸣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态失衡。“后真相”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价值引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支撑力、教育供给力、舆论把控力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协同发力,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价值引导力。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般会认为,接受网络化教学的学生面对没有情感、表现敏捷而机械的网络,会失去学习的耐心和弱化学习动机。但有材料表明,一部分平常表现内向、腼腆的学生在网上学习时会获得在现实生活中少有的自信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人们一般会认为,人——机交流容易导致情感淡化,缺乏丰富的情感交流,但实际上网上友谊遍地开花,网络浪漫连绵不断。人们一般会认为,网络交往的匿名性使道德约束和责任意识缺失,但在互联网上助人的善举随处可见,处于困难中的人通过互联网可以得到陌生人的热情帮助。当今社会,互联网的触角已经从科研机构深入到千…  相似文献   

10.
冰、雪、霜、雾、雨、露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人从游泳池的水里出来站到岸边太阳下面反而冷?为什么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物质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并且,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转化的过程中各有特点,这些转化及其特点就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英 《教育探索》2008,(5):112-113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简单化和片面化;容易导致语言扭曲化;容易腐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容易诱发大学生的破坏欲望。应采取的对策是:将网络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大学生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培养大学生的辨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防治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教辅伴随着中小学课程和教材的变迁,以各种面目涌现,形成了庞大的发行网络和市场。在各种因素驱动下,涌向教师的案头和学生的书包。笔者作为各种教辅的使用者和实际效果的见证者,只能说:教辅,说声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教辅伴随着中小学课程和教材的变迁,以各种面目涌现,形成了庞大的发行网络和市场。在各种因素驱动下,涌向教师的案头和学生的书包。笔者作为各种教辅的使用者和实际效果的见证者,只能说:教辅,说声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4.
现在TCP/TP协议广泛用于各种网络。但是TCP/TP协议源于Internet,而Internet在其早期是一个开放的为研究人员服务的网际网,是完全非赢利性的信息共享载体,所以都没有考虑安全机制。故人们很容易从Internet上获得相关的核心技术资料,特别是有关Internet自身的技术资料及各类黑客软件,很容易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因网络异化、意见领袖引导和个体缄默而形成,并导致价值认同混乱、网络暴力频发、群体圈层固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媒体协同合作、优化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增强主流价值影响力,强化网络舆情调控,以规避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当前网络监管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导致那些思维相对活跃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行为的影响,导致思想道德滑坡,进而让学生养成一些不良嗜好。  相似文献   

17.
杨建勇 《河北教育》2008,(10):35-35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段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趋于成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同时,由于学生阅历尚浅,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发生行为偏差。所以,加强高中段德育工作网络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和水平,应是所有从事高中段教育工作的人士及学生家长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部反映中学生生活的电视剧中听到一位中学生这么说:“老师和父母是天底下最容易受骗的人。”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人家说老师是智慧的化身,而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怎么能说他们是最容易受骗的呢?  相似文献   

19.
考试分数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价,可以说没有一个父母不在乎孩子的成绩的。可是,父母一味追求高分,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辛苦和自尊,就很容易导致家庭悲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在乡村的普及契合了乡村社会自主、自在的需求,并从深层次解构着我国乡村的熟人社会和初级群体,一个基于网络自媒体的乡村网络社群结构正在建立之中。任由技术主导的网络社群容易导致乡村社会失范,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村民有序参与是当前乡村网络社群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