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展现和西方文明的确立,都反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纵观生态文学的发展流变,中西方文化互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这种生态文明的思考方式为生态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运用近代生态文明的概念重新审视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整合中西方生态理念、传承和创建现代性的生态文明迎来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的新曙光.  相似文献   

2.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酋先介绍了“美国梦”一词的历史由来,从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两方面阐述了“美国梦”的诞生,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梦”的内涵及其流变过程,最后指出今天的许多美国人依然在做着“美国梦”,在非白人的移民中“美国梦”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历来只有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白人才有希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相似文献   

3.
张载“民胞物与”的理论基础是天人一体、自然与社会同构的宇宙本体论,其理论特色是理想的博爱思想与现实的平等观念的结合。“民胞物与”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对当代中国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这次历史课程改革……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素质,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中国诗歌文学的两大特性中,就词的发展流程,从“变”的角度,谈苏轼自身的主体性格流变和“以诗为词”论。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为了应对生态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其中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所提供的保障,构成了整个生态文明法律保障体系的基础。但是,我国现行宪法在制定和修改之时,都没真正涉及到生态文明,从而使其建设缺乏"高级法"的依据与保障。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展开,今后我国在修宪时,应当做到如下几点:第一,生态文明入宪;第二,环境权入宪;第三,完善宪法生态环境保护条款。  相似文献   

7.
生态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乎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既显示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更显示了我党在认识生态问题实质上的一次升华。也就是说,我国在治理环境问题方面已经从实践层面、技术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意识层面、文化层面。其实,生态问题的文化根源探讨早已成为我国生态批评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有所建树。本文主要对胡志红的专著《西方生态批评研究》的内容要点进行简要的评析,同时也指出其对我国生态批评界的学术价值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辉 《文教资料》2014,(23):1-2
《诗经》产生在与现存迥然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之中,这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先民的生活方式与性格、心理、情感。先秦诸子正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背景,被人与自然相依共生、和谐融洽的亲密关系和美好情景所打动,启迪了创作的灵感和智慧,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光辉思想。这种生态文明思想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延续至今,并将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呐喊》是挪威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本文从艺术家的个人情结、战后人们的心理和波普艺术符号等方面解读《呐喊》在蒙克生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三个历史纬度中的意义流变,并从哈罗德.布鲁姆关于陌生性铸就审美价值的经典构建理论入手,思考《呐喊》的经典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我流泪了,不过我的泪是甜的。这要从学校开展的“文明标兵”活动说起。那是一个星期四的上午,班主任老师来到教室,郑重地对我们宣布:“从下星期开始,学校开展‘文明标兵’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不仅从认识论上提升了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界,更从方法论上拓展了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结构张力和内生动力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教育系统的多样性定位高等教育的发展,利用生态调控原则规划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格斯尔》中出现的“蒙古”一词却日勒扎布(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关键词:《格斯尔》蒙古众所周知,蒙古族伟大史诗《格斯尔传》中,居然很少提及蒙古人或蒙古地区。而《格斯尔》中有关蒙古的记述和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详细翻阅了作为整个蒙古《格斯尔》基...  相似文献   

13.
夏目漱石在早期三部曲之一——《三四郎》中,通过小川三四郎在东京大半年的学习经历和心路历程,犀利地批判了明治社会单纯模仿西方的种种浮浅的所谓"文明开化"的现象,指出在向西方文明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丢弃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否则将会沦为西方文明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14.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4):F0002-F0002
为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由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经济日报》社、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报》社、中国《职大学报》与苏州市职业大学六家单位共同  相似文献   

15.
“万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祝愿的话);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呼。  相似文献   

16.
“万岁”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千秋万世,永远存在(祝愿的话);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呼。  相似文献   

17.
曹禺的《雷雨》中有这样一句话:“鲁大海:我们老远从矿上来,今天我又在你府上门房里从早上六点钟一直等到现在,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感觉“你府上”这种说法有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和尺度来考察,“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即尊重人,尊重其他生命,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社会主义新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内在地包含着使人克制对自然的贪欲,转变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确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负责的态度,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寤寐"一词,历来被解释为"醒和睡".通过分析"寤"与"寐"的字形及字义间的联系,并结合整篇文意,认为"寤寐"一词在诗中应解释为"梦寐及梦呓"之意.  相似文献   

20.
“《阿房宫赋》中“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亦不甚惜。”这句话在人教版中没有加注释,不知道是编者觉得太简单还是说法太多不方便加注释。但不管怎样,这样一句有疑义的话,加注释,以便于学生理解是很有必要的。但刘允声等人编的《古诗文译注》“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亦不甚惜”译为:(可是)一旦(国家灭亡)不能享有,(就都被秦人)运到阿房官里去了。(泰国人)把宝鼎看作铁铛,把美玉看作顽石,把金子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珠砾,扔得到处都是,秦国人看着这些东西(被糟蹋),也不是很珍惜。但笔者认为,这还有待商榷,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