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农耕和居住活动的原始的天时、地宜意识。夏商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延续并发展了原始时期形成的天时、地宜意识,其相应的物候、天文、地理等知识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这方面的消息。西周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出现了“时”、“宜”等基本概念,天时、地宜观念更加清晰,周人已经奠定了中国古代自然天人观的初步格局。春秋时期的自然天人观对“时”的认识更加丰富,这突出地体现为有关人与自然规律关系的认识,同时“宜”观念也愈加成熟;另影响后世自然天人观的若干重要思想开始形成,这包括有天人相参、天人相分思想。中国古代的自然天人观念在春秋末年以前已具备基本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原始社会时期宗教天人观的萌芽,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敬畏意识;夏商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延续了原始社会形成的敬畏意识,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则是以天命观为核心的天人之间“授”、“受”关系的产生,这一宗教天人观确立或规定了中国宗教天人观的基本方向:西周时期的宗教天人观除保持“敬”、“受”观念外,又在夏商二代的基础上提供了遵天命、顺天命、知天命等新的观念。中国古代的宗教天人观念或天人关系的格局在西周时期基本确立:春秋时期的宗教天人观则在顺天、知天、安天以及疑天等观念方面有新的延伸和发展.影响了后世宗教天人理论的若干重要思想的形成,其中包括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以及警告、征象、灾异等种种思想的萌芽。中国古代的宗教天人观念已经在春秋末年以前具备了基本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从西周到春秋,中国哲学思想中已经形成了十分明确而清晰的恒常性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原则或法则,这些原则或法则是稳定甚至不变的,而为了证明这些原则与法则的稳定、不变性,当时的人们发现可以诉诸历史经验或诉诸历史典籍,由此遂形成了相应的经验意识和经典意识,久而久之,这些意识形成为一种强烈的传统,并由此催生了先王观念、始祖情愫、尚古意识以及远古传说。春秋时期各国君主动辄引经据典,以及孔子推崇周代,墨子崇尚夏代,而老子喜好远古时期的小国寡民等思想行为,均植根于当时已经形成的经典意识和尚古观念。这一文化传统对后来的中国哲学思想乃至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孔子一生事业之象征,《春秋经》产生于华夏古典文明第一次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从体例与形式、取材与内容、大义与微言等方面观照,这部以编年史形式出现的儒学经典,与现代学科系统中的文化史,有诸多相通之处。《春秋》一书于后世之历史影响,是这部经典之作精神文化价值的深切体现。文化史视野中的《春秋经》的现代诠释,对于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史的撰写,亦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向民 《现代语文》2007,(3):119-120
我们所谓的战国文字,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的时期内各国使用的古文字。战国文字是古文字学中形成较晚的分支,但发展迅速,在20世纪初逐渐兴起,到20世纪末臻于成熟,论著繁多,本文仅从铜器、玺印、简帛、陶器、玉石、货币等方面总结一些主要情况。  相似文献   

6.
吴王墓之谜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行列,当时的吴王阖闾先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帅,吴国得以强盛,称霸一时。  相似文献   

7.
周道贵 《新高考》2006,(9):42-46
本卷分为第工卷(选择题共69分)和第11卷(非选择题共81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分。第I卷(选择题共69分) 1.认为夏朝的建立是我国奴隶制国家出现的理由是() A.国家机器的建立B.财富分配不均C.“天下为家”局面出现D.奴隶主剥削奴隶2.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当时() A.统一趋势进一步增强B.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C.分封制渐趋衰落D.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井…  相似文献   

8.
陈伟国 《新高考》2006,(10):27-28
(1)明确经历的漫长历史过程:"开始开发"(春秋末年楚、吴、越三国)→"初步开发"(三国)→"真正开发"(东晋南朝)。(2)分析其原因:①北方人民为避战乱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江南经济发展。③一些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④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  相似文献   

9.
《小火炬》2013,(7):58-59
油纸伞的文化密码 据传,在春秋末年,我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工作,下雨时总被淋湿。鲁班的妻子云氏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实际上,这就是后来的伞。从有记载的文字记录来看,从伞的发明到今天,至少已经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0.
众志成城     
在太平洋的某片海域,有两座靠得很近的小岛。岛上有很多居民,因为生活的关系,两岛的居民常常互通往来。可是,海上的巨浪常把来往的小船打翻。为了小岛上居民的安全,村长召集大家来商量:在两个小岛上建一座跨海大桥。听了村长的话后,所有人都直摇头。“我们人少,力量小,怎么有办法完成那么重大的事?”村长一言不发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放大镜,将它放在阳光下。阳光通过放大镜,不一会儿,放在它下面的枯枝就给点燃了。看着那枯枝在阳光下燃烧,村长说:“让阳光把枯枝点燃是很困难的,似乎还是不可能的呢!不过利用放大镜,把这些小小的光和热聚集在一起,把火燃起来,却不难。”村民们被说服了。大家众志成城,不到两年就把桥给建好了。一分钟思考:1.村长是怎么说服村民们造跨海大桥的?2.放大镜的例子和造海大桥事件有什么联系?3.事情太难,自己没有办法完成时,该怎么办?众志成城@洪玲  相似文献   

11.
众志成城     
《红领巾》2008,(Z1)
这算不得和谐如果大王铸钟,天下的老百姓都为这件事高兴,那才算得上和谐可是,您为了造钟,弄得民穷财尽,老百姓人人怨恨,所以我不知道这钟好在什么地方俗话说:‘·众心成城,众口铎金”大家厅众一心,什么事情都能办成;可如果大家都反对.就是金子,也会在大家口中销熔7.结  相似文献   

12.
众志成城     
  相似文献   

13.
14.
15.
众志成城     
"色彩饱满,人物丰富,表情生动!这是一张应该被历史永远铭刻的照片,也是最应该被刻成雕塑的地震图片,应该被永久保留起来!"受网友们正热议的一张由《新京报》记者赵亢拍摄的地震救援图片——"13人救1人"。  相似文献   

16.
众志成城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在当前这场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胡锦涛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至4月23日,遇难2183人,失踪84人,受伤12135人。灾区的房屋结构类型以土木、砖木为主,抗震能力差,损毁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东周时期,妇女在婚姻离合方面仍有一定的自由;"七出"、"三不去"条尚未形成礼制上的规定,也未被社会所普遍认可;妇女"从一而终"的观念尚未成为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内在内容,在礼制上也不反对妇女的再嫁,因而妇女离婚再嫁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