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发展内涵;就是要坚持依靠改革促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科学发展构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合理区域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特别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以追求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内涵,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架构了中国发展分三步走,东西部协调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邓小平的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特别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以追求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内涵,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架构了中国发展分三步走,东西部协调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邓小平的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之一。本文概括叙述了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点,指出在理论上强调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在现代化建设中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调和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还明确提出过经济社会要稳定、协调发展的思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在台阶式发展战略构想中曾提出过“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的战略步骤和阶段。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前提下要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发展理论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发展理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展开。  相似文献   

5.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我国成人教育健康、有序、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人教育的领域将更加广阔,办学形式和层次将更加多样化,我们要正确理解和定位成人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新时期成人教育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学生该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怎么样才能把科学发展观和我们的教材知识联系起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人手学习。  相似文献   

7.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可以概括为7个“坚持”,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的思维理念。高等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统筹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协调发展,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9.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职教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领会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全面的领会和理解。概括地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对长期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社会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之间的矛盾。要集中力量实现国家工业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等方面的关系。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业化初期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明确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和道路,是我国坚持和平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和迫切需要。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中国的首要问题,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发展思想的核心、发展思想的特色以及发展的思路等。研究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正确把握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当前仍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概括、“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新观点、“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新论断、“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新思想、“基本路线动摇不得”的新告诫等,既是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发展完善和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标志,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 ,江泽民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并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表明江泽民已成为思想家、理论家 ;同时 ,江泽民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观点 ,仍属于邓小平理论这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态。按照江泽民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经验 ,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进程中 ,需要正确处理科学性与发展性的关系、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关系、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以及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领域,构成其三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相互贯通、依次推进,构成了一个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以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为主要内容的邓小平标准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产生、发展、形成体系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指出把握了邓小平标准思想就把握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脉搏 ,也就把握住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人权理论是在总结文革教训及对西方人权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人权建设实际相结合,分析两种人权观的本质区别,指出国权重于人权,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人权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前提和发展思想逻辑上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境界;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目标;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新体现。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科技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囿于历史原因,毛泽东未能将其正确的科技思想全面坚持到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突破陈规,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建立了崭新的科技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