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唐代诗国的光辉里,有一朵彩霞,我们姑且称为念亲怀远诗。此类诗歌中,有这么三首,均落笔对方,巧借想象,通过撷取感人的细节,传达出悠悠不尽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诗歌中,抒情表意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又因为间接抒情更让诗歌含蓄委婉,耐人咀嚼,有引人联想的韵味,利于增加情感抒发的深厚度和感染力,因而更受诗人青睐,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诗歌鉴赏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为主,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幽怨美”的主要特征,也是这两类诗歌独具审美魅力且历史不衰的根本所在。抒情主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美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成唐代宫怨诗和闺怨诗“幽怨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曹植的人生在前后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前期的曹植是一个志得意满,风流自赏的翩翩公子,后期的他则在无尽的苦闷中挣扎.文艺是苦闷的象征,苦闷的生命体验必然要在曹植的后期诗中反映出来.但由于各种原因,曹植的后期诗较少直接抒发苦闷,而更多采取了兴以抒情,比以抒情,托寓抒情,反衬抒情等多种方式委婉曲折地抒发苦闷之情.正是这些委婉曲折的抒情方式使得曹植后期诗内蕴丰富,怨而不怒,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不但提高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的艺术水平,也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意境高远,形象鲜明,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一体,使作者的个性与自然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诗国”辨     
中国有“诗国”的美称,这不仅是因为诗歌多.更是国为整个的生活、传统、精神、意识等都是诗歌式的,这可以在经济、哲学、审美意识、文学理论、文学创作等方面找到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作者情感的结晶。纵观古今文章,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清代的大学者袁枚曾说过:“有必不解之情,而后必有不可朽之诗。”这句话虽说的是诗,其实所有的文章无不如此,只不过是抒发感情的方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8.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管理方式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相似文献   

9.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郑板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赏读一首诗,也得细细品味其中的一个个“枝”“叶”,比如诗歌中常常借用的景、物、事、人等等。  相似文献   

10.
韩守宏 《新高考》2008,(Z1):22-24
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精炼性和音乐性这四大特点中,恐怕最能反映诗歌本质特征的当首推抒情性了。《尚书·尧典》中记载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无论是诗也好,是歌也好",言志"也好",永言"也好,都是诗人的心声,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  相似文献   

11.
唐代送别诗情感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或慷慨豪壮、奋发蓬勃;或哀而不伤、委婉缠绵;或孤愤幽怨、感伤悲切。在情境营造上,尤以饮酒话别、折柳相送、慷慨悲歌最为常见。唐代送别诗的大发展与兼收并蓄的时代风气、诗人对道的追求和自我意识觉醒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抒情性,因此诗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在备考中要科学研究抒情方式的内涵、手法与答题方法,并辅以必要的一定量的训练,才有可能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获得好的成绩。一、古典诗歌抒-隋手法例析诗歌抒情方式研究的是诗歌如何抒情。古典诗歌的抒情手法从大类来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即事抒怀、借古讽今、借助一些独特的意象抒情、运用修辞强化抒情等。下面举例阐述一下,让大家对抒情方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直抒胸臆与曲折见情是李清照词的两种抒情方式,而曲折见情这种抒情方式又是建立在触景生情,设景抒情上.  相似文献   

14.
离别是唐代诗歌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题材,但晚唐离别诗的情感与初盛唐存在鲜明的差异,它已不再雄健浪漫,自然飘逸,它的情感走向了悲愁、淡漠、闲适和清幽。究其原因,是时势的变化影响了晚唐诗人,以及诗风,加上变革后的儒、释、道的影响,晚唐离别诗已失去了壮大昂扬之气。  相似文献   

15.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诗歌的原始要素,在创作中,它既有诗人的快感,又赋予读者期待和愉悦。这是因为诗歌的节奏富于变化,它的运动与诗人情感相融合,体现了诗歌的内在生命。而诗歌节奏通常表现在诗人对语言的运用中,其抑扬顿挫、一气流转以及停顿、复沓都使节奏产生美的效果。同时,不同的诗体及其表现也对诗美的表现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琦的诗歌,隐显适度,在艺术表现上或者采用"思想知觉化"方式,实现心灵与外物的全息共振,强化了意象的鲜活性、整合美与知性化;或者注意寻找意象与象征的联系,创造了雪、远方、灯、茶等高度私人化的"主题语象",或者向叙事性文学扩张、借鉴,巧施事态艺术技巧,使诗歌的抒情本质融入了新机。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听觉艺术,无形无状,难于描写。唐代的音乐诗因音乐的繁荣而繁荣,诗人们在这个题材上表现出高超的技艺。本初步总结出四种表现手法,即“以声拟声”、“以形写声”、“侧面烘托”、“曲中有人”。  相似文献   

19.
以寒士为主体的唐代文人生活方式,对唐代诗歌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漫游为诗歌创作提供了生活的原料,从政给予诗人以思想动力,科举则促进了多方面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较为普遍的文化氛围。三方面的结合,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创造了合适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中国七夕诗创作的"黄金时代",唐代的七夕诗主要有"写七夕,表爱情"、"叹七夕,抒乡情"和"咏七夕,道闲情"这三种模式,深入研究和探讨唐代的七夕诗创作,有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唐代七夕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