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如金融危机的影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数量持续增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不仅受到考生、高校、家长的重视,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公平与效率等问题更是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新形势要求对研究生招生中涉及的统一考试与自主招生、考察知识和考查能力、考试公平和有效选拔人才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更好地对研究生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类高中级人才的系统工程。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师范教育又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因此,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质量就显得致关重要。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办学效益和质量的关键在于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其中,高等师范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乃是进一步深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必须继续进行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我国现行的招生制度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这种制度追根溯源又是50年代我国照搬前苏联的招生制度模式而建立的,文革前的招生制度与现行的逐步完善的招生制度均是严…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状况,提出了研究生收费制度确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白继忠 《甘肃教育》2012,(16):11-13
我国是世界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世界教育大国。职业教育在所有教育类型中,是促进人力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和最为直接的一种教育。要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快速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发展晚、投入少、基础差,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仍存在着基础培养能力不足、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向多样化和高素质发展,使高校招生的职能从过去单纯的选拔人才发展到人才选拔、培养和选备上来。而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主体是统一考试、按分录取,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不相适应。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中学校长推荐、多校联考方式等多种模式的有益探索。笔者提出高校招生采取"开放两端、多次考试"模式,以多次考试,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等方式进行高校招生改革,逐步实现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6.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上海市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市目前有权招收博士生的单位38个,可以招收博士生的学科、专业点302个,博士生指导教师755人;有权招收硕士生的单位61个,硕士学位学科、专业点771个。从1978年到1992年,上海市共招收硕士研究生3.5万人,相当于全市“文革”前17年招生总数2258人的15倍多,约占这期间全国招生总数的1/10,仅次于北京。1984年开始上海研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我国的硕士生招生制度的基本状况及其研究生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关、加等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对比分析,对深化我国研究生缺席的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考试招生管理体制到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全方位展开。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切实确立招生单位和导师在研究生选拔和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考试机构提供考试服务,政府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和监督。完善初试+复试两阶段考试方式,其中初试为全国统一考试,变选拔性为水平考试,由考试机构主办,一年举办多次,成绩几年内有效。重新设置初试考试科目,重在测试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培养潜能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招生单位对初试成绩的基本要求,考生携初试成绩到招生单位申请复试。招生单位以考生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大学本科成绩、科研成果或论文、专家推荐信、身体健康状况等综合评定和录取考生。  相似文献   

9.
关于改革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章从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程序入手,对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几点措施,旨在为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翻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整个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质量的提高,当然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招生时生源及考生的素质如何,是能否提高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是在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职人员中同时挑选的。从提高培养质量出发,应当多招在职人员为好,其主要理由是: ①招收在职人员可提高考生素质。在职  相似文献   

11.
高考招生制度极为重要,也非常复杂。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是许多家庭中的头等大事。高考招生制度一直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这里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招生制度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影响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考招生改革的成效十分显著,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特点的出现,我国现有高考招生制度的体制性弊端凸显出来,尤其是考试法制不健全,分省制定招生来源计划、分省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造成教育机会不均衡等矛盾日益突出,深化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立创新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作为方向,以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公平公正"的原则作为价值取向,同时顺应当今国际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并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促进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朝着民主化、科学化、专业化、均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深化研究生导师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研究生考录制度、研究生导师制度和研究生培养制度。章认为,考录制度决定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培养制度决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而导师制度则直接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宽进严出符合国际高校的通行规则,既然在招生上难以保证学生的质量,那么就应该对已被录取的学生认真教育,精心培养。为此,要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把深化导师制度的改革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招生考试形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招生考试形式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增加春季高考的考试形式提出“一年考试两次或者多次的方式,但一年只进行一次录取,考生可选择自己最好的成绩参加一年一度的录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成人高教招生亟待改革,政府应简政放权,让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自主办学招生;考试科目和照顾加分政策上应符合实际,做到公平,规范;沿袭已久的能力考试的某些做法,在目前考生对象已有了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是否仍要坚持,应如何改革,值得重新审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程序入手,对现行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现状,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以及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改革目前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几点建议,旨在为我国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几点思考南京邮电学院王辛京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招生工作的质量不仅为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生的毕业分配做了准备。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这...  相似文献   

18.
浅议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晓莉 《江苏高教》2007,(3):119-121
当前我国研究生招生工作存在着在高校自主权缺失、招生环节过多、考试科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前学者对该论题的相关探讨,本文认为,必须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扩大招生单位自主权,建立"二元制"招生体制,改革考试科目以及取消报考资格限制,合理安排考试时间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改革我国成人高教招生制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必须适应时代和发展的要求,从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角度,尽快改进目前制约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发展的掣肘,更好地推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考试制度的改革高考招生近20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高考制度中不合理的成分较为严重,其弊端日益显现.包得过多,管得过严,统得太死,使得整个教育领域受制于高考一根神经的牵动,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高考的指挥捧逼着千百万中小学走上应试教育之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考招生制度必须与新的经济模式相适应,改革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持下,高考招生制度在逐年改进,正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当前引导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