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他曾经创作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他也被世人称其为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他在小说和散文甚至戏曲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汪曾祺从1940年开始创作和发表小说和散文,八年后开始出版了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相继他有发表了作品《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等。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的《大淖记事》的短篇小说还曾经获得过奖项。本文主要以汪曾祺小说散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详细论述。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特色可以将其总结为几个特点,主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口语化的语言形式。这种文章的口语化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并富有韵味的语言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的作品平中显奇,淡中有味,具有独特的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这与汪曾祺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密不可分,本文主要从语言的角度对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浅要分析汪曾祺作品的语言所具有的韵味之美。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其可贵的自由精神以及创作风格,我们从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的写作上的自由随意,她的作品在语言类型上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创造性,从语言的继承上来讲她的写作语言有很多也是在古典文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她对文学创作的态度与精神为后世文学研究以及文学创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说创作进入新时期以后,特别是1985年后,作家、批评家纷纷探讨小说语言的回归,认为小说语言是小说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传统语言的工具论、媒介论提出质疑。小说语言向独立性转变。本文对汪曾祺的小说语言观进行疏理、归纳,从而论述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诸种观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汪曾祺最为人熟知的《鉴赏家》,其内容与春秋战国的内核伯牙子期相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下,其内容更具有平静心情、引人思考实质性意义.汪曾祺借助士大夫知交作为内容载体,虽然以风俗画卷与真假名士为内容主要情节,但其本质仍是表达追求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名士求贤若渴的人才爱护.以繁华为背景,以思考为核心,才是《鉴赏家...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语言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对小说文体十分注重的作家,特别是小说的语言,将它提到与小说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他的小说语言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他的小说语言所具有的音乐性、画面感、文化味和暗示性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是个语言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很重视语言,他像“揉面”一样把作品“反复抟弄”,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可以说他把白话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简约、生动、传神.既有生活语言的清新、自然、鲜活,又有文学语言的绘画美和音乐美,韵味悠长,美不胜收。本文拟从他语言的口语化、文言与口语的结合、含蓄等几方面对其语言特色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魅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在巴黎街头,一位著名的诗人看见一位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佝偻着腰,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问道:“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得到。”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上了“春天到了”几个字,然后把身上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你吃一顿饭了。”晚上诗人又经过这条街,发现人们经过木牌时,大…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魅力     
舒沫 《教书育人》2005,(4):56-56
有段时间,我随大流地听起了境外广播。先以“美国之音”为主,后以“BBC”为主,再后来就只听“BBC”了。倒不是因为“BBC”的观点更平和,听起来好像要客观一点,用词和语调中也少一些霸气。更吸引我的是那些广播稿中的语言。那种别有韵味的英式幽默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还会时常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惊喜。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魅力     
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同样一件事,一个人可以说得娓娓动听,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另一个人也许说得索然无味. 《董西厢》是用韵文写的,但是你简直感觉不出是押了韵的.董解元把韵文运用得如此熟练,比用散文还要流畅自如,细致入微,神情毕肖.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魅力     
学生们凑在一起,总爱回忆自己的老师。即便是现今已成了老师的我,与老同学碰到一起,也还是要谈到我们从前的老师。而最先谈到的,总是那些讲课饶有趣味的老师。即使时隔多年,这些老师讲课时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连他们传授的知识也牢牢地附着在记忆中。固然那些讲课古板执着、不带半丝笑容的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象我这样当年颇算用功的学生,今天也还记得一些,但细想起来,这记得的一些,大都是靠课后贴进去的大量时间换来的,而那些饶有趣味的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我却几乎不花功夫就记住了。我们不能不承认,教师讲课有没有趣味,在教学效果上,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魅力     
科学家认为,幼年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对孩子从小进行规范化的语言教育,会使之受益终生。伴随着女儿的一天天长大,我的感性认识也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语言是知识和智慧迷宫里的最重要的骨干分子。为使孩子有个很好的语言环境,当女儿躺在襁褓中的时候,我便常常向她唠唠叨叨,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念儿歌,说故事,有时实在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魅力     
有段时间,我随大流地听起了境外广播。先以“美国之音”为主,后以“BBC”为主,再后来就只听“BBC”了。倒不是因为“BBC”的观点更平和,听起来好像要客观一点,用词和语调中也少一些霸气。更吸引我的是那些广播稿中的语言。那种别有韵味的英式幽默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还会时常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惊喜。举两个例子:有一个节目是介绍中国深圳的。播音员先向听众介绍深圳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十年前那里还是广东省边缘的一个小渔村,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了。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在深圳市区工作的人80%来自于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14.
接触汪老作品六载有余后,斗胆作些自己的评价. 第一次读汪曾祺,是在四年级.母亲手中一本小巧精致的书,看上去平易近人.可是,《岁朝清供》这样的名字,于当时而言实在难懂.硬着头皮翻开,是本散文集.不同于标题的晦涩,正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朴实,不知不觉便入了迷.  相似文献   

15.
三毛作品的语言自然、清新、朴素,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塑造了一个至真至纯的三毛。通过一篇篇坦诚的内心独白,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三毛的语言情真意切而又挥洒自如,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本文以语言作为切入点,深入细致地分析三毛的具体作品,并针对其作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深入解读,从而探寻当代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播的深刻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英国戏剧家、诗人、小说家及批评家王尔德,以其新颖鲜明的艺术观点、精妙的语言风格征服了无数读者,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论文以王尔德作品的语言魅力为基础,对王尔德作品在现代中国的译介及其对现代中国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探讨,以促进东西方文学思想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处处相通的,是有内在联系的。一是句式的参差错落,也就是长句子与短句子的搭配,读来抑扬顿挫,回味绵长。二是韵脚暗含,使用叠言,这都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三是巧用反复,反复手法的运用,使小说语言前后和谐一致,形成回环美。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小说语言既体现出人物和其表达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又把这种关系表现得诗意盎然,从而产生了"返回民间生活"和"为生活语言去蔽"两种功能,实现了汉语现代化的审美理想。在汉语现代化的过程中,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接续了古代汉语以"天工"为宗的美学传统,为现代汉语提供了一种富有自然美和意蕴美的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知识水平相仿,教育对象相近,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效果却迥然有异。一者情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一者平板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窒息.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果的好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往往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例证,总结了诗性语言的三个特点:追求修辞语用的美感形态;追求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追求表意方式的主体性和动态化。进而分析诗性语言面临的窘境。认为诗性语言不仅是诗意的,更是"宇宙中最温馨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