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尹燕华 《成才之路》2014,(23):16-17
正歌唱是幼儿园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学了许卓娅老师的歌唱理念后,我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收获颇多。一、"无意注意",让幼儿学无压力我在歌唱活动的导入部分也用许卓娅老师的方法,利用小朋友的"无意注意"来熟悉歌词和曲调,然后用小朋友的"有意注意"来进行"自我完善",进行自我反省观察、自我觉错、自我纠错和相互帮助等。例如,教《柳树姑娘》,活动前,我选了一些柳树的图片,做成了ppt,活动开始我让小朋友谈谈自己对柳树的认识,接着我播放了制作的ppt,同时《柳树姑娘》的歌曲也轻柔地播放着,让小朋友在无意  相似文献   

2.
刘庆  李平 《家教世界》2015,(2):19-23
一、主题由来和设计思路:在和班级的一位小朋友聊天的时候,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小姨昨天穿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衣服。"我问:"是什么衣服啊?"小朋友:"是旗袍。"看来她认为旗袍很漂亮,于是我便产生了设计关于旗袍活动的想法。《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有着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其不同的样式、色彩、图案等都蕴含着中  相似文献   

3.
据《武汉晚报》报道,不久前在英国举行的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中国选手获得全球16金中的10金,以至英国媒体感叹中国孩子在奥数上有"天赋"。然而,在互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水杯和笔,而中国孩子则没有准备,最后竟然拿出人民币送给外国小朋友。和以往的奥数竞赛一样,这次中国孩子的表现再次令世人  相似文献   

4.
我什么都敢想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老师为小朋友讲了日本鬼子迫害中国人民的故事,孩子们瞪着愤恨的眼睛,听得鸦雀无声。讲完后老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班里一个平时最调  相似文献   

5.
要闻点击     
《教师》2012,(36):8-9
在厦门科技幼儿园,一名"走教"的男幼师正在给小朋友上体能游戏课。"走教",有效缓解了男幼师缺少的局面,他带来的体育课,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阳刚之气"。(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摄影:熊杰)特教学校的学生在观看汽车模拟驾驶控制台。近日,江苏省镇江市特殊教育中心的29名学生走进江苏大学,参观校园和实验室,体验汽车模拟驾驶,动手学做蛋糕,度过了欢快的一天。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教育理论在中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其发展经历了.,世纪.,年代初期和中期对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讨论".,年代末到',年代初演化为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讨论"到',年代中期以后由理论进入到实践,主体性教育理论是在吸收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建立起来的一种时代的教育理论"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推动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从传统走向现代,一,主体性教育的客观必然经济社会的每次变革"都会要求并实际引起教育的变革"同时"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现…  相似文献   

7.
善良的谎言     
活动时,见黄金琦小朋友小手红红、肿肿的,好像被什么东西烫过,我忙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是哥哥点火时不小心烫的.""疼吗?"我关切地问,黄金琦点了点头."下次可要小心.多危险!"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的世界里,一枚小红花,变变变,它可以像演魔术一样,会给小朋友带来神奇的力量。一个剪着齐耳短发的"洋娃娃",之前从未上过幼儿园,开园之时来到了中班。她爱说话,爱搞小动作,不但不守"一日常规"中的秩序,更可怕的是她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掐人,抓邻近小朋友的手和脸。开学不久,她被我和搭班的老师盯梢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孩子们年龄太小,不懂大道理,我们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中外交流的频繁,在中国学生热衷前往国外留学取经的同时,在中国也掀起了一阵"逆留学"热潮。外国青年对中国高校的日益青睐,使得来华留学成为他们的第一个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这些留学中国的青年学生前往中国的,还有一群华裔小朋友,他们在父母的陪同下,漂洋过海,  相似文献   

10.
宋亮 《教育》2011,(13):25
在企鹅出版社的大力推广之下,中美的主流媒体都报道了"虎妈"蔡美儿严厉管教子女的无双故事。这个故事对美国人来说是如此离奇夸张,而在中国家长们看来,真的不算什么。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对孩子的管教自另有一套办法,为与"虎妈"叫板,中国媒体迅速推出了中国自己的另类家长——"猫爸",一个叫常智韬的人。家长热议"虎妈"和"猫爸"2011年早春,众多教育界人士就"虎妈"和"猫爸"的教育方法展开了讨论。他们的讨论着重探讨"虎妈"和"猫爸"走红的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幸福感调查     
宋亮 《教育》2011,(16):25-27
"这是我最喜欢待的地方,有健身器材,能让我健身。"10岁的肖静雅是江西省吉安市古南一小四年级学生。通过网易网络平台接受一项中国儿童幸福感调查时,她做了上述回答。和另外6886个小朋友一起,肖静雅小朋友提供的答案帮助大人们在2011年做出了一系列决策。  相似文献   

12.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个中国小朋友和几个美国小朋友同在一个活动中心玩耍,一位美国小朋友内急,出于礼貌,他在向这位中国小朋友询问厕所在哪里时,没有使用WC,toilet,lavatory这类词汇,而是说May I go some where?中国小朋友照字面意思理解,以为这位美国小朋友想去别的地方玩,便回答说Ofcourse,you can go anywhere.(在哪里都可以)。"做出这样的回答,其尴尬场面可想而知了。我想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不应该当作笑话笑笑就算了,这位中国朋友的回答并没有犯语法错误,那原因何在呢?这个事情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些漏洞——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一、主题来源 水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显而易见,在每天的营养餐中都有不同的水果.一天,一位小朋友在吃苹果的时候突然说:"这是苹果宝宝."其他的小朋友都围绕"苹果宝宝"的话题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这些苹果是从树上摘下来的."有的说:"妈妈说,吃苹果要削皮."有的小朋友还说:"我也经常吃水果,我们家的水果都是在家谊超市买的."看到小朋友对水果这么感兴趣,这正是在生活中生成出来的一个好话题.我们何不开展一个关于水果的主题活动呢?"水果宝宝"的主题探究活动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奇奇的妈妈的苦恼:这孩子怎么这么懦弱?周末,奇奇的妈妈带着儿子在楼下和小朋友玩儿,看到儿子和同伴争玩具,就严厉地说:"弟弟比你小,你要让着他。"儿子只好让出玩具。一天,有个比奇奇大的孩子来家里玩儿,孩子们又争东西,妈  相似文献   

15.
两个圆圆     
冯岩 《新作文》2014,(10):30-30
<正>中秋节放假,爸爸妈妈约了朋友们去南部山区游玩。几个小朋友跟着大人一起去玩。说来真有趣,这些小朋友中有两个小朋友的名字竟然相同,都叫圆圆。一个圆圆是男孩,又高又壮但是年龄小;一个圆圆是女孩,又瘦又小但是年龄大。一路上大人们都在讨论一个问题:怎么称呼这两个同名的小朋友。一个叔叔说:"一个叫大圆圆,一个叫小圆圆。"一个阿姨当即反驳(bó):"不行。称呼人的大小一般是看身高。这两个孩子看身高论大小,就错了。"另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儿童观经历了由“小大人”观向“儿童本位”观的转变,这集中表现在《申报》中“小朋友”称谓内涵的演进方面。“小朋友”一词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一般与儿童相联系。实际上,最初的“小朋友”与儿童无关,而是一个成人专属称谓,它是随着近代中国“儿童本位”观的建立而变为儿童专属性质的。“小朋友”在中国古代“小大人”观指导下产生。从《申报》记载中可以看出,随着近代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该称呼又经历了同龄化、低龄化和昵称化转向,这是其“儿童本位”内涵形成的过渡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以“发现儿童”为目的的“儿童本位”观在中国的流行,“小朋友”一词的“儿童本位”内涵最终定型,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无独有偶,在意大利,有这样一则典故:"一群小朋友问伽利略:‘您学识那么渊博,问题一定很少吧?’伽利略回答说:‘不!我的问题要比你们多得多。’小朋友们大惑不解。伽利略在地上画了大小两个圆,他说:‘这个大圆是我已有的知识,小圆  相似文献   

18.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13,(16):14
作为长宁区唯一的一所心民族文化启蒙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仙一幼儿园"民族文化长廊"所透露出的民族文化气息传递着"让每一个幼儿都成为喜爱中华文化并传承中华文化的新一代"的美好愿望。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中国陆地地形版图,在全国一盘棋的地图上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是一枚小小的棋子,每一个人都融入到中国这盘棋中。  相似文献   

20.
"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上海一位一年级小朋友这样做的语文试卷,语文老师在考卷上判了个大大的红叉。"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啊,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这条微博被网友争相转载,引发搜狐、网易等网站,中国教育报等许多报纸关于语文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剧烈争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看到这则微博以及引发的争论,我由此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