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信访权的理论本质就是请愿权,信访制度的核心内容则是为了保障公民请愿权,以实现权利救济和参与国事的制度目的。从请愿权保障角度看,我国信访制度存在一定缺陷,须从三个方面重构信访制度:信访观念的更新;法律规定的完善;改革信访机构。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要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制度,就要在分析现有信访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构想,通过分析涉法涉诉信访的特征、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制度的建议,来响应依法治国的号召。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信访不信法"的现象相当普遍。有效遏制甚至杜绝这种"信访不信法"现象的滋生和蔓延,首先必须厘清"信访不信法"的根源。"信访不信法"的根源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儒家法律思想和人民群众法律信仰的缺失是"信访不信法"的思想根源;违法执法是"信访不信法"的社会根源;信访的收益与成本之比率高于诉讼的收益与成本之比率是"信访不信法"的经济根源;上级政府对下级的"信访一票否决"是"信访不信法"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访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其应当成为民意与国家机关之间的沟通渠道;而现有信访制度的设置,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快信访体制框架的改革而非仅在当前信访体制内谈改革,树立司法权威、制定"信访法"、建立人大信访专员制度是改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救济制度,是司法救济的一种补充性制度。但在现实中,信访救济却成为众多寻求权利救济者的不二选择,这不仅增加了信访机构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探索信访救济的范围和功能,实现信访制度的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6.
信访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意见表达方式,尤其是建议性、批评性的信访,有效地充当着政府与民众进行沟通的桥梁。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它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救济性信访案件的处理,现行的信访制度还存在机构设置混乱、规范化程度低、人治色彩浓厚等弊端,这就造成了救济性的上访案件增多和复访率居高不下的后果,也使“信访”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应该从建设政治文明的高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制度资源,建构一个更加科学的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7.
信访条例施行后,关于信访制度各种问题的讨论并未停止,强化信访与取消信访的声音皆有之。信访制度面临一定的挑战,而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将信访机构还原为一个下情上达的信息传递机构,并在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经验的基础上规范其制度使之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在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信访制度在党和政府沟通人民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新的社会问题的涌现,信访制度逐渐演变为一种权利救治的制度。虽然目前信访制度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目标有矛盾之处,但仍有其存在的价值,问题在于如何促使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4,(3):47-49
近年来持续的"信访洪峰"引起人们对信访制度的广泛关注,人民更是把信访制度看成权利救济的主要方式。信访制度出现了严重困境,理论界就信访制度的存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通过对信访制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信访制度的主要问题,针对信访制度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将信访制度纳入法制的轨道,更好的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新的《信访条例》,新信访制度的构建成为焦点。本文从信访制度的概念、新信访制度构建的必要性、新《信访条例》五大亮点以及对新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构建的设想四个方面对我国新信访制度的构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信访制度改革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对信访制度进行必要的反思和重新构建。本文首先对目前信访体制改革的背景及学界观点进行评述,以阐述信访制度的基本法理为基础,重点揭示信访的概念、调整范围、信访人的权利、信访相关的权力以及信访的功能,进而提出信访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集中统一模式、以点带面的整合模式以及分别改进的分散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连 《现代企业教育》2011,(18):112-113
文章将信访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优点描述出来,充分将这些特点和优点利用起来,在原有信访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制度的创新,让它发挥出更显著的高效能行、高综合性和高灵活性的特点,更好的体现出信访的纠错和救济的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信访制度是一种具有高效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等多种潜在优势的制度形式。信访机关调整范围非常广泛。我国未来的信访制度应当以救济和纠错为双重导向,新的信访制度具有可优先选择性、广泛性、延伸性、补充性、细腻性和温和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政治制度,人民信访制度对人民群众实现政治参与、表达权利诉求、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信访制度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探索信访制度创新的路径,破解信访困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公民可以利用信访渠道实现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畅通信访渠道有助于实现国家政权稳固和社会和谐稳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信访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网上信访平台重复建设、资源缺乏整合,缺乏协同治理,网络平台以及职能部门缺乏统一性,沟通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考核问责机制,缺乏有效的事项受理机制。因此,要加强网络平台以及职能部门的统一性,完善网上信访协调沟通机制,建立网上信访考核问责机制,建立有效的事项受理机制。解决好人民群众合法利益诉求,彰显党的为民宗旨。  相似文献   

16.
信访制度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矛盾不断凸显,信访总量连年攀升,不仅达到了历史新的高峰,而且其原因多种多样,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可以说,当下我国信访制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处理不得当很容易使社会矛盾尖锐化,引发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群体性事件,极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基于眼下这种困境,有必要从法社会学角度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信访制度是以“群众”为逻辑起点的。在长期的信访实践中,“群众”一直构成了信访的权利主体。改革开放后,“公民”的权利观念渗透到信访制度中,信访制度的权利主体逐渐发生从“群众”向“公民”的转变,并因此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近年来,“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执政党仍然十分重视群众路线这一极其重要的国家治理遗产,并在整治官僚集团过程中重新诉诸群众路线。“群众”逻辑与“公民”逻辑构成信访制度中的一对矛盾体,二者的角力与消长深刻影响着信访制度的改革走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频发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而我国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评查制度尚没有完全建立。坚持实事求是、依法评查并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评查原则,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明确评查主体和评查任务,实现评查机制的灵活多样和评查过程的公开透明,建立一评终局的评查终局制度方能缓解我国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当前的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民办高校不断发展和党建工作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必须要不断完善民办高校的信访制度.因为学校的不断发展使得内部矛盾不断增加,如果想要解决这些矛盾,维护校园的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把信访制度建设好.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有其本身的特点.结合学校信访制度建设的特殊性,建立适合的信访制度,为师生表达合理诉求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玲 《文教资料》2006,(4):61-62
本文首先指出信访制度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权利救济制度,并简要介绍信访制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着重阐述了信访制度发展到目前阶段,其制度本身所凸显出来的诸多矛盾与悖论,提出要稳妥改革信访制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