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励双杰的小说《阳谋》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下,对抗战前夕中国旧式文人的一种特殊癖好——“藏书癖”作了生动形象的文学呈现。小说深刻与独特之处,不在于以“阳谋”的施行过程去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而在于揭示“阳谋”与“文人之癖”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诠释主人公“藏书癖”背后深刻的文化意蕴,从而充分肯定了这种带有悲剧意味的特殊癖好之于一个人的精神价值乃至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50岁以上的人都应该记得阴谋家林彪说过的一句格言:“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刨造性地、捍卫、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大剂量的形容词泡沫的漩涡里,阳谋三部凸——打击胡风、反击右派、发动文化大革命终于连续浮出水面,如三朵出水芙蓉,完成了阴谋理论的全面升级,这与其说是他的天才洞见,不如说是先知先觉者运用历史的黑幕智慧对阶级斗争哲学的全力刷新。阴谋理论在得到阳谋的强力加盟以后,世界阴谋学已经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3.
记者提示: MBO到底是阴谋还是阳谋?MBO是一种美丽的艺术操作吗?2003年真的是MBO年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话,MBO又将以何种形式,何种强度,何种内容来推行呢? 带着种种疑问,记者与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进行了一次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4.
许昌浩 《师道》2014,(7):53-53
近年来,高考高招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导致寒门“鲤鱼”难跃“龙门”.农村与城市尤其是富贵人家与贫寒人家子女升学机会不均等,甚至存在明显不公。比如近些年来。少数有钱有权的人利用财富、权力为子女升学铺路。权钱开路,手法多多,或阴谋或阳谋。有的大学官员与官商合谋,借口财政困难、大学经费紧张,或以富商捐款助学为名。或以招商引资之名.给低于录取分数线的官商子女预留招生名额.从而挤掉了一些高分数考生就读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一次大撤退:敦克尔刻大撤退.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约40万人向法国北部的敦克尔刻海港撤退,丢掉了全部辎重,约34万人得以生还.一条防线:马奇诺防线.法国为抵御德国入侵,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其北部与比利时接界处修筑起来的防线,但最终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两个阴谋.战前显露出的阴谋有:慕尼黑阴谋和英法阴谋,其中的英法阴谋有三个阶段的表露:①德意干涉西班牙革命时,英法为把祸水东引,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②德国宰割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同样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企图牺牲捷克办法,推动德国去进攻苏联;③德国突袭波兰时,英法对德宣战,但却宣而不战,出现“静坐战争”、“奇怪战争”,其目的仍然是企图纵容德国在灭亡波兰后,去进攻苏联.英法阴谋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三路进攻: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兵分三路.即北经波罗的海各国,主攻列宁格勒;南入乌克兰向基辅、高加索油田进攻;中向明斯克、斯摩梭斯克进攻,直扑莫斯科.三个轴心军事同盟国: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妄图以此建立“欧洲新秩序”和“大东亚新秩序”.三次登陆: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北非登陆,包围突尼斯的德意军队,为迅速地结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转换     
火箭快,蜗牛慢,花朵色彩分浓淡,作文道理也如此,就怕平坦不怕变。越变越活越新鲜,越变文彩越灿烂,所以遣词造句难,“转换”艺术要钻研——动静转换多写景,水不转来山在转。“乘船看山山在走”,转眼就会到眼前。词性转换很微妙,诗情画意多缠绵:“水波跳在月光里”,似梦非梦难入眠。主客转换虽主观,扭曲变形更好看:“电视变得看不清”,其实困得难睁眼。褒贬转换最有趣,诙谐讽刺经常见:“不是阴谋是阳谋”,深刻潇洒不平凡。繁简转换很平淡,其实细腻又干练:“挖坑、栽树、浇水……”容量很大又极简。修辞方式种类多,用语变换总新鲜。不信经常试…  相似文献   

7.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中,池莉无疑超越了中西方文学史关于阴谋与爱情的书写,表现了其女性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文艺曾经是“四人帮”和他们的亲信严密控制的部门。他们利用文艺搞的一切都为着实现他们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正如华主席在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的,他们把文艺搞成了“货真价实的阴谋文艺”。搞阴谋需要一套哲学。毛主席曾经批评“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正是这个与辩证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唯心论的形而上学,是他们搞阴谋的思想武器。阴谋加形而上学,这就是“四人帮”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愈演愈烈,其中一种重要的路径是在原有合资企业的基础上,采取“阴谋亏损”的手段实现从合资到并购的目的.中外合资企业“阴谋亏损—外资并购”存在三阶段模型,通过对被外资并购的合资企业和未被并购企业合资前后绩效的动态对比,发现被并购企业的绩效存在阴谋亏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外合资企业“阴谋亏损—外资并购”风险影响因素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并予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外方增加股权和外方出任总经理是主要的风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性的描写还表现在她对婚姻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上。造成婚姻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阴谋”的参与,婚姻爱情当事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婚姻爱情的阴谋陷阱,难以自抛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特别是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文化观念与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文化观念和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是构成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三是东方式的“宿命”观与西方式的“原型”理论构成池莉婚姻爱情悲剧小说的更为抽象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读熊召政历史小说《张居正》,明显感到鲜明的两个世界的对比:男人的世界,是建功立业,定国安邦,是权利争夺,阴谋阳谋,血腥暴力;而女人的天地。则远离了人们司空见惯的阴毒,尽显出美丽多情,温馨温婉,她们知事明理,善解人意,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或许熊召政将原本诗人的情愫托付给他的小说中的女人们了。  相似文献   

12.
1913(癸丑)年三、四月间酝酿、几度欲施未遂的复辟阴谋,史称“癸丑复辟”。这场复辟阴谋主要有溥伟等前清遗老和张勋、冯国璋等北洋将领策划。但他们各从自身利益出发,即密谋勾结又互相倾轧,遂使阴谋破产。由此,我们可见民国初年政坛风云的变幻和北洋军阀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五部反党影片看阴谋文艺的反动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张江姚“四人帮”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反革命阴谋集团,他们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罪恶滔天。在文艺方面,他们大搞阴谋文艺,其阴险毒辣与卑鄙无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相继出笼和炮制的反党影片《春苗》、《欢腾的小凉河》、《反击》、《盛大的节日》和《千秋业》,就是这种阴谋文艺的代表作。剖析一下这五部毒草影片,有助于揭露“四人帮”的阴谋文艺的反革命实质。  相似文献   

14.
所谓“西藏问题”的实质就是中外反华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虽然西藏独立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是却造成了中印边界问题、西藏“人权问题”和“西藏流亡政府问题”。“西藏问题”是在中国国贫民弱的情况下产生的,因而,彻底解决“西藏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两国论的出笼是李登辉分裂祖国阴谋的大暴露,更是近几年岛内“台独”活动日益猖獗的反映 ;它也是最近一段时期甚嚣尘上的国际反华逆流在岛内的反映。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决定了李登辉及其他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的阴谋是不能得逞的 ;同时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其自身的利益考虑 ,也将采取摒弃“两国论”的态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台湾当局明智的、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较量     
诚信与阴谋是一艘船上的船员。阴谋很嫉妒诚信,认为他那么老实,竟然能得到船长的信任,于是决定用“计谋”整治诚信一番。  相似文献   

17.
谢穗芳 《师道》2009,(1):58-58
天下父母,亦苦亦乐!谢穗芳用“阴谋”让女儿爱上了钢琴。郑光兴和女儿“斗智斗勇”,朱晓剑讲述失败的一节课……三位家长,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养育感受。有成功的心得,也有失败的教训,一同来分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阐述了宋哲元在“七七事变”后态度游移的原因:(一)从保全地盘和实力出发,作为地方实力派的宋哲元企图化“七七事变”为地方事件解决。这是根本原因。(二)宋哲元不谙形势,对日本侵华阴谋认识不足,这是宋哲元陷入日本侵华阴谋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南京政府对日态度的不明确是造成宋哲元态度游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文章末尾指出了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一)宋哲元对日之“求和”与南京政府之对日“求和”有很大的区别。(二)宋哲元在事变后态度的游移,与冀察政务委员会内部亲日派势力的消极影响,关系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9.
林彪反党集团是一伙“在理论上一窍不通”,而“在干阴谋勾当方面却是颇为能干的”野心家。为了反党篡权,他们耍尽花招,施尽诡计,以至连“送书”与“受书”也成了他们结死党、搞复辟的阴谋手段之一。一九六五年五月,林彪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反共老手陈伯达,亲自把三十二开线装本《增广贤文》郑重其事地送给正在北京开会的我省某“大人  相似文献   

20.
王龙巧 《教师》2012,(27):92-94
一、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2.课标分析本条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②“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香港、澳门的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为台湾的和平统一提供了依据。二、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