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铄 《语文知识》2009,(3):26-29
最近20年中国大陆教科书中新出现的五六种比较文学类型如“阐发研究”、“接受研究”、“历史类型学研究”、“跨学科文学研究”等,有些其实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或比较文学的某种别称,有些则由于其无论研究对象还是方法体系皆不出影响研究或平行研究范畴,实际是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这比较文学两大基本类型的子类型或亚类型。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子类型都是在研究实践中产生的,子类型是基本类型研究路径、程序的延伸、细化与拓展。随比较文学研究实践的发展,在无论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中,都可能诞生新的子类型。  相似文献   

2.
每十年一度的美国比较文学协会的最近报告中提出,比较文学“学科的独立性有赖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性与关系”。文章论证指出,这是对比较文学学科性质的“进一步、退两步”的新说,论文通过对国际学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反思,进一步论述了比较文学学科的三要素:跨界的文学关系——研究对象,跨界的视野——“知识装备”,与之“适合”的研究方法——可比性学理逻辑假设,这三者共同组成了互存互动的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从而使比较文学成为与众不同的一门文学研究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并不是“比较”加“文学”,而是一种跨界限(民族、语言、文化、学科)的文学研究,它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有了新的研究对象,从而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是这些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必须具备可比性。可比性是一种内在的价值,需要研究者从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之间的亲缘关系、类同关系、交叉关系中加以发掘。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比较文学的研究还必须以文学为出发点,必须以文学为归宿。跨越性、可比性、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原则,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百余年比较文学学科史的舞台上学派纷争层出不穷,法、美、苏等各派名家以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主张不断推进着比较文学研究向前发展,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以及历史比较文艺学研究共同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石.然而,比较文学学科到目前为止依然不够成熟,在学派纷争的背后,比较文学的“危”与“机”并存.在这种现状下,中国比较文学应充分利用其先天优势与后天机遇,以世界文学的视阈和胸怀超越“学派”性质,为比较文学学科和东西文明对话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可比性是比较文学的根本属性,它既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理依据,也是检验标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包括:跨越性、交叉性和文学性(最终体现为比较诗学)三个方面。跨越性和交叉性从形式上限制了研究的范围,而文学性从内容上规范着研究的目的。可比性把比较文学研究的形式和内容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在欧美和中国先后形成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阐发研究等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奠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也明显存在着不足。阐发研究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应该博采众家所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7.
一、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篇名 发表报刊 发表刊期 作 者试论比较文学的当代性 当代文坛 92年第1期 曾杰引进比较文学方法,改革外国文学教学 外国文学研究 91年第4期 陈鹤鸣困惑与疑难:关于比较文学的一次发言 上海文论 91.6 陈思和第十三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综述 文艺研究 91.6 王宁日本学者评介台湾的比较文学 国外社会科学 92.2 君羊译比较文学中可比性原则的探讨:兼论中西文 社会科学家 92.1 刘波学可比性原则及实践  相似文献   

8.
真正意义上的法国学派或“影响研究”既非克罗齐的檄文中所抨击的那种研究范式,亦非美国学派所责难的那种狭义研究.而是一种吐故纳新、激浊扬清的呈递进式发展走向的科学研究。换句话说,它通过扬弃与嬗变,不仅化解了重重“危机”,而且始终固守了比较文学之生命线——“文学性”和生存之根——“可比性”,从而既张扬了自身之所长又避开了其它学派之所短。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常被错误理解为用比较方法研究的文学,这是从学科名称对它的误解。比较文学的“比较”和“文学”都分别有其特指,要正确理解其特指才能正确认识比较文学不等于用比较方法研究文学。  相似文献   

10.
自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洲诞生以来,比较文学史上接踵出现了三大流派:即一、注重文学之间“关系”的法国影响研究学派;二、强调跨学科体系和各国文学之间“比较”的美国平行研究学派;三、研究文学现象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拓宽比较文学研究空间的苏联学派。以上各学派都以自己理论上的优势,奠定了他们在比较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比较文学趋于理论化的倾向十分明显。这种为理论而理论,在抽象概念上兜圈子的“客里空”研究风气,使得比较文学这门充满活力、前途广阔的学科,进入了一个非常狭窄的研究天地,门户森严,气息奄奄。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作为学科成立于19世纪70至9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阶段、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阶段,以及当下中国学者所致力的跨文明研究阶段。比较文学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对上一次危机的思考和逾越,没有危机,就没有比较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其主研究方法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等。将比较文学研究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有助于构建新的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拓宽开放性认知视野,提升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比较文学的概念方法与语文教学实例结合,探讨比较文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化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平行研究的兴起,为比较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它不再象影响研究那样把比较文学只限于有事实联系的不同语言或不同民族之间作家、作品的研究,而是把根本不存在任何事实联系的文学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拓展,注重文学自身的相似性和卓然可比性,把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技巧,甚至意象、象征、格律等作为比较的视点,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发现文学自身规律性的东西,以丰富文学研究的成果.本文拟在人物形象的比较过程中,更深刻地把握和理解潘金莲和查太莱夫人的形象,总结出两位作家在塑造形象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边城》与川端康成的《古都》存在着极大的可比性。“死亡”是这两部作品分别表现出来的主题之一,同时,两位大家分别在作品中探讨了女性的命运问题。通过平行研究,分析作者是如何在“死亡”主题下传达其对女性命运的认识,从而深入理解两种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比较文学的基本属性是跨越性。在跨越语言、民族、国家、学科、文化等藩篱之后,为自己赢得了世界胸怀和全球意识。不仅为比较文学构建了宽广的知识平台,而且使可比性应运而生,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属性的第二次追问主体。  相似文献   

16.
雷纳.韦勒克凭借其非凡的学识与学者的敏锐既成为了驰名寰宇的文学批评大师,又是文学史研究领域的渊博学者,同时还是颇有建树的比较文学专家。尽管学界素来将其视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法"的倡导者,但是并未对于他的平行研究视域及其相关实践予以应有的关注。鉴于此,韦勒克在文学研究者、文学思潮与流派以及国别文学研究史等层面所进行的平行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韦勒克《文学理论》中“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一章的详细解读,重新审视“比较文学”概念的源起,并对以“文学性”捍卫比较文学纯洁性的研究视域给予了批判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西方比较文学热衷于泛理论和泛文化研究.而对学科自身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非常淡薄。现在不是比较文学“消解”文论.而是比较文学在被文论“消解”。因此比较文学在西方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严重的处于“十字路口”。由此否定各种文论也同样不可取.因为当代各种文论对文学研究带来的贡献正好是同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特点合拍。中国比较文学要想进一步发展.除离不开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外.尚需解决好三个问题.即(1)跨文化体系及其“因缘结”的困难;(2)中西文化体系之间具体操作上的“概念困惑”;(3)本学科传统积累和“知识装备”现实要求之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罗马尼亚学者迪马的《比较文学引论》有着他所自称的“内容较新”并因之令人感兴趣之处。在当下比较文学“全球化”热潮中,对于如何规范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迪马的理论与实践不无一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比较文学危机及出路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经在欧美和中国盛极一时的比较文学学科,近年已呈危机四伏、日暮途穷之势。其实,自从“美国学派”的“跨学科比较研究”越出了“法国学派”的“跨国别(民族)文学间的影响研究”之后,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就已经开始失掉自己的根基而误入歧途。“失根”后的比较文学不断“扩张”,最终成为了“无边”的比较文学,而“无边”的比较文学研究真实地昭示出的是比较文学的“无根”状态。要让比较文学学科走出危机与困境,重塑比较文学研究的尊严与形象,出路或许只有一条:回归并超越“法国学派”,在扎扎实实做好“国际文学关系史”研究的基础上寻求成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