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属性是就人作为一种物质形态而区别于别的物质形态来说的。人的属性中有物质属性,亦即自然属性。人的属性中也有精神属性,但人的精神属性并非是对应于物质属性,因为它在归根结蒂的意义上从属于人的物质属性,它在形成和存在上又依赖于人的社会性活动。所以,人的属性中下一个层次的基本属性不能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这么两类属性。不仅人的意识、精神依赖于人的社会性活动,而且人的其他许多具体属性特点也是在社会性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社会属性就成为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人的社会属性是可以跟自然属性平行、并列的属性,又是跟自然属性相互依赖的属性,于是,人的属性中下一个层次的基本属性,只能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么两类属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的主要内容——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哲学研究的主题,也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体系的主线。马克思认为,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由此出发,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实现了对以往生态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化有着必然的、深层次的联系。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人改造自然的精神力量,它以可持续性、多样性为特点,运用系统、整体的价值观和方法认识、处理自然社会问题,其目的在于构建、维持“协调”,创造良好的自然、社会环境。生态文化将使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旅游是对生态文化的阐释与实践,从生态旅游发展历程和生态旅游主客体属性两个方面都渗透着生态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批评是生态批评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呼吁人们关注作为自然产物和人文产物共同表征的城市生态网络。鲍尔斯小说《奥菲奥》通过对城市生态展开探寻,致力于发现人类文明中的自然属性,进而消解城市中自然与文明之间的两极对立。本文从城市生态批评的维度探析了小说中描写的自然环境的人文性和人文环境的自然性,力求可以透视城市中野性自然的存在。这种解读揭示出城市空间是一个万物相连的统一体,栖息于城市的居民能够实现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态批评的一个分支,精神生态批评关注的是人自身“内在自然”的平衡,即人的精神生态的平衡。谭恩关是当今世界文坛最受欢迎的女性作家之一,《接骨师之女》是她创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北京郊区一个制墨世家的兴衰、北京人骨的挖掘、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接骨师家族的三代女性跌宕起伏的命运。文章从小说中三位女性对爱和自我身份的困惑入手,探析小说中的精神生态思想,以期加深对精神生态批评及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因此他必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是学生的自然属性已经被纳入到社会属性之中,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过分夸大学生的自然属性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人还具有精神属性,它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起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活动,它既受到人的意识的支配,也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它的本质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就是在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作品表现了人通过战胜自然伟力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突出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又表现了海明威对自然的矛盾复杂态度。总的来说,海明威是一位具有一定生态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从对自然的尊重出发,主张人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倡导一种全方位的生态关怀,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济,在与自然的诸多关系中,"天人合一"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的社会属性问题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人、自然及二者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对于澄清这一问题具有拨云见日的重要意义.坚持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属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建设新时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文明形态内部人、自然与社会三者的关系的辩证统一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达到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人性是什么?其构成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还是自然与社会的综合?目前一般都认为.所谓人性就是存在于人的本身并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属性,它通过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给人性下这样一个笼统的定义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理解人性的构成要素和这些要素间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共同普遍性问题。把人性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或人的社会属性都是片面的、错误的,人性应该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包容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定性的概念。一、人的社会属性是根植于生产劳动基础之上的复杂体系人的社会属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解读华兹华斯和克莱尔两位极有代表性的诗人作品中的自然崇拜意象与生态意识,来分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一个核心理念"自然崇拜"和其作品中如何呈现难能可贵的生态意识,体现生态与人文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人们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从生态文明的属性、本质和基本关系的角度,可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哲学厘定,即生态文明是指人及其社会通过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在处理人(社会)与自然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社会)关系方面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生态文明研究的意义就在于:生态文明不仅为生态危机的解决以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指明了方向,而且为社会发展的转型和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世界文明的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生态意识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生态意识,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生态意识具有协调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性,渗透人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双向性,辐射人的环境保护与发展能量的双效性等时代特征。通过环境教育,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质,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位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1910年,美国学者约翰逊首次提出生态位的概念。英国生物学家格林尼尔对生态位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认为生态位是生物在群落中位置和作用的具体体现,并由此认为生态位是一种"行政单位"。此后,哈钦森、惠特克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生态位界定和意义。生态位理论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城建、土地评价、教育管理等领域,成为一个研究和探讨问题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5.
生态技术是具有生态性质的技术,它是从天然自然到人性自然的一种技术应用,是人、技术、社会、自然作为整体生命存在的澄明。生态技术表现为三个层次:从技术自身来看,生态技术具有自我协调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从人与技术的关系来看,生态技术就是人诗意的实践方式与生存方式,是人、技术、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从天地人的相互关系来看,生态技术是与天地人相协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热爱赞美自然,历来是自然诗人的典范,同时他们的诗还包含深刻的生态思想。当今社会工业发达而环境被严重破坏,人类不得不面对众多生态问题。鉴于二人为公认的中西方伟大的自然诗人,本文从生态角度探讨此二位不同国度和时代的诗人的生态观,分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生态思想的异同,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位视角看,研究型大学可视为一个多学科构成的生态系统。基于生态学视角的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强调的是在学科生态系统中,每一学科个体的发展战略选择都应该基于学科系统整体的资源环境特性以及学科自身属性与能力,通过生态位分化策略、生态位扩充策略与生态位协同策略,选择与学科自身的生态位宽度和关联度相契合的最佳生态位,合理定位自身在学科生态系统中未来发展与演化的战略。针对研究型大学学科本质特征与内在发展规律,对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总体战略规划,能够解决我国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社会性初探汪士雄一、学校是人的社会化的一条基本途径,班级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微观环境因素每一个人从母腹脱胎出来投向社会,都具有两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即人的遗传基因决定的生物、生理要素,包括本能及人的性别、年龄、肤色、种族、相貌、体型等等。二...  相似文献   

19.
论“人性”     
人性是什么?一般认为:人性,就是人类共同的属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笔者认为:这个基本的看法并没有摆脱抽象的人性论。尽管很多同志反复申述一个正确的观点:我们所说的人性,具有历史具体性。然而,什么是人性的历史具体性?单纯地说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笔者的基本看法是:所谓人性,就是在人的实践性的基础上,高度统一的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实践性是人性之首要的和第一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谈得上具体历史发展的人性。  相似文献   

20.
重复教育、特别是高中的重复教育,不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使有限的教育经费蒙受巨大的浪费。近年来,教育部门为了禁止招收复读生,根据教育法规,采取过一些强硬的措施。但是,正当教育部门控制重复教育时,社会上一些人却又大办高考补习班。据安化县调查表明,高考补习生三个人中可考取一个大学生,而应届毕业生十个人中才能考取一个。于是该县补习班由两个激增到六个,构成了对普通高中生的强大压力。为了不使社会补习生全部抢走高考升学指标,全日制学校只得让每一个学生拼命加班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