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接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宋代笔记为依据,研究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接受。首先,探讨笔记的内涵;其次,对宋代笔记概况作一概括。在此基础上,对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接受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宋代笔记中对李白的肯定集中在其主体的才气方面,而对他的否定则主要集中在其诗之思想内容方面。此外还对宋代的李杜优劣论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开山人物,他的独特经历和个性造成了他在诗歌审美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征,即追求一种“不美之美”,他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不大引人注意的对象,如苦寒、贫病、怪奇、恐怖等方面,从而表现出一种以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景观.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盛中唐诗歌对"清"美特质的体认与追求,孟郊的诗歌在作高古之词、写孤高之志、造清泠之境上均体现出了对"清"美特质的强烈体认.  相似文献   

4.
孟郊晚年定居洛阳期间遭遇了人生中几个重大变故,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130多首诗歌中寄寓了丰富且复杂的情感内涵。这些诗作中的悲寒愁苦意绪集中喷薄,另外还饱含有浓浓的亲情、友情和悠然自得的淡泊闲适之意。  相似文献   

5.
6.
孟郊诗歌内容特色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与中唐时代特定的思想化背景密切相关,其诗歌中隐逸的情绪、清远的神韵、趋于冷峻的色调以及追求奇险怪的倾向和浪漫的审美追求,都得益于道家精神的浸染,而这一点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研究道家精神对孟郊诗歌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哲学、宗教作用于学创作的深刻性、复杂性,同时认识随着社会化的演进,人们的审美思维逐渐深化和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孟郊诗歌风格论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孟郊山水诗歌的基调分析以及语言特色的概括.对孟郊山水诗风格特征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寒苦”是孟郊山水诗的基调,“奇险瘦硬”是孟郊山水诗的语言特征,自造新语、简古概括、改造典故和以方言口语入诗是孟郊最常用的避熟避俗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中唐险怪诗派诗人孟郊以苦吟著称于世,而苦吟的结果使其诗歌创作吐奇惊俗新异崛峭,奇中见易平中见险,呈现出“尚奇”的个性与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其诗构思奇巧新颖,开合自如而出奇制胜;抒情奇特细腻 ,流畅自然而匠心独用;比喻奇妙传神,人情理而生动形象;语言奇峭练达,明白浅素而不落庸俗。  相似文献   

9.
柳诗在宋代的接受与宋代的诗学思想有着紧密关联,诗学思想与人格境界之"平淡"追求,深深的影响了柳宗元诗歌在宋代的传播过程。宋代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主要从"陶柳"诗风异同论、"韩柳"诗风不同论、柳诗深得"骚学"论等三条路径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
从孔子至汉儒建构的"儒家诗教",搭架起了中国传统文理之主要框架。诗教重委婉规讽劝刺政教,强调诗歌社会功能,奠定了两千年来的中国诗学主流思想,影响巨深。唯历来学者多聚焦论述唐诗之审美特色,冷落了其对诗教观念之接受。现依据诗文本,论析诗教对孟郊创作的正负面影响,并重估诗人之复古诗教观。从中唐险怪诗派者对诗教之接受角度,论证诗以教化非元、白之专利,亦窥探了中国诗学主流话语对后世诗歌创作之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笔记发展的重要时期,笔记资料浩如烟海。宋代笔记中对杜甫及其诗歌以赞扬肯定为主。观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肯定杜诗的“诗史”价值;推崇杜诗的儒家特色;赞美杜诗用字之工、诗意之精、体制之妙;欣赏杜诗多样化的风格特征。此外,从笔记中涉及李杜优劣论的部分也可看出宋人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诗歌在宋代广为流传,其传播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单篇作品的传播,包括书法、石刻、题写、酬赠等形式的传播;二是集本的传播,包括自编集、他编集、诗注本、合集等形式的传播。前一系统使黄诗即时传播,后一系统则使黄诗再度传扬,两者共同普及了黄诗受众,从而促进了黄庭坚在宋诗史上地位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他是我国中唐时期韩孟诗派中一位很重要的诗人,其诗有很多创新之处。孟郊在韩孟诗派中年岁最长,从事诗歌创作的时间最早,他的诗作也最先显现出险怪奇崛的倾向,因此受到了韩愈的极力推崇,可以说他是韩孟诗派的开山之人。  相似文献   

14.
孟郊在建中年间曾经在河阳旅居长达四年之久。在这期间,藩镇割据势力极为猖獗,与中央政府相抗衡,孟郊在他的诗中对于藩镇割据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对平叛将士进行了热情的讴歌,体现了诗人关注社会的热情。晚年的孟郊曾经迁居洛阳,多次到洛阳近郊的济源游赏美景,所留下来的抒情小品,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赞赏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孟郊是唐代诗人中的乐府大家,这既可从他的乐府诗数量、乐府诗占其作品总数的比例及其关心新题乐府创作的程度等方面得到验证;亦可从其乐府佳篇名句对后世的影响、对乐府传统体式的革新、对陈旧乐府题材的补充、大量增加乐府诗中的议论、乐府手法对其他诗体的渗透和促使本人诗歌风格多样化等成就中看出.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诗歌传播与接受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与接受,除受其诗歌本身的审美价值影响外,还与重道德教化的儒家诗学观、重诗艺探讨的诗国文化、尚名人评价的接受心理和重宗派地域的民族文化观念等文化语境相关联。各种文化语境为传播接受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又反过来拓展和深化了种种文化语境,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形成了文化交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晚唐五代的寂寞之后,在北宋立国之初,柳宗元的散文首先迎来了接受史上的第一个春天,然而他的诗歌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梅尧臣才被发现和接受。梅尧臣对于柳诗传播接受的开创性在于:初步改变了对柳宗元的接受态度;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充分肯定了柳诗的艺术价值并对其加以学习和效仿。两人相同的身世遭遇和永不放弃的仕途精神是产生接受的个人原因,“平淡”的审美情趣是对柳诗接受的时代大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望京楼是繁盛于宋代的一种建筑,它的修建是末人表达忠节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他们对君臣关系的重视。望京还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紧相关连。望京现象也反映了宋人对贬谪的惧怕,对京职的留恋,对中原化的眷恋和对落后地区的畏惧与鄙视。  相似文献   

19.
谢群 《文教资料》2009,(10):4-6
宋人对诗法的关注是全方位的。在多数宋人看来,诗歌的本质是守法的,句法是诗法的精髓所在,活法是最高的艺术技巧。可以说,宋人的诗法观涵盖了诗歌本质探讨、艺术特征辨析、创作技巧总结等多个方面,使得遵法、变法成为宋诗创作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孟郊是中唐诗坛中"有古乐府气象"的重要乐府诗人。其旧题乐府诗复与变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主题、体式及艺术等方面追拟六朝乐府;二是一些古题尚存而古辞已佚的乐府诗,往往据题写意,力求恢复古乐府的风貌;三是借古题以发新意,且在兴寄方面进行改造和创新,寄托身世之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