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在今传最古老的典籍《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等六大系文献中。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时期汇编的《列女传》中,湘妃故事被列在100余篇传记的首位,称为“元始二妃”,在发生的时间和编载的时间上都是最早的。永州潇湘庙是湘江沿岸迄今仅存的湘妃庙之一,文章对庙宇沿革及其碑刻等作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
《辞源》对“殛”字训释: “纪力切,入,职韵,见。杀。《书·尧典》:殛鲧于羽山。”(商务印书版2011年4月修订)如是说,“殛鲧于羽山”是舜在羽山把鲧给杀死了。对此,笔者颇有质疑。我们先来看看《尚书·尧典》中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尚书·尧典》为据,探幽索微,论述中国文明的曙光时代。  相似文献   

4.
《尚书》最早只叫《书》,汉代称《尚书》,《孔传》解释为,“上古之书”。《尚书》成为儒家经典以后,又叫做《书经》。 《尚书》的内容都和政事相关,《荀子·劝学篇》:“《书》者,政事之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尚书》实际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字早在甲骨文中已多次出现,古义指教化。如《尚书·舜典》上说的:“敬敷五教”。“育”字的古义是培植、抚养,如《诗经·小雅·蓼莪》上说的:“长我育我”。但“教”与“育”这两字在春秋以前尚  相似文献   

6.
自18世纪以来,国外已有拉丁、法、英等多个语种的《尚书》译本问世,其中西方汉学家理雅各的《尚书》译本,“自行世以来即已成为西方有关中国学术的经典作品,至今不能废”。从准确性、完整性和学术性等方面综合考证,迄今为止,理氏译本的确是无以替代的最佳《尚书》译本,其译注彰显了一丝不苟的朴实学风,而这种朴实学风的形成,正是其践行“解经先识字,译典信为本”理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有些辞书及注释书当中,对《尚书》“念终始典于学”中“典”的词义存在错误的解释。有必要加以讨论,澄清认识。出现错误训释的原因:一是引证不当,产生错误理解;二是忽视了语法特点。我们认为“念终始典于学”中的“典”是指“经籍”、“经典”。整个句子应译为:念始念终不忘学习经籍。  相似文献   

8.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在今传最古老的经典《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等六大系文献中。其中在西汉时期汇编的《列女传》中,湘妃故事被列在100余篇传记的首位,称为"元始二妃",在发生的时间和编载的时间上都是最早的。文章对六大文献的可信性与纪事特色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大量文献,对《尚书·尧典》探微索隐,详加考证,比较异同,提出不少富于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三危山考论     
古籍有关三危山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今敦煌三危山与莫高窟比邻而立。千百年来,《尚书》中"三危"是否就是敦煌的三危山一直存在争议。三危山考证的关键在于对"三危""三苗""黑水"等名物的考证。《尚书》所谓古"三危"并非传统所认为的今敦煌"三危山",而应在今中国西南一带。  相似文献   

11.
“璇玑”一词出自《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在汉代后产生了两种不同看法:一主星象说,一主仪器说。前者如《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后者如孔安国说:“璇玑玉衡为正天之器,可运转”。肯定璇玑玉衡为仪器。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又以璇为玑,以玉为衡者,是为主者正天文之器也”;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  相似文献   

12.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它的内容主要是君王的文告和君臣间的谈话记录,因此,《尚书》中大多为记言体散文。但是,《尚书》中也有一部分作品是记言与记事相结合并且侧重于叙事的,这些作品对后世散文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尧典》是《尚书》的首篇,其叙事有较鲜明的特点,且已经是结构完整的独立篇章。《尚书·尧典》属叙事文体,表现出早期历史叙事文体的一些特征,其叙事技巧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承德由雍正皇帝命名,历来被解释为"承天之德"或典出《尚书·周官》。雍正作为康雍乾盛世承前启后的一代帝王,继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兴利除弊改革,《周易·蛊卦》体现了雍正皇帝革除康熙朝弊政的一系列行动,承德是他锐意改革的精神动力,也是其改革成果的一座丰碑。承德典出《周易·蛊卦》是符合历史史实和雍正心理的。  相似文献   

14.
壮士解腕     
典出《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陈泰是三国时魏国的将领,曾担任过游击将军、并州刺史、尚书右仆射等官职。他在代理征西  相似文献   

15.
一、人之美“彦”、“穆穆”、“徽”、“懿”训为美,在《尔雅》中均有收录,从其在《尚书》中的语境用法来看,内涵都指向人之美。如“彦”在《尚书》中出现4次(《今文尚书》3次),均训为美:“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孔传:“言政当用一善,善在一言而已。欲其口无择言。如此我则终惟有成德之美,以治我所受之民。”)(《周书·立政》)(李学勤《尚书  相似文献   

16.
湘妃,名曰娥皇、女英,本帝尧之二女,舜之二妃。肖献军先生在其对湘妃研究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湘妃怨》。小说以湘妃与舜帝爱情故事为原型,通过湘妃与舜帝的爱情故事,对湘妃形象进行了再现与重构,展现了一个逐渐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里,女人被动卷入政治纷争,最终沦落为斗争牺牲品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父权制文化的反抗。  相似文献   

17.
“诗言志”观点的演变周北鹤“诗言志”的理论,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的认识,它最早大约见于《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表达诗人的意志,歌咏唱诗的语言,声配合咏唱的歌词,律调节音韵的和谐。)朱自清先生认为“诗言志”是中国诗...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和谐?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指出:“在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从古至今中国人追求的境界,比如人与自然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人之间是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例证,我们现在讲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的和谐社会。”《尚书·尧典》  相似文献   

19.
《滨州学院学报》2022,(1):91-96
古代典籍经过历次书厄辗转传抄至今,难免有不少舛误之处。而出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籍原貌,没有经过后人的缀续和篡改,可信度较高。有鉴于此,对《尚书·立政》与清华简《四告》进行对读,发现《尚书·立政》“咸”可能为“箴”之讹误,是周公对成王的箴告之辞。对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进行对读,可以发现文本之间的细微差别,对《尚书》学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歌极讲究格律。《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的这种外在形式特点,使得诗歌读起来轻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和谐。古典诗歌的吟诵就是根据声音的节拍、平仄的变化等而有长短有高低,将感情借助旋律表达出来,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