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写课文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水乳交融和有机结合。它既可以紧密结合教科书,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对课文特点的掌握,加宽语言知识的运用,加快读写能力的形成,又可以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求异思维,让思维呈球状立体展开,在广袤无际的原野辟出蹊径,在乍暧还寒的早春绽开“二月花”。  相似文献   

2.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辨析词语时,巧妙地运用“替换比较”,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可以发展其语言,训练其思维,陶冶其情操。 一、通过“替换比较”,深入理解词义 课文中词语的用法之妙,学生往往一时难以把握。如果运用“替换比较”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从而提高其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以“讲好流传千年的故事”为任务情境,带领学生借助人物关系图和赛马对阵图,用自己的话讲清楚这个经典故事。2.以“探询孙膑的思维密码”为任务情境,带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议身份”“议赛马”“议规则”“议思维”了解孙膑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以“用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为任务情境,帮助班级提升运动会团体总分,实现思维的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4.
逻辑引读,是指小学生在读课文时,教师在语句、层次、段落等前后内容有联系的关键之处,用简洁的导语引一引,让学生顺着课文的逻辑关系去读,帮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主导词”引读,训练思维的条理性。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从...  相似文献   

5.
自读课文是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单元合成,整体训练”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逐步学会“自己走路”的试验田。上好自读课,可以引导学生拿起在讲读课里老师交给的钥匙去开启知识的大门,步入创造性思维的自由王国;可以通过自读、自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可以验收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本单元所确定的听、说、读、写的教学目标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基本能力。因此,上好自读课文,让学  相似文献   

6.
教师从事阅读教学,就不可回避地要面对一篇篇的课文。很多的教师多年养成的习惯是粗略地读一遍课文,然后就急于去看教学参考中的“教材分析”,去看看编者们是如何分析文本的,接下来就看教学参考书中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指导的。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用“编者”的思维代替了“教者”的思维,教师又用“教者”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四心相通”的美好现实就很难实现,阅读课堂也缺乏创意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虞春琳 《考试周刊》2013,(81):45-4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语文阅读中,要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就必须加强质疑引导,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由此可见,让学生“疑问和惊奇”是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质疑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批判性思维对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读课文的自主性强、助读系统丰富、教学目标集中的优势,将批判性思维与自读课文教学充分融合,以自读课文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自读课文教学,需要教师用心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基本模式、用好自读课文助读系统、选好批判性思维教学视角。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是为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也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归因可以有很多条,但不可轻视的一个问题是传统阅读教学偏重于告诉学生去努力弄明白“课文对我说什么”,而严重忽略了启迪学生“我想对课文说什么”,导致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学生只是接受课文的“容器”,阅读教学未能真正落实在“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也就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学生明白“课文对我说什么”,更要激发“我想对课文说什么”。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等,都在呼唤学生在阅读…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对教学环节进行解剖就会发现,无论是课文导入、背景介绍、课文分析、语言品味、迁移运用等多板块的展开,还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知识点的落实都需要“体验”这个要素的介入。下面结合课堂教学略作说明。1.在词语中学习体验。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一篇课文中的词语整合起来去理解和应用,在合成运用中加深对词的体验和感知。这比学习单个词语的效果要好得多。陈钟梁老师在教《背景》第一段时是这么做的:先讲“祸不单行”、“奔丧”、“变卖典质”、“惨淡”、“赋闲”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默写词语,再让学生用有关词语复述课文。…  相似文献   

11.
选入语文教材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从正面加以讲解。但教学能否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对文章中某些重点难点提出质疑,甚至故意给予否定,然后再让学生“逆向思维”从正面加以肯定呢?我认为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研究作者的写作动机,及构思时的词法、句法和章法,然后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教者进行论辩,在与教者“唱反调”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把握住作者构思过程中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艺术匠心。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准确而深刻地把握课文,更能在“逆向思维”的过  相似文献   

12.
批注式读书是在感知课文过程中,用文字或符号在课文的空白处或字词句段的适当地方记下自己所学习内容与有关知识具体理解情况的学习方法。批注式读书,要批注准确,必须边读边思,积极思维,对该批该注的内容想好之后才能动笔。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读书,不但可以强化其理解,并且在读后书上留下痕迹,还可以强化其记忆,有助于日后复习,重温所学的知识。课堂教学教师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读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还能训练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学习习惯。古人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确实是经验之谈,是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学习的。本文想就下面四个问题,谈谈怎样更好地发挥这种方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课本中,除了一些诗歌之外,绝大多数课文是记叙文,为了增加学生对这种类型练习的机会,平时,我就“本”取材,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1.拼图法。在小学低年级课文中,有好多课文是连续几幅图的课文,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这些图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如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新教材第三册)文中有四幅关系密切的彩图。教师上课时,可以把四幅彩图利用挂图的形式任意摆乱,先让学生说一说每幅挂图的画面内容。再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把四幅挂图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相似文献   

14.
切入点,亦称“突破口”,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入手处。好的切入点,应当是课文思想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和篇章结构的聚散点。由这一点可以向课文各部分发散、辐射,课文各部分也可以向这一点聚拢、集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在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和基本功,也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造力和阅读能力。 一、教会学生分辨联想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含有丰富的联想,是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优秀范例、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并体会其作用,具体方法是: 1.找明显的文字标志。不少课文在实在事物和联想之间,有明显的文字标志。一般用“想”、“回忆”、“仿佛”、“好像”、“觉得”之类的词引出来(“引用…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文本",语文教学将课文与作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将教材资源作为学生创新思维生长的沃土:利用课文题目,借鉴课文的思想内容,运用教材典型课例引导学生广阅博览,让学生在阅读中"厚积",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读解课文,可以朗读,也可默读、速读,用对话的方式不过是课文读解的方式之一。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倡导让学生自己去“倾听”,维护学生读者在教学中的“言说”权。课标要扭转重复、模仿他人(教材编者、教参、教师)的阅读教学状况,摆脱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提倡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分享彼此的观念和人生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在平等与合作的平台上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的过程。从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近三年的观察走访看,绝大多数教师都重视在课堂上“对话”,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情感共鸣;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再现、解读课文感人情节,可以丰富情境,突破重难点;运用多媒体向课外延伸拓展,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多媒体,确实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9.
<正>“复述”是指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培养复述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统编教材对每一学段的“复述课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易及难、有序分布。五年级上册中的“创造性复述”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和“简要复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一、重视对课文思想的纵深开掘从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他们的思维水平和见识是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提高的。高一高二学课文,有时难免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现象,到高三,其思维更加成熟,再来回读这些课文,必然能“横看成岭侧成峰”,所见有所不同。再加上一些经典课文本就意蕴丰富,如果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