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犁河谷草地植被NDVI变化及其降水敏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张红旗  董光龙 《资源科学》2014,36(8):1724-1731
作为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绿洲,伊犁河谷草地动态监测及其对降水的敏感性研究,对该区域草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尺度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伊犁河谷草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同期遥感降水数据产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降水敏感性指数定量刻画不同类型草地NDVI的降水敏感性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伊犁河谷草地植被整体呈显著的退化趋势,NDVI值下降速度为1.5%/10a,其中高寒草地和山地草甸的NDVI下降趋势显著,而改善区主要为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随着草地改善程度增加,草地覆被变化的降水敏感性越强,表明降水是草地改善的主因。草地植被的降水敏感性与草地类型、降水的空间分异和年际特征有关。较为稀疏、生产力较低的草地类型(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的降水敏感性较强。降水敏感性与河谷降水时空分布有关,主要体现为越干旱的地方草地覆盖对降水的敏感性越高;年际特征上表现为越干旱的年份,草地覆被对降水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青海湖流域内的巨大水体、高山和草地是阻挡西部荒漠东侵的重要生态屏障,对维系区域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总面积5.09×104km2,畜牧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5%以上。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考察和GIS手段,主要依据1984年厦门会议分类系统,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类型可分为74个小类,纳入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丛草地、温性草原草地、高寒草甸草地和荒漠草地5个大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水位下降、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问题变得十分突出,高寒型、荒漠化生态特点愈加突出,生物多样性锐减,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系统探讨了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特征和生态现状,提出了增加草被覆盖、治理草地荒漠化、优化畜牧业生产、强化鼠虫害防治和控制旅游经济规模等保护草地资源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荒漠草原区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的优势是地势平坦,适宜使用机械提高生产效率、草原面积大、草地资源丰富;劣势是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严重、草地管理不足;面临的机遇是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种植少需求大,且畜产品消费市场大;面临的威胁是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且能够带动牧草产业快速发展的专业人才较缺乏。因此,荒漠草原区发展牧草产业的关键点,是加大四子王旗草地畜牧业的科技投入,构建高效的荒漠草原生态草业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整个草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HEA方法的神府煤炭开采区受损植被生态补偿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思锋  权希  唐远志 《资源科学》2010,32(3):491-498
本文根据我国煤炭开采区的特点,修改、优化了HEA的部分参数和代数模型。运用2007年"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构建了求解煤炭开采区受损植被受损量、补偿量、补偿规模的HEA模型。运用模型处理、分析了相关统计与调查数据,计算出榆林神府煤炭开采区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量、补偿量和补偿规模。认为,2004年—2008年,榆林神府煤炭开采区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损失量逐年上升,受损植被应补偿量逐年扩大;榆林神府煤炭开采区应当把从荒漠到林地作为实现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转换的主体方案,把从农田到草地、荒漠到草地、农田到林地作为实现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转换的3种补充方案。  相似文献   

5.
1970 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期遥感影像与GIS的支持下,构建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975年-2009年的草地现状和动态变化时空数据集,进而开展了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①草地是锡林郭勒盟的主导生态系统,总面积约17.6万k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86%;在空间分布上,自东向西,草地覆盖度逐渐降低,草地类型依次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②锡林郭勒盟草地生态系统动态演变的基本特征为:以2000年为界,2000年之前,草地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减少;2000年之后,草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减少态势得到遏制和逆转,草地资源面积开始增加;③该区草地资源时空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以及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影响:区域气候变化是本区生态系统变化的基本驱动力,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对于草地退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而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介入则缓解、遏制和逆转了本区长期以来的草地退化态势。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11,(3):4-5
近地面50米范围内是沙尘暴发展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绿洲防护林可以减少70%的沙尘水平通量,消减风速30.5%~52.9%,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网对沙尘暴的阻截作用非常显著。这是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经过5年的观测研究获取的一组结论,该站研发的“0~50米近地面沙尘观测系统”为沙尘暴灾害防治和荒漠绿洲防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汝荣 《资源科学》1990,12(6):70-75
陆地北纬15—30°属半荒漠、荒漠型亚热带干旱气候带,但南岭位居亚洲大陆东岸,受海洋季风环流和初夏由南向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的作用,年平均降水量1600mm以上,平均气温18.7℃,≥10℃积温达5500—6500℃,从而得以形成该地区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局部热带雨林。比起同一纬度的非洲荒漠和亚洲印度的热带草原,确是一块宝地。 南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水热条件,理应有非常丰富的森林,但因人为干扰过度,致使草地(草山草坡)面积日趋扩大。根据湘、赣、桂、粤4省区畜牧部门调查资料,经南岭考察组统计,  相似文献   

8.
尚二萍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6,38(7):1229-1238
伊犁河谷是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准确评估其碳库对当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InVEST 模型碳存储模块,基于实测数据评估1980s、2000s、2010s三个不同时期伊犁河谷6种草地类型的四大碳库的碳存储。结果表明:①伊犁河谷草地的碳存储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980s、2000s、2010s的草地碳存储总量分别为32.61TgC、39.67TgC、25.92TgC,草地平均碳密度为9.76tC/hm2、12.26tC/hm2、8.45tC/hm2;②草地碳密度以地下和土壤碳密度为主,两者之和为(7.49~10.35)tC/hm2,占草地碳密度的84%~89%;③不同类型草地碳储量差异显著,以典型草甸和典型草原的碳储量为高,荒漠草原最低;④植被类型、气候、土地利用变化、放牧活动等对不同草地碳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模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DEM构建了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的模型,并且进一步构建了基于作物水分耗散和放牧因子校正的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和盆地草地的光温生产潜力15.3 t/hm2,光温生产潜力约为光合生产潜力的53%,而且在山区约为44%,滩地约为54%,河谷约为58%,所以在共和盆地温度应当是限制牧草生产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并且在山区温度对牧草的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大;②共和盆地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约6.6t/hm2,气候生产潜力是光温生产潜力的43%,是光合生产潜力的23%;而且河谷、滩地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分别约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4%和41%,山地约为69%,水分对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影响在河谷和滩地要大于山地,尤其是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化草原气候生产力相对较低;共和盆地的实际草地生产力是气候生产力的1/5~1/12;经过作物水分需求和放牧的校正,草地生产力平均2.2t/hm2,与实际生产力很接近.所以牧草水分需求和放牧强度对草地生产力影响很大,尤其反映出草地放牧已成为草地生产力降低,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专家简介:侯向阳,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欧亚温带草原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温带荒漠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站长,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草地资源与饲草生产、气候变化适应性、牧区经  相似文献   

11.
天山北坡不同景观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寨  李波  崇洁  张新时 《资源科学》2008,30(4):621-627
本文以1989年、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对天山北坡山地、绿洲、荒漠3个带状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1989年到2000年,绿洲带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明显高于山地带与荒漠带,草地处于3个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山地带的耕地与林地、荒漠带的未利用土地、绿洲带的未利用土地与耕地是参与变化较多的类型;②草地在3个地带中一致减少,水域、建设用地、耕地一致增加,尤其是建设用地在山地带、绿洲带的增加幅度较大,林地在山地带、荒漠带增加,绿洲带减少,未利用土地则呈现出与林地相反的变化特征;③山地带、绿洲带、荒漠带生态系统系统服务功能都在增加,增幅分别为0.78%、2.44%、0.57%;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局部地区恶化,绿洲带受到了最强烈的扰动,山地带相对稳定,荒漠带扰动最轻。基于3个地带在整个区域承担的不同生态功能,不同区域的开发利用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年遥感影像分析西部干旱区植被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文利用1992年1km×1km的FVC指数结合数字地面高程DEM得出比较符合该地区的分类方案,将该分类方案统一地应用于1982年--2000年连续19a的8km×8km分辨率的FVC影像中,得到该地区每年植被分布图。在GIS支持下,计算了1982年--1988年、1989年--1994年、1995年--2000年间的众值图像,利用众值图像之间递减或递增或震荡的数值关系得出近20年植被变化的图像及数据。主要结论:(1)西部干旱区植被总体成增长趋势,不同的垂直地带的增长幅度不同;(2)平原区以植被的增长斑块为主,主要为以绿洲为核心的绿洲增长斑块,植被主要由荒漠植被、荒漠草地转移为绿洲、草甸;(3)平原区退化斑块主要在塔里木河下游和车尔臣河流域以及内蒙古境内的季节性河流东河、西河,在准噶尔盆地周边也有斑块分布,另外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南部与甘肃张掖、山丹交界处也有较大的退化斑块;(4)高山带植被演变有区域分异特征,改善单元多零星分布在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而退化单元则呈带状或斑块状较集中的分布在昆仑山北坡、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坡,退化类型多位荒漠草原向荒漠植被变化,荒漠植被向稀疏荒漠植被变化。由于高山带地区人类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它的演变的存在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应给与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荒漠地区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会引起局部微气候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结构。为了解光伏板建设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文章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光伏板内外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变化,阐明光伏板对荒漠植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伏板内外共发现15科29属32种植物。(2)光伏板内植被总盖度极显著高于光伏板外(P <0.001),光伏板内植物平均高度亦极显著高于光伏板外(P <0.001)。(3)光伏板内植物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光伏板外(P <0.001)。(4)光伏板内的植物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和Rao Q均低于光伏板外,光伏板内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高于光伏板外,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光伏板的架设可以为荒漠地区提供良好的植被条件、提高草地植被多样性,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光伏电站植被恢复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分别对青海湖流域2000年、2012年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青海湖流域内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157.9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24亿元。2000年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水域>草地>森林>农田>荒漠>城镇,2012年荒漠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超过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在整体空间上决定着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异质性。由于草地生态系统内部植被茂盛程度、生长季长度的差异,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呈现纬度地带性,部分区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双重干扰,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呈现部分地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的集聚化分布向均匀化转变,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升高,青海湖高生态服务价值区域范围扩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利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的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趋势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以下简称为"海北站"),始建于1976年,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区门源县境内。1978年,该站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属台站,2000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试点站,2002年加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2006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研究站,2013年加入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和高寒网。海北站代表了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强  相似文献   

16.
荒漠藻类及其结皮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介绍了荒漠藻类生长在荒漠化土地上的土壤藻类的种类组成和分 布,影响荒漠藻类分布的环境因子,荒漠藻类在物质循环及土壤结皮形成和发育中的重要作 用,以及荒漠藻类能够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生长的适应机制等。生物结皮在荒漠土壤表层的水 分分布状况、土壤稳定性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演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荒漠其他生物也有着重 要的影响。最后阐述了荒漠藻类在工业和环境工程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陈伟娜  闫慧敏  黄河清 《资源科学》2013,35(5):1075-1083
气候变暖与高强度放牧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影响到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牧民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策略上不同.为掌握锡林郭勒草原牧民的生计状况,认识不同草原区牧民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可持续生计能力,本文选取锡林郭勒盟东部典型草原区的西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西乌旗)和锡林郭勒盟西南部荒漠草原区的正镶白旗(以下简称白旗)为案例区,通过对牧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应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草原区牧民的生计资产配置状况.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区西乌旗地区牧民的人均自然资本是荒漠草原区白旗的1.9倍,经济资本是白旗的1.8倍,物质资本是白旗的2.0倍,社会资本是白旗的1.3倍,人力资本也略高于白旗.两个草原生态区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了经济和物质资本的差异.典型草原区牧户在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本的基础上,积累了相对丰厚的以牲畜为主的经济资本,巩固居民住房、牲畜棚圈和牧业机械设备等物质资本是该区牧民增强抵御气象灾害能力的主要生计策略.而荒漠草原区牧民自然生计资本薄弱,经济资本积累不足,由此引发的对草地的生计依存性下降削弱了该类区域改善牲畜棚圈和增加牧业机械设备为主的物质资本的增长动力,牧民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以及牧区的可持续能力因此更加脆弱,寻求第二职业、发展生计多元化成为该区牧民改善生计状态的主要策略趋向.  相似文献   

18.
荒漠草原是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也是草原和沙漠之间最特殊和敏感的生态过渡带。因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荒漠草原退化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对荒漠草原恢复的研究愈来愈重视,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已经成为科学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以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作为检索对象,分别对荒漠草原退化修复研究的发文量、国家分布情况、研究方向等领域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了解全球荒漠草原恢复的研究情况,为我国学者开展荒漠草原恢复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是温带内陆干旱区的典型区域,周围高大山地形成径流,流入盆地后造就了绿洲。绿洲和荒漠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绿洲需要通过排水带走自然富集的盐分,而排水给其外围荒漠植被提供水分与养分,外围荒漠植被反过来为绿洲提供了生态屏障。随着绿洲土地开发规模不断加大,节水措施大范围应用,绿洲排水急剧减少。这一方面导致盐分外泄不畅,绿洲积盐;另一方面致使地下水位剧烈下降,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的植被受到威胁——绿洲-荒漠共生关系面临根本性的危机。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建成了“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平台”,该平台由绿洲土壤盐分累积与荒漠地下水位模拟子平台、地下水位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沙漠内部降水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3个子平台构成,形成了完整的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体系。该平台能够满足绿洲区不同灌溉情景下水盐动态长期变化、绿洲边缘荒漠植被变化与地下水位关系、沙漠内部自然植被与降水变化关系的研究需求,为回答绿洲和荒漠生态系统共生关系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支撑。  相似文献   

20.
“沙漠”一词通常比“荒漠”更为人们所熟悉。确切地讲,“沙漠”只是狭义的荒漠,在地貌学上是荒漠中的一种,即沙质荒漠。除此而外,荒漠还包括砾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