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高春林和张东霞老师在《九一八事变是不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标志》一文中提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对此笔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简要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习》2002年第6期李友焱老师《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间》一文,认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间为1935年华北事变。对于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何时上升为主要矛盾,史学界一直有争议,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认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间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更为确切些,主要理由如下:第一,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华民族危害最大、压迫最深的是日本帝国主义,而不是国民党政府。一方面除东北三省以外的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之下,维持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并且国民党对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比较了“九·一八”事变后至“华北事变”前这一时期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客观变化,指出这一时期内,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大众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至1956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和政策方向。那么过渡时期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又是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对策的呢?  相似文献   

6.
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确立发展理念的基本依据。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决定的。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发展领域、发展区域、发展群体的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表现在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依法治国有待充分推进,精神文明有待充分提升,社会事业有待充分发展,生态环境有待充分改善,体制机制有待充分改革。  相似文献   

7.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8.
学习 《历史学习》2007,(1):18-18
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说法:1931年说、1935年说和1937年说。根据对主要矛盾的解释有人坚持1935年说,第一: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局部战争范畴的方向过渡。第二:以“一二·九”学生运动的为标志的全国抗日运动的新高潮,民族解放运动斗争已不是个别党派和阶层的问题,中国抗战开始向全国抗战的方向过渡。第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因此,自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逐步降低为次要矛盾。  相似文献   

9.
10.
11.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组成、不同时期地位的变化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俊好 《历史学习》2001,(10):17-18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光是个观点、理论问题,更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解决而又存有疑难的实际问题;因为它包含的内容多、时间跨度长、表象变化纷杂,以致穷其所思,而难能尽释矣。所以学习历史的人都很留心、关注这方面的章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抓住这一线索,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近现代历史。然而,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此线索认识不清,表述不准确,妨碍了对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15.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极为软弱,对列强屈辱妥协;日本推行强硬的侵略政策。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日本国内停止了对华政策的争论,政府与军部一致推行强硬的扩大侵略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关于革命基本胜利后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是主要矛盾的观点,并没有发生变化.虽然他一度不用"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的提法,但这并不表明他放弃了此观点.1952年,他接受毛泽东关于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的观点,放弃了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设想,这一切与中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一般把人类社会分为五种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常识。另外一个历史常识就是,你们都知道的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叫做“半殖民地、半封建”。然而,你是否发现如果把这两个常识放在一起,则会出现某些或大或小的抵牾?因为在五种社会形态中,没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么一种。  相似文献   

18.
在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社会及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全面解读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机制、内涵与影响,全面审视社会主要矛盾的特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引领社会发展的关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善于抓住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这一主要矛盾。建党初期以及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和广泛的革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阶级斗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为中国共产党主要矛盾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内外条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主要矛盾理论的正式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得到基本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九一八事变后国共斗争,集中驳斥了史学界流行的观点: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仍在激烈斗争的事实说明,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的斗争与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现象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