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因斯坦在悼念物理学家麦克斯@普朗克时说:“一个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世界的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给了一个更高的报答”.爱因斯坦的创造性观念不仅表现在对物理学领域的贡献,他崇尚“生命神圣”的信念,更是他卓越道德人格造福于世界的典范.正如他悼念玛丽@居里夫人时所讲的话:“第一流人物的道德品质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也许要比纯智力成就的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2.
论品德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品德形成于他的长期的伦理行为;他的伦理行为形成于他的道德意志;他的道德意志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感情;他的道德感情形成于他的道德认识:个人道德认识是伦理行为的心理指导、必要条件,是品德的指导因素、首要环节;个人道德情感是伦理行为的心理动因、必要条件,是品德的动力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品德的基本环节;个人道德意志是伦理行为的心理过程、充分且必要条件,是品德的过程因素、最终环节。  相似文献   

3.
君子是长期遵守“善”原则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的人,是善人、好人、合乎道德的人,因而是品德培养基本目标;仁人是长期遵守无私利人的“至善”原则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的人,是最善最好最道德的人,是品德培养最高目标;圣人则是长期遵守所有道德规范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的人,是几乎具有全部美德的人,是道德完人,因而是品德培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语录     
《中国德育》2013,(12):5-5
@蔡蔚:冷漠是一种对生命的忽视,冷漠是一种对道德的贬损,冷漠是一种对人性的鞭笞,冷漠是一种对良心的摧残,冷漠是一种对生活的无情,冷漠是一种对生活的嘲弄。停止冷漠吧,让每个人的正义、良知、善良、博爱回归吧!@白永秀:对学生人格的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人格是人的内在心理特征,决定人的气质、行为方式等。由高尚品德所塑造的人格魅力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成为一名优秀学生、优秀公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价值观念上的改变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如何培植他们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使命感,引发他们的向善之心,以完善其道德人格,这对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优秀人才无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个人的道德活动离不开知、情、意、慧四个方面。知,即道德认识,它是构建道德意识的智力因素,是形成人的品德的首要环节和基本因素;情,即道德情感,它是构建道德意识的心理动因,是形成人的品德的主要环节和决定因素;意,即道德意志,它是…  相似文献   

6.
影响一个人知识掌握、品德形成、事业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智力等心理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其中人格因素则是一个重要方面。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表明,人格因素是一个人成才必不可少的因素,因为成才先成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在于人格因素。国内外许多名的学和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了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外,还由于他们有着热烈的、坚定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因而高校的教育工作必须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德育占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等方面。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连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园的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影响。"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幼儿德育水平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  相似文献   

8.
影响一个人知识掌握、品德形成、事业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智力等心理因素 ,也有非智力因素 ,其中人格因素则是一个重要方面。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表明 ,人格因素是一个人成才必不可少的因素 ,因为成才先成人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在于人格因素。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除了他们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外 ,还由于他们有着热烈的、坚定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因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做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要平等地热爱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9.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指出:人的生命由出生到死亡八个阶段组成。八个阶段遵循渐成原理,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个人的品质和人格。埃里克森认为,道德是人格的一部分,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也是其品德发展过程。他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和说明人的道德发展问题,并给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以丰富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思想品德的教育位居首位。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因为,知识与品德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  相似文献   

11.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指出:人的生命由出生到死亡八个阶段组成.八个阶段遵循渐成原理,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个人的品质和人格.埃里克森认为,道德是人格的一部分,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也是其品德发展过程.他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和说明人的道德发展问题,并给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以丰富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试谈现代教育中的品德测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品德亦称思想品德,属于人格范畴,即在人格结构中,关于信念、世界观及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品德测验也是以一定的品德结构理论为指导的。 关于品德的结构理论较多。我国教育与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从心理要素来看,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从个体行为表现来看,品德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及其效果的统一。此外,从品德的总体内容来看,它又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统一;还可把品德分成道德基础、人格基础和性格基础等。 品德中的操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对学校教育来说,大、中、小学的“学生守则”就是学生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所以对学生操行的评定,主要依据是学生守则及有关规定。 品德测验非常重要。它有如下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1.重智轻德型。智:智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聪明,反应的快慢,思维的敏捷。德:道德,也就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被社会承认的,需要全社会公民都要做的,体现社会现代文明的言谈举止、礼让、孝道等(这  相似文献   

14.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是按一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在行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基本要素。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是对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道德情感是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体验,也就是人们心理上对于某种道德规范所产生的爱憎、喜厌、荣辱、美丑等情感的体验;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或外部标志,它是一个按照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为什么要关注初中学生数学行为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升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们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之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长受到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品德教育只可能使学生知其然、做其然,难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易使学生沦为道德奴才.道德理性教育重视"授人以渔",忽略"授人以鱼",难以使认知与行为一致.品德属于个性心理品质范畴,二者关系是:品德=人格品质+道德标准.现实中仅培养诚实、勇敢等品德内容的品德教育实际上只是人格教育,真正的、培养道德主人的品德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标准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中学德育时,应关注三个"议题"——贴近学生生活、讲究日常小节、强化道德熏陶。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学校德育始终指向学生品德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品格(品德)是人格(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和处于核心地位的部分。品格是人格健康的基石,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是人格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是幼儿道德和人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形成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品德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者根据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道德问题的突出表现,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可以从培养幼儿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三个方面着手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