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范中学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范庄前32号,为北宋名相范仲淹所建义庄、义学旧址。1346年,范氏后人以义学为本创立文正书院。1938年,唐言借义庄旧址创办私立崇范中学,1945年,范氏后人收回义庄,开办私立景范中学。解放后,政府接管办学,几易校名。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既是重视教育的思想家,也是倡办教育事业的实干家。在其创办义庄义学的实践过程中,有很多新的创举。范仲淹在苏州创办的义庄义学,不但成为后人兴学的榜样,而且突破了单一家庭私塾的限制,对教育的普及有极大的贡献,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3.
苏南一些地方的宗族中个别有地位、有权力、有钱财的人,捐献或购买一大批土地,作为本族的共同财产,这种土地称为义田,管理义田及其地租收入分配的机构叫做义庄。义田的收入主要用来救济族内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生活贫困者、举办义学和补助本族贫苦子弟的学费、修理庙宇祠堂和祭祀祖宗、继续添置土地等。虽然义庄具有浓厚的封建特点。但它在救济乡村的弱势群体,推动乡村文化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改良乡村的社会风气,提升乡村人们的道德水准,稳定乡村社会秩序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师生的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校园文化"的名片和符号。学校中的其人其事、其情其景、其细枝末节,无不折射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  相似文献   

5.
奇人武训     
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柳林镇,有一处纪念馆,它是用来纪念那位以至卑至贱之行、成至高至伟之业的教育家武训先生的。作为山东的文化名城,聊城有不少名景胜地,但对人们的心灵具有强烈震撼力的,往往是这座武训纪念馆。《武训文化史料集》的前言这样介绍武训:武训(1838-1896)是清末山东省冠县柳林镇武庄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之家。他本是一位赤贫如洗、目不识丁的乞丐,却艰苦奋斗了30余年,以“修个义学为贫寒”为宗旨,靠自贱行乞敛金的方式,在柳林、临清、馆陶创办了三处义学,创立了千古奇业,给世人留下了独特卓绝的行乞兴学的武训精神。武训出身贫…  相似文献   

6.
泰县范君志诚。于前清光绪年间。斥私资乡办景范国民学校。嗣又自赴金陵大学。毕业蚕学专科。因于去岁闢私人田产十七亩为景蚕农场。大部分栽桑。二三年后即可采用。拟于本年度起。以景范国民学校。改组景范职业学校。设育蚕制丝科。即与景蚕农  相似文献   

7.
当下教育过多追求"教书",而淡化了育人!如何营造以及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构建学校"三风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阵地。让校园每一个"快乐元素""快乐符号""快乐印记"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每一景都蕴含熏陶、滋养、化育童心的作用,让校园可以随处发现乐,感悟乐,传递乐。  相似文献   

8.
韩小军 《考试周刊》2013,(72):152-153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新兴的高等教育力量,因其"独立"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历史文化和氛围,校园文化基础薄弱。努力建设好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挖掘独立学院独特的文化亮点,夯实文化底蕴,依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特点、专业设置,利用有利的空间和地理环境,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文献中有关"义学"的记载,特别是清代大量正史及典章制度类资料的梳理,将义学置于民族教育史的研究视角下,置于国家统一与加强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中的大背景下,结合制度性的探讨和地域的考察,对清代"义学"的含义进行全新的诠释。义学在边疆民族地区的设立,是清朝推进多民族国家的一体化、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性质看,清代的"义学"体制类似今天我国正在推行的基础义务教育制度,具有官办免费初等教育的特点,这是清朝独创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官办初等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10.
义庄作为宗法社会中收族安众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清以来,苏州义庄得到了空前发展,不仅规模日益扩大,其功能也日益突显,管理机制日益完善、成熟,成为全国义庄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宗族救助组织义庄在苏南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清朝统治者对设置义庄进行奖励、保护、优惠,为苏南义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苏南地区的社会结构、经济条件,尤其是好善风气则是救济活动产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义庄的设置者同时实施其他慈善活动,并和其他慈善机构在救助方法上互相借鉴,带来了清中后期苏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12.
同治七年,盛康在常州建立拙园义庄,旨在敬宗睦族,团结家族成员,壮大家族力量。义庄规模很大,盛氏家族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由于经营得当,每年皆有盈余,并在完纳国课、赡养宗族、兴学助教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拙园义庄的建立和发展对盛氏家族和社会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义庄提倡的旧道德也应批判。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塑造独特的校园形象,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利用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我校近年来通过开展"依托岭南水乡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建设了具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职园区高校的不同创建类型,分析其在特定区域内呈现的校园文化的特征。以"合并组建型"和"独立升格型"两种模式为基础,立足于校园文化构建的角度,探讨高职园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发挥校园文化在高职园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义庄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清中后期,在土改运动中衰熄.作为传统宗族社会的赈恤组织,义庄关涉绅权、族权、庄产运营、族内救助、社会控制等诸多环节.20世纪上半期,中外学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新中国成立后,族产被界定为封建制度的核心要素,国内义庄研究一度中断;直至80年代始,义庄问题才引起学界的持续关注.目前,学界对义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义庄的功能、性质、兴盛缘由、地理分布等方面,而在义庄宗族结构、保障机制、义庄与地方政治经济的互动及对当下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启示等领域,尚显薄弱,有待学界继续耕耘.  相似文献   

16.
独特而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能走得更深远、更理想、更璀璨。走过了一段"模糊不清"的迷茫,趟过了一池"良莠不分"的混沌,亲历了一次"痛苦无奈"的抉择,人们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进入了一个"佳境",少了作秀的轻佻,少了摆设的自娱,多了理性的回归,多了知性的清醒。不过,对校园文化的选择和坚持,仍然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当校园文化不再是"装饰品"时,我们决定的"品种"是要经得起考验和检验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可以用来构筑校园文化的。  相似文献   

17.
师范专科学校应提倡师魂校园文化,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树两代师表,重点加强对学生"师德"与"师能"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学校在办学理念指导下,确立工作指导思想,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示立德和善之范、教师应示立德树人之范、学生应示立德担责之范。课堂教学实践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校园文化实践是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9.
杨宏 《教育探索》2012,(10):11-12
校园文化的情境性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的各种元素体现出来的能展现学校特有精神风貌的氛围和状态。校园文化的"环境层面"、教师文化、学校活动都能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情境,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强化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和促进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框范,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学校课程建设、学生综合评价方式、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转变高校育人方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