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碎心上海滩     
我儿子是上海某大学教授;儿媳是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他们的女儿一出生,我老伴就赶去照顾。孩子7个月时抱回徐州老家喂养,一年半后又抱回上海,我曾两次去上海看孙女。1996年,儿子出国工作,带她到海外生活了几个月。回来后  相似文献   

2.
如果不是历史的误会,—个乡村少年做梦也想不到有个上海知青会闯入他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一本书,一个上海知青无论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人生中的一场大难竟由一个乡村少年造成。那个上海知青名叫夏炯,那个乡村少年就是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一个秋天令我终身不忘。那个秋天,我  相似文献   

3.
我出生在上海开封路我们家的老宅子里,时间据说是子时,一天中的第一个时辰。按照农历,那天是八月十五。据说我的家庭曾经很富有,可是到我懂事的时候,已经穷得一塌糊涂了。我的祖父早年在上海开饭馆谋生,他开的那种饭馆上海叫"包饭  相似文献   

4.
“家”,一个好温馨的字眼。可我却没能有个完整的家。依稀记得,就在我三岁生日那天,母亲送我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当时父亲已经只身去了内蒙古,这到底是为什么?!不过,无法选择,我还是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可一到上海的这个“家”,我就碰到了问题。“儿子,上海天忽冷忽热,当心感冒……还有,在家里多帮爷爷奶奶干些家务,要听话……”电话那头不断传来母亲的叮嘱。也难怪,一个月才一次电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她的心,我理解。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来自德国首都柏林的四年级大学生,我来中国的目的不只是把中文学好,而且要了解与研究中国快速发展的教育。在上海我有机会在《上海教育》杂志实习。通过对一些上海学校的采访,我发觉德国与中国教育的一些不同。这篇小文章不是系统地分析两个国家的教育,这种任务超出我的能力。作为《上海教育》杂志的实习生,我访问了一所上海的小学,并将在这  相似文献   

6.
捡到的石头     
刚来上海不久,就认识了石头。那次是我第一次到上海,住在闸北区延长中路。前两个月的房租姐夫已经帮我交过, 也无所谓工作不工作。他们知道我来上海的目的,无非是揣着那满满一书包的  相似文献   

7.
海上旧里     
多伦路,一个记录上海风风雨雨的地方。我喜欢那时的上海,不知为什么,如此地深爱……  相似文献   

8.
白纸的传奇     
大约在我出生前一年,父亲到上海谋职。那时上海由一位军阀占据,军阀下面有个处长是我们临沂同乡,经由他推荐,父亲做了那个军阀的秘书。  相似文献   

9.
白纸的传奇     
大约在我出生前一年,父亲到上海谋职。那时上海由一位军阀占据,军阀下面有个处长是我们临沂同乡,经由他推荐,父亲做了那个军阀的秘书。  相似文献   

10.
方丹敏  章铧文 《大学生》2013,(20):10-21
正"1995年,我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开学前的日子,我先和我娘一起坐船十几个小时从老家到了上海,然后在上海一个帮忙买票的亲戚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出发前往天津。那个时候从上海到天津要22个小时,我娘送我上火车前,突然说:我应该买两张票!就你自己一个人能成吗?这个时候,我突然也想哭,但是却以非常不耐烦的方式打断了我娘的担心:能有什么事呀,就我一个人可以的,要不然你走来走去的多麻烦!"22个小时后,我扛着一个大箱子出了天  相似文献   

11.
10月份,有两个朋友来上海旅行。当时,一个朋友从袋子里拿出一串珍珠来给我们看:“我这串花了100元,可在别的商店里看到一模一样的珍珠只卖60元,我吃了大亏!”听到她说的话,另一个朋友就劝她说:“你遇到这串珍珠的时候,价格是100元,如果你看中就买了的话,那是你和这串珍珠的缘分。即使过了一会儿你看见另一串一样的珍珠,那是它和你没缘分。”她说的这些话让我信服了,因为我来上海以后关于东西的价格一直感觉到奇怪。首先,除了在超市和商店以外,我很少看到价格单。我在上海已经住了一年多,不过还不熟悉东西的价格。来上海以前,关于中国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乡在上海虹口,一次,一位大学同学来上海旅游,途经寒舍,我给她做阳春面吃。同学是个小家碧玉型的江南女子,说话充满诗意,她说阳春面有如此好听的名字,想来定有阳春般的景致,繁花似锦,细雨如丝,秀色可人。我笑着告诉她:"阳春面其实就  相似文献   

13.
正每当有人问我"你的家乡在哪里"时我都会笑着说:"我的家乡在上海!"虽然我的出生地是在美国的俄亥俄州,一岁后又随父母搬到美国东部的马里兰州居住。但是我的父母都来自上海,他们在家里讲的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话。所以我要说:"我的家乡在上海。"上海,我的家乡,一座真正魅力无限、繁华热闹的大都市。至今,我已经去  相似文献   

14.
楼逸昊 《新读写》2012,(9):14-14
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毒辣辣的阳光炙烤着上海。我在上海南站与妈妈告别,随后与外婆一起踏上了前往重庆的火车。我知道,这一去,两个半月后才能回来。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是2010年9月19日,星期日。在历经30个小时的颠簸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重庆,天气闷热得很。从那个夜晚开始,我的人生翻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上海滩     
“爸爸,上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这是我抵达上海的第一个问题。转眼间,我来上海已经有半年了。这半年里,我去过上海很多好玩的旅游景点。可是对于我来说外滩是最有特色的。我来上海的第二个月,我爸爸就带我们一家人去外滩。我记得那时我奶奶、姑姑、表姐、表弟都来看我们。他们的到来使我们全家变得更热闹。每天爸爸都会带我们到不同的地方去玩。那是一个夜色很美的晚上,月亮照亮了整个城市。我们一家人早早吃了饭,踏着月色我们去外滩散步。以前常听爸爸说上海外滩有多美,现在我终于可以一睹为快了。我对外滩的印象是好摩登哦。我听奶奶讲,十年前她来时,很乡下化。她说那时候上厕所都没有门。我听了好恐怖噢!可是当我看到实际的外滩时。我吓了一跳。我想十年的变化真的很大。这真的是上海吗? 一座座的高楼大厦,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拥挤的人群,还有古老的建筑,让我目不暇接。上海真是无愧于不夜城的称号,和夏威夷比起来太雄壮,太城市化了。让我叹为观止的是一栋很高的建筑物,它的顶端深入云霄,真是一大奇观。上海还有很多有名的建筑物在外滩都可以看到,像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国际会议中心……上海是一个很有趣的城市,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国际大都市。我开始慢慢地喜欢它了。  相似文献   

16.
近日,继《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之后,严歌苓再推新作,将目光对准了1942年的上海。这部号称为“上海版辛德勒名单”的长篇小说,以爱情故事h核心,表现抗战年代的小人物命运。《寄居者》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我”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我”在1939年的上海,  相似文献   

17.
一起前行     
在我有限的经验中,上海是一座诱惑无处不在的城市,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充满不确定因素的人生轨迹,或迟或晚。形态各异。 对于我,为数不多的精神归属地是两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标——位于长宁路上的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和巨鹿路上的上海作协。  相似文献   

18.
梨的宿命     
我是一只梨,确切地说,是一只肥硕、多汁的胖胖梨。我的老家在上海广灵一路的水果摊头上,后来有一天,和我的几个同胞兄弟被主人用28元带回了家。  相似文献   

19.
人在上海     
虽然我并非出生在上海,但我却越来越热爱这片土地。夏天、晴天,我总希望当个漫游族,漫无目的地走在上海的小弄内。繁密的树叶挡住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梦,一个白日梦。我要背上旅行包,带着一颗年轻的心,去周游四方……我要在春暖花开之际,踏上祖国东边的土地。先到上海,让快乐的流浪画家给我画上一幅笑破肚皮的漫画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