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川先生的大作《教育的理念与信念》,用理性的思考与诗意的语言将教育的世界描绘得多姿多彩,字里行间散发出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的光芒。他那种对教育的热爱与柔情时时激荡着我的心灵。肖先生书中提出的“教育就是服务”的论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的批判。当今的教育确实不再需要那种“高高而上”的师者。但冷静下来琢磨,觉得单提“服务”,似乎有失教育双主体——教师与学生,并有抑师扬生、将服务对象凌驾于教师之上之嫌。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意向思维更倾向于用情感判断代替认知,这和西方的求真思维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方面,意向思维在人的意识里还有大量的遗留,另一方面,也由于特殊的人文环境,那种重说教、重伦理评价和将人物道德面目两极化的倾向仍然十分突出。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不深入了解传统思维的影响,就不可能深入地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3.
情节与空灵     
喜欢听故事是人类及其孩提的天性,长期以来,中外儿童文苑始终向往故事情节的传统魅力,始终把情节的趣味性视为一条不可更易的美学原则。但是,改革开放促使西方现代文艺观念登陆中国之后,少年儿童的阅读兴味和作家对于生活的审美标尺相应发生了巨变,造成昔日传统文艺观向新文艺观的嬗变,造成儿童小说从注重情节向淡化情节的转移,造成文学空灵美现象的频频发生。昔日那种形式单一、表现手法陈旧和艺术风格呆板的弊病,终于透过作家们的创新突破而得到救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珍视生命、关爱苍生的优良传统。传统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天地之问人为贵,凸现人与天地并立而灵于万物的地位;把人看作人而非神或任何其他非人之物;以人为本思想渗透于政治、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代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现象,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多的只是及于表而未渗于里。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的维护作用,以及如何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心理建构的有效途径,旨在积极探讨传统心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弘扬中国传统文明,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中国化的心理健康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统渗透在语文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各个方面,但它并不是被动地反映和复制传统文化,而是以主体的自觉意识反作用于文化传统,实现文化的再创造与再建构,即按照它内在的文化要求去选择、传递传统文化,在文化的选择与传递中实现文化的整合、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李萍 《青海教育》2014,(11):52-52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能否肩负起时代重托,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幼儿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之生生不息,发扬光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进步决不能离开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仅仅因为生理上的存在而不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的人群,是不能称之为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创新不是盲目地吸收和妄自菲薄,而应是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继承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发展传统才是真正的继承传统。在艺术多元的新世纪,广泛吸收人类一切明成果,已成为一种趋势,立足于传统,立足于时代,立足于生活,兼容并蓄,不能创新求变,是发展传统 圆通大道。  相似文献   

10.
重估传统     
传统作为文化的积淀和生成,构成人的文化坐标。理解“传统”有两种可能的视野:在本体论意义上,传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特定存在方式,可称之为“文化传统”;在知识论意义上,传统则充当被变革、被超越的对象,可称之为“传统文化”。对文化传统的自觉捍卫,其意义已超出了保守与激进之争。轻蔑传统,终将被历史所轻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宗法、经学、忠孝伦理思想已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深具经典性与权威性,这对彝旧迎新的创新教育有着很深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传统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创新教育的约束:传统的学校文化教育对创新教育的影响;传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创新教育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诗以反传统为其肇端,外国的诗歌资源是现代新诗人的锐利武器,新的诗歌理念、形式、手法等都给当时的中国诗坛带来了新气象,新诗之“新”便体现于此。而中国传统诗学留给五四新诗人们的也决非一种历史包袱。他们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处惊叹于二者的美丽,而出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偏向于从西方诗学中汲纳创作资源。考察新诗人群体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时既难舍也难归依的复杂心路历程,可知隐藏在“西化”外表下面的这些诗人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顾与潜性发扬。  相似文献   

13.
钱丽波 《教书育人》2006,(12):56-57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作为中国传统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中国有漫长的史实可考,在世界史中属仅存的古国。道教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它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经过长期发展,道教有着丰厚的文化积累,并且渗透于中国社会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4.
在对选入金庸武侠小说的新编语文读本的叫好声中,有一种叫好声特别值得注意:叫好不已的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说: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韩教授的这种认识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全球化引发对文化传统的反思,文化传统是民族精神,是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网络的虚拟性背离了民族魂的核心——真、善、美、诚信;浮躁心理引发道德信仰的危机;追逐时尚使传统价值观变成商品而被贬值;数字化推进着传统技艺的匮竭。文化传统的缺失正在动摇着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的发展中,传统与创新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认为,创新不能割断传统,因为任何创新都是来自对传统最深邃的理解。而传统又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基础,因为抛弃传统,一切从头开始,是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的。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传统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彭立鸿 《重庆师专学报》2003,2(1):60-62,110
泰戈尔的散文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对“爱”——那种充溢于宇宙万物当中的暖融融的爱意——的吟唱。不同于印度传统精神中的“寂然于万物”,泰戈尔思想中有着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和谐完整、统一宁静的追求,使得他的散文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既区别于印度传统又远离了西方哲学、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观。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来论述传统太极拳的继承与创新,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学习前辈那种博大胸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本着尊师重道、扎实苦练、用心领悟、客观务实的态度,将自己的太极功夫练得更好,让传统太极拳能得以继承和发展,我们才不负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作为传统太极拳的传承人,使太极拳得以规范和提高,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较多,比如传统节日中以身作则,传统艺术中浸润身心,传统游戏中醇厚品性。家长应该依据孩子天性和兴趣,恰到好处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促使孩子们发生最接地气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抒写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对女性性别群体中的母亲形象赋予的全新阐释尤为特别,更彰显出其女性意识之不同。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为文坛所注目。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塑造出的母亲形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法父权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此生发出的母女间的冲突也都纠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两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与母亲形象的关系、母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女儿展示出的“魔鬼”与“天使”的双面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