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新闻宣传中存在的“会议新闻多、领导人活动报道多”的现象,湖南省常德市的市长,在一次工作会议前,一反“常规”,毅然“撵”走了前来采访的一名电视记者(见4月8日人民日报),其言其行,难能可贵。由此我想,如果其他一些地方的领导人也能像这位市长那样,从我做起,支持和推进新闻改革,“会议报道太多太乱、领导都快成电视明星了”的状况,无疑会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常德市程市长为减少一般性会议报道,“撵”记者出会场的新闻(载1989年4月8日人民日报2版),一时间传为“美谈”,不少报章杂志特别是新闻报刊纷纷评说。《新闻出版报》和《新闻战线》就分别刊用了《为程市长“撵”记者叫好》和《有感于市长“撵”记者》的评论。  相似文献   

3.
最近从报纸上读到一则有关市长“撵”记者的新闻,大意是这样的:在湖南省常德市直属单位支农工作会议即将举行之前,主持会议的市长程林义问一名扛着摄像机提前来到会场的电视记者:“你来干什么?又搞会议报道?”接着又说:“新闻报道要改革,要从会议中走出来,多报道事件,少报道会议,多报道群众,少宣传领导……”。听完市长的一席话,记者点点头,扛着摄像机走出了会场。市长“撵”记者,的确是一件新鲜事,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4月8日刊登一篇新闻:一名电视记者扛着摄像机到湖南常德市直属单位支农工作会上采访,被主持会议的市长程林义“撵”了出去。程市长对记者说:“新闻报道要改革,要从会议中走出来,多报道事件,少报道会议;多报道群众,少宣传领导。”我为这位市长“撵”记者的行动唱赞歌!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记者就象水中的皮球,整天浮在上面,接不完的请帖,赴不完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报道,湖南省常德市市长程林义在一次会议开始前,掂量会议的内容,认为没有报道的必要.于是主动“撵”走了扛着摄像机前来录相的电视记者.程林义市长说:“会议不是都报不得,问题是要有所选择,要从会议中拣出有价值的东西。”现在会议多,会议报道多,编辑头疼,读者和观众生厌.但是会议又不能不报.因为凡是开会多数要请领导出席,会议组织者又千方百计地以“领导重视”为由要求报纸和电视,电台报道.象程林义市长这样主动要求不报道的情况极为罕见。“罕见”便引人思考.下面就是联系自己读到的会议报道和从事过的会议报道而作的思考记录。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2009,(11):79-79
真正改革新闻节目内容,应该首先厘清新闻和宣传的界限。即便在理念上无法区隔新闻与宣传的界限,调整的关键也并非在技术上将领导人活动报道“减少到很低的程度”。跳出过去的报道模式,从技术上调整对领导人新闻的报道方式,不固定程式,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7.
宣传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都有规律性,从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来看,当前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三贴近”是新闻改革。的主攻方向“三贴近”就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广播电视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发布政令、传达党和政府指示的任务。但是,要注意生动活泼,重要之点在于寻找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结合点。光有领导重视,不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兴趣;就不能吸引人。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会议新闻多,外事.新闻多,领导人一般性活动的新闻多。群众对“三多”有意见。会议新闻一要减少,二要改革。有些专业性的会议与人民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8.
朱卫平 《声屏世界》2006,(10):58-58
很长时间以来,在我国的传媒中,会议新闻报道大都只是宣传,而无报道。宣传的理念是让事实依附于“宣传口径”,主题先行;而与此相对应的报道理念是让“事实”成为传播的主体。要深化对会议新闻报道的改革,首先必须了解会议的新闻价值在哪里。事实上,程式化的会议动态与有价值的会议新闻并不是一回事。前者的着眼点是会议,后者的报道重心是会议透露的最新信息,是能够满足受众的一种需求。鲜活的有价值的会议新闻,广大受众是欢迎的,愿意接受和了解,也是有需求的。改革会议新闻报道,就是要减少程式化的报道,增加会议新闻的含金量。改革会议新闻不…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4月8日刊登一篇程市长“撵”记者的新闻:我为之唱赞歌!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记者就象水中的皮球,整天浮在上面,接不完的请帖赴不完的宴,开不完的会议扯不清的淡,被泡在会海里,淹没在酒杯中,不管有没有新闻价值,大会小会必发一条消息,弄得群众非常反感。报纸上,连篇累牍的会议报道让读者望而生厌;广播上,接连不断的会议新闻让听众闻而兴叹;电视上,比比皆是的会议场面让观众看了心烦。对一  相似文献   

10.
在地市党报一版上数量较大的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报道和工作报道)是让办报人最费心思,又是读者议论最多的问题。有人认为地市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要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减少会议报道。显然,这种是不全面的。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一版的“重头戏”。搞好会议报道根本的出路在于真正全面理解和遵循会议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找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群众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所谓领导层活动的报道,主要是指会议报道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众所周知,重大会议和领导人的重大活动,事关国计民生,牵动亿万人心,广大新闻受众极为关注,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所以必须报足、报深、报精彩、报到位。在这一点上,我国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也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问题在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报纸、电台、电视台把领导人参加的会议和一般化活动统统看成是新闻,报道得过多、过滥、过杂,使新闻受众大倒“胃口”。因为这些新闻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具有新闻价值,但却堂而皇之地挤占了报纸的重要版面和电…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同行们常常议论如何改革会议报道。看来,这当中也应包括改进会议消息标题制作的问题。会议消息同其他许多新闻一样,其作用是向读者提供信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会议报道,要改变“为会报会”、“就会报会”的状况,做到有新闻则报,无新闻则不报;如果需要报道,就一定要写出“新闻”——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样,制作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13.
可读性——这是摆在报纸编采人员和通讯员面前的一个老题目,也是至今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一个老题目。 没有可读性,言之无物、言之无味、读者不爱看的报道乃至一张报纸,是一种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用高尔基的话说,是一种“语言垃圾”。 从报上完全消灭这些“语言垃圾”现在还做不到。报纸编采人员和通讯员可以做到的是:尽可能减少这种“语言垃圾”,尽可能使新闻报道变得言之有物、言之有味,以增强可读性。 增强可读性是个大题目,本文只从两个具体问题入手,试谈一谈。 在报上的各类新闻中,可读性最差的是会议新闻和经济新闻(还有与此相关的一些“硬新闻”)。作为党报,这几类新闻不可不要,而且往往还要登在重要位置。如果把这几类新闻的报道方式加以改进,增强其可读性,那么将带动整张报纸的面孔为之一变,为之一活,为之一新。 怎样改革会议新闻和经济新闻,增强其可读性呢?我以为可用两句话概括:会议新闻信息化,经济新闻生活化。 一、会议新闻信息化 长期以来,报界反复呼吁要“减少会议报道”,然而收效甚微。因为作为党报,限于种种条件,会议报道是很难“减少”的。换个思路想一想:这些年来,我们是否对“减少”会议报道空喊太多,而对改革会议报道实做太少呢?  相似文献   

14.
自4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湖南常德程林义市长“撵”记者的消息后,不少捧场的文章相继出现。然而我却有些酸溜溜的感觉。记者的天职是抓新闻抢新闻。但得受命于有司,不可乱抓乱抢。很有点“指向哪里,奔向哪里”的绝对服从。那位被“撵”的摄影记者,虽未明确道出受谁之命,但从“按惯例提前来到会场”看,也完全可想而知的。这至少和程市长有些间接关系吧,不然这个“惯例”又如何形成呢?既然记者“按惯例”来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我国政务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瘦身”日见成效。衍生和关注政府事务的各类政务新闻今天也到了“瘦身”的时候了。怎样“瘦身”而不“伤身”呢?很显然,政务新闻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削减报道内容和长度。笔者认为因该避免过去“大而全”的报道模式在“巧而精”上下足功夫。打开电视或者翻开报纸,很多人都会说"现在的新闻有四多:会议多、形式主义多、领导讲话多,内容重复多”。特别是在一些政务新闻中,常常是面面俱到、长篇累牍,这种“大而全”的报道形式,受众看完后不知所云,最后留下的印象是“噢,今天开会了!”造成这种“大而全”…  相似文献   

16.
石坚 《新闻知识》2006,(4):73-75
改革会议新闻的攻坚战已经进行两年多了,对规范会议报道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会议新闻写作的改革起色并不大。从中央媒体到省市媒体的会议报道写作来看,与几年前相比并无太大的变化,依然是篇幅过长、内容空泛、形式陈旧、官腔十足、千篇一律。一言以蔽之曰:面目依旧。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与西方媒介所报道的会议新闻相比,我国媒体报道的会议新闻都有一个通病,即缺少背景材料和直接引语,这也是中国新闻文风的两大“癌症”,“痼疾”不除,会议新闻写作难以出新。下面,让我们以外电关于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的开幕报道…  相似文献   

17.
瑞安日报对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采用“加法”和“减法”的办法。市委书记、市长一般性活动全部以简讯形式予以报道,副书记活动报道安排在第二版,其他领导活动基本上不作报道;市里一般会议不作报道或只作简讯,部门会议一律不派记者参加。“减法”使要闻版会议和活动报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改进会议报道,是报纸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老话题。众所周知,群众“不爱看”党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会议报道太多、太滥、太长,表现方式一般化、程式化、表面化,缺乏亲切感、新鲜感。如千篇一律地报道会议时间、地点、出席领导人名单,死板地大段摘引领导人的讲话或报告的原文,而最有新闻价值、群众最关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是什么?陆定一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些年,也有人主张“新闻是被及时、公开传播的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信息”。无论是“事实的报道”,还是“传播的……重要事实信息”,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强调了“信息”的“报道”与“传播”。报纸是传播“信息”的,增加信息量、增强有效传播是老话题,也是新话题,可以说是报界永远的话题。一、老话新提:加大报纸的信息量进入新世纪后的这几年,我们《随州日报》年年都在讲加大信息量,年年都在做加大信息量的工作:改革政务新闻,压缩会议报道、领导人活动报道等,增加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20.
有人对5家报纸平均每月刊登在一版的会议消息作了统计,最多的是79条,其次是63条、54条、53条,最少的是45条。可见会议报道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几年,特别是新闻改革以来,一再强调要减少会议报道,可就是减不下来,原因是什么呢? 以“格”取舍,是其一。不少新闻单位在报道会议时都有个“格”,拿这个“格”作为登不登某条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