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一些新闻评论存在的“缺钙”痼疾、八股文风,即论说无力,思维芜杂,面面俱到,缺乏艺术情趣的现象,笔者以为毛泽东新闻评论作品中所蕴含的气势、逻辑力量和写作方式,都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时至今日仍是新闻评论写作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继承的。  相似文献   

2.
评论一直被视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是衡量媒体水平高低、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浅阅读时代下,都市报是否应强化评论的力量,的确已成为媒体不能不加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肖鲁怀 《东南传播》2015,(4):104-10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浪潮逐步嵌入人们的生活,微博、微信的异军突起让人们进入了"全民记者"以及时时、事事评论的全媒体时代。这一时代,传媒格局被打破,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解读则成了争取受众的强磁场,那么,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如何在这场谁与争锋的战役中赢得阵地?《新闻启示录》栏目从2004年创办开始,就一直在评论类节目的道路上行进,笔者以《新闻启示录》的实践为例,来分析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从主体、时效、题材、写作、功能、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新媒体环境对于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来说究竟是酵母体还是沼泽地?电视新闻评论和新媒体之间除了融合关系之外还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报纸改革不断深化,反映在版面上的突出变化是信息量增大,公式稿件减少,短、快、新、活的稿子增多。但是,真正做到让消息、尤其短消息唱主角,仍非现实。这说明采编人员遵循新闻“短”的规律,还没有从理性认识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编者:本文系青年评论丛书《别把中国想简单了》序言。欣闻中国发展出版社要为时评出一套丛书。在这个不少出版社和书商争相炒作名人隐私,拿明星的花边和口水作卖点.追逐那些肤浅的热点和“各领风骚没几天”的潮流之时,不有出版社愿意为看起来不太有“卖点”的时评出丛书,本就让人尊重。作为一个写评论写了30多年的老报人,很乐意为这套丛书写点儿什么,并借此谈谈对评论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6.
影视评论写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充斥报刊和网络的影视评论大有越写越深奥,越写越使人难以看懂的势头。新学科的引进,各种学术名词的堆砌,似乎非此不成“文章”,非此不说明自己的“渊博”。久而久之,纷纷效尤出现了一些只有“花架子”,没有引导欣赏阅读价值的文章。影视评论的故作高深和故弄玄虚,不仅严重影响着影视剧的创作者,影响了影视评论的正常发展,还有碍于观众欣赏、认识和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认为,当下中国的舆论生态处于一个“时评兴盛”的热言时代,我认同这种评价。我同时感到骄傲的是,学界和实务界基本达成共识。这一波的时评热或许从1999年《中国青年报》开创“青年话题”版开始。此后,时评越来越发展成一种民众袁迭、公民言说的实用文体。  相似文献   

8.
9.
刊登在《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一版上的评论《“真抓”与“假抓”》一,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1等奖。这篇1100字的评论之所以受到众多评委的青睐,从写作上来说,它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泰来  穆静 《青年记者》2022,(19):68-69
评论可视化指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视觉符号进行评论“融媒”表达。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各主流媒体不断丰富评论的可视化表达方式,让评论更加直观可感,更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本文以主流媒体可视化评论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评论可视化的“全媒体”表达方式、“全方位”可视化特点,以及可视化对评论生产过程和表达倾向性带来的影响、如何避免可视化带来的“陷阱”等。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论述对象多半涉及时事、政治、政策、思想、理论,它的任务和功能主要在于阐述政策、解惑释疑、引导舆论和舆论监督,它的论述的道理思想性、政策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它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又常常偏重于较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因此,人们将它归类于相对严肃的报章文体。  相似文献   

12.
我主笔都市快报"快报快评"评论专栏迄今已6年,每年共完成240篇左右的即时新闻评论。"快报快评"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并获2009年度风尚媒体大奖专栏奖。写评论是我喜欢干的活,我称之为"无限风光在评论"。我觉得"言之有识"很重要,这里的"识"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常识与胆识。美国王牌主持人丹拉瑟有个著名的"后院篱笆墙原则",是说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篱笆上聊天,会关注什么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更是当今媒体激烈竞争的利器。如今,在地市报采编队伍中,不少年轻人想写新闻评论,但囿于不知从何下手,或感到难以坚持,常常望而生畏,知难而退。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养成新闻评论的写作习惯,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五点:一、树立"我能做到"的坚定信念"成功哲学"告诉人们:自信心,对于做好一件事至关重要。任何成功者,"在胜利到手之前,必定要拥有‘我一定做得到!’的信念。"学写新闻评论也是如此,没有"我一定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14.
评论题材向网络热点拓展和集中是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的发展趋势。《南京邮电大学报》深化对网络热点评论重要性的认识,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创新表现手法,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写作队伍,让该报网络热点评论呈现出了形式丰富、增速明显、贴近师生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薛建国 《新闻战线》2012,(10):107-108
带着感情写评论,实际上就是用心体会民生,拥抱大众,凝情笔端,从大爱与大善中汲取力量,补充精神钙质。以情感人的评论,一定会直抵人心,点燃起人们心中的美好。  相似文献   

16.
王瑜 《新闻战线》2023,(6):81-83
传统新闻评论如何在短视频风靡的新媒体竞争环境中拥有一席之地?本文在分析当下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短视频化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探讨新闻评论短视频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的进一步完善,为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向新媒体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期6天的第17届台北书展于2月4日开幕,有900多家出版社参加,共举办300场演讲及签名售书等活动。今年的主题是"阅读,跃起的力量",希望通过书展带动阅读的风气。  相似文献   

18.
广播新闻评论作为专门提供给广播使用的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宣传的灵魂,是广播电台宣传的旗帜。鉴于其对广播电台、广播新闻的重要性,本文在广播新闻评论论述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原则和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广播新闻评论的可听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宣传与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命中“靶心”——关于改进创新重要评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更是党报的旗帜。没有高质量的评论,特别是重要的评论员文章,引领主流舆论就缺乏深度和力度。作为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在评论上有过成功的实践,但同省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相比,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报社编委会决心首先从重要评论着手,努力改进创新。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国电影评论在面临多维度变革之时,呈现出渐趋式微的态势。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电影评论体系的结构变更与力量失衡,其最为重要的方面在于以大众媒介为载体的严肃性影评的失语。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在观念转变与平台搭建的基础上,进行电影评论的转化与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