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试教育观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应试化的,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因而,“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首要特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品德与社会》课堂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无可取代的。这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对于帮助小学生塑造他们的主体人格非常有帮助。应试教育下的这门课程由于受到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造成了孩子们缺少自信心,有些不好的习惯等。现今,新课程的实施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帮助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养成良好习惯和高尚品德的人。如果要想实现这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学效果就会非常理想。那么,教师到底应该采用哪些良好的教学模式呢?为此,文章浅谈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3.
马红霞 《科教文汇》2012,(11):60-60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在恰当的环节巧妙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创设情景,激起学生求知欲,能尽快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能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难使学生在面临道德困惑时做出合适的选择,教学效果甚微。运用活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学生自主意识等策略,可以促进活动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取代之前的《思想品德》,是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尝试。如何应对改革与发展,搞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发展探索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汉云 《科教文汇》2009,(27):127-127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取代之前的《思想品德》,是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尝试。如何应对改革与发展,搞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发展探索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周小丽 《中国科技信息》2006,(16):224-224,227
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了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新视点。本文结合实例提出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课程》指出:品德课程是一门指导生活的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进行教学时,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用生活实景触动学生的情感,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从而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在我国正轰轰烈烈进行中,课程的改革一方面来源于信息技术和各种高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参透和应用,大大改变了教育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那么,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现状究竟如何、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0.
徐赛英 《科教文汇》2014,(17):188-189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引进有效(生活)资源可以使课堂更生动,开放教材资源可以使课堂更精彩,把握有效(生成)资源可以使课堂焕发生命光彩。笔者从引进有效(生活)资源课堂才是生动的;捕捉激活课程资源课堂才是精彩的;把握有效(生成)资源课堂才是智慧的三个方面来谈谈“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学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学数学本身具有的特点为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不仅渗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在教育领域也大放异彩.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运用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开辟写作新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陈洋  刘怡  雷耀丽  虞春隆 《情报杂志》2002,21(5):72-72,74
通过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提供的有利条件,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学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学数学本身具有的特点为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品德课程是为了学生德性的养成。开放性是品德课程的本质诉求。品德课程需探索实现开放性的有效途径。开放学习时间,让历史与未来接壤,可体现德性养成的持续性;开放学习空间,向家庭与社会拓展,可体现道德学习的生活性;开放学习目标,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获得知情意行的发展,可体现德性学习的整体性。这都是实现品德课程开放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吴飞 《科教文汇》2007,(5S):150-150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课程,从实施至今的情况有喜有忧,为了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了今后能顺利的实施该门课程,笔者在本文中谈谈目前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存在的困惑和解决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困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注重的就是品德和社会的重要联系.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环境中让学生进一步地对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并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积极有效她应对社会的发展是开展这门学科的重大教学意义.如何开好、上好这门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课程,从实施至今的情况有喜有忧,为了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了今后能顺利的实施该门课程,笔者在本文中谈谈目前在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存在的困惑和解决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困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居法元 《知识窗》2015,(2):67-68
古代思想家苟况说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他认为学习在于强调身体各器官的参与,入耳、动心,强调了学习要"活动",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通过具体的动作表现出来。确实,2011版《小学品德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也强调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外在的显性活动。  相似文献   

20.
王延龙 《内江科技》2012,(6):194+127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虽然没有改变教育过程中的实质,但它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和分析教学问题的思路。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组成要素。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有何不足,多媒体教学相对又有何优势,具体的多媒体教学中又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