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迅速发展,使媒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主流媒体受到巨大冲击.面对当前环境,提升主流媒体“三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是关键.下面,笔者从新闻文风的独特性、背后的受众观及其与主流媒体“三力”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改进新闻文风,提升主流媒体“三力”. 新闻文风的话语独特性 “文风”与“文体”“文气”等词相似,一般指文章的写作风格.它的形成受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作者思想等条件影响,新闻文风则是指新闻作品的文风.我国新闻作品除承担传递信息的职能外,还承担舆论宣传的职能.因此,我国新闻文风除了适应新闻传播本身的规律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党的喉舌,代表新闻舆论部门的话语力量,在国家垂直体系建构下具有多重新闻话语表现形式.本文以"柴静现象"为探讨对象,通过"柴静现象"的话语表现特征,从个人、媒介、民意三方面论述记者型新闻主持人的话语空间,探究扩宽主持人话语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清新文风正成为中国新闻界的新风尚。改进文风,既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关乎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改进文风对新闻表达样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界以此为契机,努力进行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新闻话语方式变革。本文主要从新闻语言的角度探析电视新闻话语方式上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4.
不断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强化文风建设是党在新闻舆论领域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表征。党的新闻文风建设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的理论逻辑,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以及坚持功能导向的实践逻辑,三者辩证统一,构成了新闻舆论工作自我革命的逻辑框架。新闻文风建设推动了媒介话语与政治话语的有效统一,形成了有关新闻文风建设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5.
从学理视角看,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诉求和目标指向.它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潜在的价值预设、以事实为依据、明确的对象意识等特征.新闻角度的建构具有多样性、主观性,但并不是说新闻角度的建构是任意的,而是受到政治意识形态、不同的媒介定位、记者的人文素养、新闻话语形态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介与社会话语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新闻媒介的本质属性,尚处于争论之中。从新闻与社会的关系层面出发,探究新闻生产的"产品"的核心形态问题,以及新闻是反映社会还是建构社会的问题,实际上构成了对新闻观问题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当代新闻建构主义的观点主张,新闻媒介实际是社会话语的生产活动,新闻媒介是社会"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话语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和结构,而且还建构社会现实和结构。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新闻话语日益成为构建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受众了解社会现实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以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研究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环境新闻话语的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向度,分析《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有关河北省的环境新闻对河北省生态环境形象的建构。结论表明,环境新闻话语建构了环境污染严重的河北省形象,同时建构了全面、深入、全力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的积极正面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是新闻话语建构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从对话关系的主体间性特征入手,阐释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对话语建构制约关系的潜在规范。进而以《人民日报》国内版、海外版和英文网络版的标题话语为例,剖析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的定位取向对新闻话语建构的文化制约体现。  相似文献   

9.
新闻话语建构的语用原则基于话语语用原则,同时结合自身话语特征所产生的。精准、简练、礼貌三者对话语建构各有要求和侧重,对新闻话语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话语的"品控"构筑出发,认为传统媒体在运营新媒体过程中需要从三个方面构筑新闻话语体系:思想性话语与文学性话语相融合,人文性话语与科学性话语相融合,创造性话语与事实性话语相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