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在宗教问题上的一项基本政策,本分析了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并且澄清了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认识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2.
宗教信仰问题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要处理好宗教问题,就必须在科学认识宗教的起源和实质的基础上,全面领会并正确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相似文献   

3.
政教分离,宗教信仰绝对自由和宗教行动受限制三大原则构成宗教信仰自由制度的支柱。我国《宪法》应明确政教分离原则,完善打击宗教恐怖组织和邪教组织的相关法律,完善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4.
宗教信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自由等关系问题,使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宗教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如稳定社会、心理调节等,所以必须充分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为此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应当是准确实施宗教法律法规,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做好宗教立法工作,应当依法治教,实现宗教组织自律和法治的平衡,还要进一步强化宗教信仰自由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意昧着宗教本质已发生变化。简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深刻的社会改造和宗教制度的改革,我国的宗教状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基本消失,宗教已成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演变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逐步完善,为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于建构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此外,如何更加正确而充分地理解宗教信仰自由,也需要进一步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信仰的涵义;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简要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三、比较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不同;最后,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刻不容缓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结合我国宗教问题的实际,所制定的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信教的和不信教的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各有其选择的自由;宗教活动要在宪法和法律、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一切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在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10.
要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必须认真研究我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这主要有: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要把信教和不信教的人团结起来,把意志和力士集中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国家要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监督,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有利于宗教自身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论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信仰是信仰主体对信仰客体的由衷相信和自觉追求,是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加强信仰的理论确认、情感体验、行为追求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办高校学生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上海地区的民办高校学生中信教人数不多,且多数信教学生能够过正常的宗教生活,但少数信教学生也有在校园传教的冲动;未信教学生有较深厚的宗教意识,对宗教保持较高的兴趣度。学生对当前民办高校宗教观教育的满意度较低;多数教师缺乏应有的宗教知识和宗教政策观念、法律意识,民办高校宗教观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的维度来看,信仰作为道德生成的内在基础为个体道德提供精神支撑、价值尺度和恒久动力。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道德为获得神圣的价值根基往往自觉地趋向于信仰。从现实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切实发挥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作用,不仅应为大众提供精神生活层面上的“终级关怀”,而且应提供社会制度层面上的“次级关怀”,更应提供物质生活层面上的“初级关怀”。由此,必须把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陷入学生信教、功利主义、脱离实际和信仰多元化的困境,西方宗教教育却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通过西方宗教信仰教育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点与模式对比分析,甄别西方宗教信仰中有益的教育模式,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软肋,提出显隐共存、软硬兼施、弘扬博爱和强调精神四点对策,以提高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和人们在特定情境中的一种特殊情感,宗教与心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东西方宗教与心理的关系,深入剖析了宗教信仰的积极与消极的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及其对道德信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一是它所产生的历史条件还存在;二是它的真理具有科学的和道义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为道德信仰的确立提供了科学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双重保证。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信仰马克思主义需要正视三大问题,即:信仰缺失、信仰迷失和信仰错失。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夹击;理论和现实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学环节有漏洞。解决策略是:用中国梦引领社会思潮,确立统领性的主体信仰;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国式的"终极关怀",消除其生存恐惧;改革教育,强化信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宗教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至于宗教消亡论的论述已经被历史所否定,毋庸置疑,宗教仍然会继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随着新兴宗教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宗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宗教政策的制定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而西方法治化宗教的成功经验则为我们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礼”为核心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宗教的特殊性,因此重新构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信仰也必须基于此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9.
屠格涅夫晚年的许多散文诗篇中显示出了存在主义的一些主要特征,即对忧惧和死亡等人的终极境遇的形而上思考,试图使人的存在成为可能;而且力图使摆脱思无所依的境地,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相似文献   

20.
信仰是人终极关怀的需要,它不仅是一种高级精神需求,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超越。信仰具有鲜明的心理层次,它的建构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过程。马克思主义因其鲜明的理论特点,在信仰的建构过程中会遭遇到不可避免的心理困境,具体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普通民众信仰两者心理建构层次的差距上。从信仰建构的心理层次角度出发,反思马克思主义信仰建构面临的心理困境,可望找到正确建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