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方言中的“总”除了普通话“总”的用法之外,还可以作为范围总括副词表示“全、都”的意思.总括副词“总”保留了唐代的范围总括的用法,并从原来表示横向的总括发展为表示纵向的总括.  相似文献   

2.
O 一般语法书,谈及“都”这个词儿,都只说它是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而且说得又都较笼统.其实,表示“总括”也只是其用法之一,此外,它还有表示时间过得快等用法.这些不同的用法又都与它读音的轻重不同及所在句式有关.本文便以“都”的读音和用法为“纬线”以与其相关的句式为“经线”来试着简说这各方面的情况兼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句式.[1]重读的“都”表示总括,记为“都1”,有两种情形.可分别记为“都la”,“都lb”.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都,表示总括,所总括的成分一般在前。”“皆,都:都是。”“皆”、“都”表总括义时语义相同,都表示总括无例外。本文主要以《醒世姻缘传》为语料从语法、句法这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都”与量化短语配合的问题。研究发现,“都”的使用除了受总括的数量条件限制外,与量化词搭配时还与量词的相对幅度有关。少数量量词如“少数”,一般不能与“都”搭配,有“量词的相对幅度效应”。具体量量词和非量化短语,如“光杆名词”不受此限制。“都”的语义特征仍是总括关联成分指涉对象的全部。  相似文献   

5.
副词“都”有两个语用特征:表总括和强调;前者可以用“都1”来表示,后者可以用“都2”来表示。表总括的“都1”,其语义通常指向“都1”前面的成分。也有极少数指向后面的成分。表强调的“都2”,其语义指向或前或后。副词“都”的语用特征直接影响其语义指向。本文将讨论:一、“都1”“都2”的鉴别。二、“都1”“都2”的语义指向关系。三、“都”的语义指向歧义。  相似文献   

6.
中古汉语中新兴副词“都”的语法意义比较复杂,既可总括主语全体,又可表示某种性质遍及事物全部或动作发展全面周到,还可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次数或事物数量的统计;副词“都”语义指向宽泛,既可指向主语、谓语和宾语,还可指向兼语、状语;另外,副词“都”与所指对象间的位置也很灵活。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副词“都”在中古汉语中比较盛行。  相似文献   

7.
“都”作副词的时候,可表示多种意思,现简述如下:1、作范围副词,表总括,所总括的成分一般在前,可解释为“全部”、“总是”、“一直”、“始终”、“处处”等。例如:①从头至尾,他都那么全神贯注。(一直)②他学习特别用功,一点时间都没浪费。(全部)  相似文献   

8.
引言 关于"都"的意义及用法,很多专家、学者作过研究,问题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常用副词"都"的基本义是表示总括还是指"事物的每一个",如王还先生曾三次撰文指出"都"用在复数上不太准确,认为应是指"事物的每一个";二是"都"的义项究竟有几个的问题,如吕叔湘先生将其归纳为三项,即表示总括全部的范围副词、表示"甚至"义的范围副词、表示"已经"义的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9.
安徽枞阳方言中的“一伙”具有总括副词用法。文章对其句法语义功能及其历史来源进行探讨。总括副词“一伙”主要来自于数量结构“表示人称的名词/代词+一伙”的重新分析,其演变路径符合“数量结构>总括副词”的规律。句法位置及使用频率是其副词化的主要动因,隐喻与转喻是其副词化的重要机制。文章最后还对“数量结构>副词”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类型学意义上的析理。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五灯会元》中的副词“都”作封闭式的调查统计研究,重点考察“都”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义指向问题。《五灯会元》中的“都”主要表示范围,与现代汉语中总括副词“都”用法相近,而表程度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消失,并出现表示主观语气的新兴用法,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大量存在;在句法上,“都”常与否定词或表示否定意义的肯定形式共现,它所修饰的中心成分结构形式多样;在语义上可指向主语、宾语、处置对象、状语、兼语。  相似文献   

11.
基本用法表示提示性话语后或总括性话语前的停顿,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相似文献   

12.
总括范围副词的语义特征是表示总括无例外,语义指向都是谓语中心词的语义相关项。"都""皆"是两个非常典型总括范围副词,本文主要从语法组合功能和语义指向来分析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连"字句中"都"与"也"的语义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数理语言学角度对“连”字句进行语义解读,发现“连”字句激活了层级性预设或说“格”代数,并运用模型论和“格”代数哈斯图进行了直观展示,也由此将“都”和“也”分化为表示横向总括、类比的“都1”、“也1”以及在层级性哈斯图中表示纵向总括、类比的“都2”和“也2”。从“连”字句出发,本通过对“都”与“也”的句法对立分析入手得出二的语义认知对立:“都”在“格”代数哈斯图中强调上限或下限(即端点);与“都”相对,“也”不凸显端点,而强调哈斯图中段的对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数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连”字句的本质是将层级预设中两个以上的论元映射到唯一的一个值上,形成了一个补集为空集的特征函数。“都”与“也”的语义认知对立不只是在“连”字句中,在让步复句、比较句等其他句式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方面的研究为包括“连”字句在内的涉及“都”与“也”语义认知对立的各句型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分类不当 第9页第四题:“体会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即表示估计、表示程度、表示限制)。”各种语法专著公而论之,最新语法研究成果也并未否认,句中附加成份的作用分为两种——修饰和限制,“估计”和“程度”都属于这大种里面的分支。本册教材第65页即有语可证:“正确使用表达范围、程度的限制性词语,可以准确说明事理。”显然,“范围”和“程度”做了“限制”的限制语,属于“限制”范围之内的分支,习题将种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了。  相似文献   

15.
“净”、“尽”、“竟”是早期北京话中的三个范围副词,兼表限制和总括.三者的共存和通用有着语义上的理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者使用比例有所不同,由于受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制约,现代北京话口语中“净”成为最具优势的范围副词表达法.  相似文献   

16.
“全”是既有分配解又有聚合解的总括副词。“全”在单用时根据不同的谓项,或作分配解,或作聚合解。与表统指的表达式共现时,如果一个统指表达式单用时既可以作聚合解又可以作分配解的,“全”与之共现时则作分配解;如果一个统指表达式单用时是总括整体的,那么“全”与之共现时也总括整体。与逐指或任指表达式共现时,“全”作分配解。有时还起到提供量化动力的作用。“全”与“凡(是)”搭配使用,还起关联结果的作用;与“都”搭配使用时的位置比较灵活,可前可后。  相似文献   

17.
表示范围,表示强调的语气,这是现代汉语副词“都”字的两种基本用法。本文讨论“都”字的三种特殊用法:①疑问代词“谁”等,后边用上“都”与之呼应,就不表示疑问;②“和”“同”“跟”组成的短语往往会造成歧义,用上“都”可以消除歧义;③量词重叠作主语的定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表示何种语法意义,“都”起着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归纳了兰州方言中表示总括的副词,并根据其语气强弱的差别,将该方言中"都"类总括副词分为三个不同程度的等级。并根据马真(2004)所列举的现代汉语中四种类型的例句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兰州方言中"都"类总括副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是”字使用频率很高,用法也很复杂。它最基本、最主要的用法是表示判断,即对被判断的词语进行解释和说明,所以人们把“是”字称做判断词。“是”主要有下列十种用法: A.表示领属。如“那时候,国民党是飞机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B.表示“凡是”的意思。如“是党员的,都站到前面来。”“是山,都要打扮;是水,都要灌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净”的用法进行了全面考察,指出“净”是一个单一性统括副词,其核心语义是“表示单纯而没有别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一般所谓“净”的三种用法:相当于“都/全”、相当于“光/只”和相当于“总是/老是”,都是由“净”的“单一性”这一特点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