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文化转化,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文艺学方向文学理论学科出现了诸多困惑。学术界面对现实展开讨论,重新审视文学理论的本质,重申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建制,探求学术史中形成文学理论的整合范式,遵循审美化、总体化、系统化、深刻化的原则,综合创新重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4.
“文艺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其核心就是文学理论的研究。然而在学术话语中“文艺学”等概念的使用存在着相当大的混乱,这不利于学术规范和学科建设。实际上,“文艺学”、“文艺理论”、“文学理论”与“诗学”等几个概念是同一的,而文艺学、文艺美学与艺术学则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在“文艺学”合法性遭遇质疑的今天,更有必要厘定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危机与文学理论科学化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理论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性高扬的理性精神是学科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时现代性在今天的表征危机,必然影响到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甚而合法性受到质疑。惟有直面具体历史语境下的文艺现实,吸纳包括文化研究等新兴知识领域的经验、方法,变革固有的文艺学的观念,才能使得文学理论的研究保持活力,逐步走向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2007年文艺学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不少学者对这30年文艺学建设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在这样一个大的学术背景下,怎样评价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的成就与局限,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有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术传统,当代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困局与思路是什么等成为本年度讨论的话题。从研究领域看,媒介与文学的关系受到重视,关于文学理论教材编写和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讨论走向深化,关于文学的形式、叙事方面的讨论趋于热烈。  相似文献   

7.
"文学理论"学科命名与学科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学理论的现代化过程中,学科范畴、概念、术语需要日益规范化、科学化。但我国的文学理论研究习惯于模糊性地运用概念、术语,甚至关于文艺学、艺术学与文学理论等学科基本概念,都很少有清晰的论述,在使用中往往都是并用或相互替代,并无清醒的概念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文学理论缺乏科学性的表征。因此,建立科学的文学理论概念系统,越来越成为该学科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面对高校文学理论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存在的诸多弊端,只有在文艺学学科、整个文学专业、社会文化语境等多重视域中深入反思,强化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独立性和整合性、当代性和开放性,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文艺学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危机与突围:从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文学教育的危机与文艺学学科的危机,促使丈学理论教学必须改革,而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有利于解决文学教育和文艺学学科的危机.与文学史相比,文学理论的知识形态属于价值型知识形态,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反思能力.具体在教学中,一可在教学形式和考试形式上灵活多样,二要适当采取对话式教学,三应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一直是文学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界从未停止过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上。有人欢呼文艺学研究终于找到了文化研究这一丰富的源头活水;也有人担忧文艺学研究一旦走入文化的旷野,就会失去独立的学科品格,成为自我放逐的不归者。本文拟就近些年来国内针对这一问题所发表的一些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一番爬梳,以求将问题的讨论引入更深的思考层面,并对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几点不足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学概论     
群峰 《中国考试》2005,(8):27-39
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更准确的叫法应是“文学学”)。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三个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就是介绍其中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它与文学理论一样是长期的文学创作、文学鉴赏以及文学批评等具体文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源于生动具体而又丰富多样的文学实践,同时也能对具体的文学实践发挥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前文化研究的兴起,文艺学学科逐渐呈现出边界扩张和学科泛化的倾向。文艺学学科以一系列“解经典”的越界命题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如文化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的终结、边界的位移,文艺学的知识重建等命题。这些问题的讨论使文艺学的知识建构体现出“消解边界,解构经典”的特点,同时也使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学科泛化的趋势。对边界的消解以及对经典的解构,使文艺学学科发展呈现出“文化社会学”的新转向,它为文艺学学科新问题域的开拓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维度。  相似文献   

13.
文艺伦理还是文学伦理——论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伦理和文学伦理的分歧源自学术界对文艺学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的不同理解,而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在于文学本身所特有的性质。就学科研究的细致化和专业化而言,对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应当说“文学学“、“文学理论“的称谓更恰当。文学与伦理学都是与找寻人生意义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因此文学与伦理学结合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中被称为文学伦理学,它是以文学活动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要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代“低龄化文学创作”现象重新阐释了儿童文学创作,这一阐释也让我们重新理解以往的儿童文学创作;同时,当代“低龄化文学创作”现象又在重新阐释着文艺学的基本创作理念,这一阐释更进一步催生着当代文艺学学科构建的开放性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伴,文艺学的学科建制已存在大约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近几年,关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的争论此起彼伏,似乎文学理论在当代面临了生存的危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学理论新教材的编写又是如火如荼,很多新的教材不断出现,令人应接不暇.这些情况反映了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反思的悖论.  相似文献   

16.
左其福 《文教资料》2008,(4):115-116
近年来,许多青年学者在反本质主义思维的主导下,大都改变了文学理论教材的理论架构和言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固有的文学观念与当下的文学经验之间的裂缝.但新编教材没能处理好文学理论的教材体系和文艺学的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们往往倾向于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借鉴和转化,忽视学生本土的现实的文学经验.其二,它们往往热衷于对某些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法的探讨,而不注重文学理论知识的完整呈现.这与文学理论作为基础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文学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与文学现实发生了脱节和疏离,因而缺乏必要的前瞻性。文艺学为有效克服危机,摆脱当前的困境局面,应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作为指导,以新时期下形成的文学理论作为基础,并对中国古代及西方文学理论中具有发展性的部分进行借鉴,在不断结合文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开拓创新,在促进新时期文艺学打造深厚现实基础的同时,使文学及文艺学达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高度,呈现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文学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与文学现实发生了脱节和疏离,因而缺乏必要的前瞻性。文艺学为有效克服危机,摆脱当前的困境局面,应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作为指导,以新时期下形成的文学理论作为基础,并对中国古代及西方文学理论中具有发展性的部分进行借鉴,在不断结合文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开拓创新,在促进新时期文艺学打造深厚现实基础的同时,使文学及文艺学达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高度,呈现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王先霈教授总编的文艺学系列教材《文学文本解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作为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项目的成果之一,不仅在学科内容的组织与更新上,新人耳目,而且在文艺学课程结构与体系的探索上,富有创意。这套系列教材将中文本科的文艺学课程依序设置为文学文本解读、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三门必修基础课,分布于一至三年级。文学文本解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学文本细读,激起、诱发学生对文学的正当的审美趣味,在帮助学生初步建…  相似文献   

20.
"艺术终结"论似乎将文学和文学教学送上了一条不归路,然而文学从未消失于人类视野,相反,它以越发突出的人性关注而趋近文学自身。文艺学学科的合法性一向遭受质疑,文学理论教学也一度遭遇困境。但学科定位的模糊、教学目标的游移、内容体系的体大精深都不是"文学终结"的依据。立足文学理论教学实践,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是文学理论走出教学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