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天,到朋友家做客,主人掏出钱让孩子去商店打一斤酱油。不一会儿,小家伙拿着酱油瓶,吃着油饼回来了。“哪来钱买油饼?”主人边问边看分量不足的酱油,笑了:“嗯,是揩油吧?看你神气哩!”听口气,没有指责,而是褒扬。我愕然了。主人这里说的“神气”,大概是指孩子聪明机灵。然而,我却不以为然,因为,聪明机灵,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用在正道上,自然越  相似文献   

2.
王yi 《山东教育》2002,(36):37-37
幼儿园里,“看谁最聪明”“看谁最棒”“看谁最听话”之类的话,每位老师都说过,也经常用这些话来鼓励每个班上的孩子,目的是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促进幼儿的竞争意识,更好地学习、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此类话存在着弊端。比如,我班有个女孩叫高绮绮。她机灵、懂事,论智商,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反应快;论能力,她是不管什么一学就会,真可谓心灵手巧,但在多次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她表现得谨慎怯懦。每次一听到我说:“看谁最聪明”之类的话,她便会把高高举起的小手悄悄地放下来,而当我鼓励她时,她的小声回答却是准确无误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片《聪明的一休》中有一首《小机灵的歌》。生活中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小朋友)学学一休哥,看谁最聪明。”学一休的聪明机灵,自然是幼儿的父母和老师所期望的。一休的聪明机灵固然可嘉,“顽皮淘气数第一”也是歌中所欣赏的。歌中还唱道:“骂人打架却从来没有你”。正是由于这种性格上的多样性,才使得一休哥的形象更加真实更加可爱。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却只钟情于一休的“聪明机灵”,希望孩子个个聪明如一休,对一休的其他品质却很少提及。一休屡屡被当作聪明的典范,却很少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现。在为孩子的顽皮好动而恼火时,我们似乎忘了  相似文献   

4.
碗不翻     
故事说,一个孩子拿着大碗去买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了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酱油,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装回来了。”孩子期望得到赞扬,他多聪明,善用碗的全部。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当年妈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弄不明白这个孩子傻在哪里,但没问,否则我妈会说:“你也真傻。”  相似文献   

5.
碗不翻     
故事说,一个孩子拿着大碗去买酱油。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到了家,他对妈妈说:“碗里装不下酱油,我把剩下的用碗底装回来了。”孩子期望得到赞扬,他多聪明,善用碗的全部。而妈妈却说:“孩子你真傻。”  相似文献   

6.
叮铃铃好的小机灵吗?我是聪明伯伯,你到我这来一下,好吗?小机灵,你来了。看这是什么?织缀蜒,j糕今武石。,;翩霁小机灵,你的申请已被批准了。 (真的,这 j个暑假 熊 该带的行李都 齐了。 ≯f孰籀:£~?隧彩裂蔼小机灵,我们首站去哪里?到约旦的“国王古道”去吧!醚我今千王们去距已有9年的国古道!小机灵,我们该出发幽妒,?c二“j她0兰主瓦吣鞠据圣经Ⅸ创世纪》第九章记述,四位率众来自东方的君主,在所多玛(现巴勒斯坦境内)大获全胜,他们途经的道路被人们一_^直称作“国王古道”。到了约旦境内的“国王蒸古道”。到了“国王古道”大部分位于约旦…  相似文献   

7.
2004年末,我到美国讲学,闲来无事,和美国马里兰州的朋友杰克一起去接他上幼儿园的儿子,发现他儿子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这让我大吃一惊:杰克在美国属于中产阶层,怎么孩子会面有菜色? “我在幼儿园里做‘乞丐’,”孩子神气地说.“因为我足够幸运。”“是啊,他正在做‘乞丐’,”杰克笑着说。“这可是抽签抽出来的。”“做乞丐?”我怀疑自己听错了,“孩子上  相似文献   

8.
“梦婕是谁?是这个小姑娘啊,一看就是机灵样子!”开学到今天,已经有好几个家长跟我打听梦婕了,他们都说自己孩子回家总是谈梦婕如何聪明,老师如何喜欢她,一会儿说她讲故事得了第一名,一会儿又说她领舞了,连拍球也没有人拍得过她。“唉,我家女儿有她一半能干就好了,也省得总是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跑。”有一个妈妈甚至这样说。  相似文献   

9.
寒假里 ,一位从上海来的朋友与我闲聊 ,谈及教育孩子的问题。朋友讲述的一件往事 ,颇有启发 ,值得深思。他说 ,他的儿子上幼儿园时喜欢绘画 ,于是休息日就带孩子到少年宫去学画 ,果然有了长进 ,他的画还在区幼儿绘画比赛中获过奖。待孩子上学时 ,朋友买来画板、颜料等一大堆绘画用品 ,想发展孩子的美术特长。殊不知孩子一脸不高兴 ,推开绘画工具说 :“太累了 ,我不要。”这可激怒了当父亲的 ,“我花了钱是为你好 ,你还不领情 !”“你是为你自己好”,儿子也不甘示弱顶嘴说 :“每次去奶奶家 ,你总是拿了我的画给她看 ,她夸我时 ,看你的神气多…  相似文献   

10.
心愿     
儿子8岁了,见过他的人总爱摸着他的大头说他虎头虎脑,夸他一副聪明可爱的样子。做妈妈的我每当这时候总爱虚伪地说:“哪里?哪里?”其实,心里却是美滋滋地暗自得意着。外人看到的只是小家伙机灵的外表,其实我更加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历程。小家伙成  相似文献   

11.
我的妈妈像天下所有妈妈一样,爱自己的孩子。她很聪明,也能干。但是她对我总是那么“怒气冲冲”的,常板着脸“指手划脚”地对我说:“写完数学作业了吗?”“读好英语课文了吗?”……总是一会儿让我干这个,一会儿让我干那个。我这个当女儿的只能绝对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我常想:假如让我当一天“妈妈”,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多好!我要让妈妈晚上8∶30睡觉,早上6∶15起床,改掉她晚睡晚起的习惯。我还要摆出一副神气的架式,往沙发上一坐,就等着爸妈来汇报。我当“妈妈”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干自己想干的事,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吃自己爱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唉呀,真漂亮!你看,大大的眼睛,多聪明啊!”看到朋友抱着她两岁半的女儿玩,我情不自禁伸手接过来,小孩子也乖,笑嘻嘻地任我抱,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含笑看着我,“白白的,胖胖的,真好玩!”我亲着小孩子的脸蛋赞不绝口。一旁的妈妈搭了话:“光长了两个大眼,很笨,什么也不会说。孩子,叫阿姨!”小姑娘笑嘻嘻的不作声。妈妈说:“真是笨!”这时,小姑娘张开嘴,用稚气的童声慢悠悠地说“笨啊”我一愣,“来,孩子跟阿姨说‘我不笨,我聪明呢’”,句子太长孩子学不来,只是看着我笑,多可爱的孩子!怎么妈妈就看她笨呢?一问才…  相似文献   

13.
课间操     
《新作文》2007,(10)
儿子的疑问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做父亲的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是的。”“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孩子又问。“瓦特。”父亲神气地回答。“那么,为什么瓦特的父亲不发明蒸汽机呢?”委屈孙子骄傲地把记分册给爷爷看。爷爷说:“唉,我读书时,历史成绩总是100分,而你才90分。”  相似文献   

14.
聪明、机灵的小孩子人人喜爱,呆滞、愚笨的小孩子令人不满意。在一个班级中,乃至更大的范围内,两种孩子都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聪明和“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经常可以碰到这种情况:“某某孩子数数教不会,就是做小玩艺能行”,“某某孩子语文不好,就是数学好”等等,这说明“笨”孩子不是一味的“笨”,聪明也不尽是一味的聪明  相似文献   

15.
安扬 《家长》2022,(3):34-35
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常常惊叹:"小家伙不得了,常说超出年龄的大人话.""这么小就会背古诗,比我小时候聪明多了.""看他的表情、动作就透着机灵劲儿,长大了准是人精."于是,家长对孩子充满希望,感觉孩子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似文献   

16.
大葫芦     
熊妈妈有四个孩子:熊老大、熊老二、熊老三和小小熊,他们都很聪明。熊妈妈很想知道,他们当中到底谁是最聪明的。她说:“我要考考他们。”她拿来了四只空的大葫芦,分给他们每人一只,然后问道:“请你们说说,这大葫芦可以做什么用?”熊老大先说:“我在葫芦的头上挖个洞,妈妈烧菜用的酱油就可以装在里面了。”熊妈妈说:“嗯,这个想法很聪明。”熊老二说:“我把葫芦横着切开,上面一半可以当帽子,下面的一半可以当饭碗。”熊妈妈说:“嗯,这个想法也很聪明。”熊老三说:“我把葫芦竖着切开,正好分给双胞胎松鼠一人一半,他们睡在里面会很舒服。”熊…  相似文献   

17.
心愿     
儿子8岁了,见过他的人总爱摸着他的大头说他虎头虎脑,夸他一副聪明可爱的样子。做妈妈的我每当这时候总爱虚伪地说:“哪里?哪里?”其实,心里却是美滋滋地暗自得意着。外人看到的只是小家伙机灵的外表,其实我更加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历程。小家伙成长的感觉,就像春天来临时,你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柳枝上的  相似文献   

18.
成成是个英俊机灵的小伙子,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了一家电脑公司的业务骨干,两个女孩子同时看上了他,一个漂亮入时,一个聪慧文静。犹豫再三,成成选择了后者结婚。问他为什么,他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地说,心理学研究不是说“智力来自于母亲,情感来自于父亲吗?我是为将来的孩子着想,希望他能够遗传得聪明一点,孩子聪明,大人也有福啊。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信口回答彼得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因其贪玩,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有一次,语文老师问他:“你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谁的作品?”彼得懒洋洋地回答:“我怎么会知道呢?像我这么大的孩子是不喜欢看莎士比亚作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