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明确意义,建立常规见习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应向学生讲明见习的意义和如何见习,以引起学生对见习的足够重视。同时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见习常规,提出严格具体的见习要求。1.课前见习生应向教师提出见习的要求,说明见习的原因。教师根据课的内容安排,决定是否同意其见习。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课堂常规中有安排"见习"生这样一项任务,而且在各种各样的体育课上尤其是常态体育课中"见习"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但是,名为"见习"生,学生真的"见习"了吗?若没有"见习",都在干什么?若有"见习",又是如何"见习"的呢?带着这样一些疑问观察了很多常态体育课,结果发现大部分课堂  相似文献   

3.
<正> 张浩老师; 您好!《学校体育》转来了您的来信。您在信中提出: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老师给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时,只要体育教师按教学工作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学生就情绪不高;而教师不管,“由学生自己随便玩,就特别开心"。您还在信中说; "放羊式"比体育教师有组织的上课好,  相似文献   

4.
<正> 上体育课之前,经常遇到个别学生请假见习。见习的主要原因通常有以下方面:一是学生有各种伤病,不适宜参加某些项目的练习,如肌肉、韧带拉伤;二是女生月经期间;二是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怕苦怕累,所以装病见习。  相似文献   

5.
云海 《健身科学》2011,(1):34-35
又是新的一年开始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您坚持锻炼身体了吗?如果您的回答为"是",那么,您的身体状况是否有改善?如果您的回答仍然是肯定的,那么恭喜您,并祝您继续努力!如果您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您或许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健身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6.
<正>这里的"问题生"是指那些"小胖墩"和"豆芽菜"以及一些虽然身材体重标准,但对体育运动持无所谓态度的"混世族",这些学生往往也是请假见习的主要成员,令很多体育教师头疼。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  相似文献   

7.
<正>问题1:跟随模仿。在耐久跑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行动缓慢,跑跑停停,表情痛苦等表现时,为避免发生运动伤害事故,教师一般会让其减速、慢走调整,甚至停止练习,这时跑道上的部分学生因受其行为表现影响,也会出现减速、慢走或退出练习的行为。对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体能和健康状况,将学生分为"巩固组""提高组""见习组"。"巩固组"的学生体能较好,"提高组"的学生体能次之,"见习组"是患先天性慢性疾病,感冒、发热、例假等  相似文献   

8.
<正>在体育教学中,每堂课都会有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请假见习。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让他们在一旁见习,但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又会忽略他们,从而大部分见习生因无事可做而在操场一角"海阔天空"地闲聊,从而造成见习生"不见不习"或"见而不习"。这样一来,体育课就不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所倡导的"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那么体育课上教师应如何合理安排见习生呢?第一,关心学生,因材施教。教师要认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2020,(9):68-69
<正>在体育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请病假的学生,其中因为身体患病或受伤等原因需要医疗和静养而向体育教师提出见习的行为叫作请"真病假"。而"伪病假"主要指的是想要通过虚假的身体病态信息,骗取体育教师信任和同情,从而逃避参与练习的一种现象。这种"伪病假"学生的存在且有加剧的趋势给正常体育教学造成了较  相似文献   

10.
<正>第12期:国培计划应"培什么"?"国培计划"启动于2010年,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请基于这样的背景,分析讨论下面的问题:1.通过"国培",您认为一线教师最缺乏哪些知识和能力(可针对当前的课改来谈)?2.您认为各个培训机构的"国培"是否应该有相对统一的培训内容,为什么?在您参加的"国培"中,你认为哪些培训内容是一线教师急缺的?3.如果您参加过"国培",请谈谈"国培"解决了您在教学中的哪些困惑和实际问题?什么样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多数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较强,而运用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这与高校缺少一个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等有关.为此,提出了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那天我特别高兴,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在课堂上您对我们的态度真好,微笑了一节课,鼓励了一节课,尤其是对我大胆、出格的想法,您不但让我发言了,而且还鼓掌表扬了我,我真高兴,我喜欢上有老师听课的课……"这是笔者让新升入初三的学生写对新学期上课的建议和感想时,一个学生所写的内容。读着这段文字,我不禁想起了上学期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体育课中女生请假见习的现象,体育教师们可谓司空见惯,而多数体育教师对见习女生的安排和处理方式,无非是让他们在一旁见习,即跟随集体教学过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微活动。由于教师既要忙于课的示范教学,又要兼顾课堂的组织管理,因而往往会忽视她们。这样,大部分的见习女生会感觉无事可做,有的甚至跑到操场的一角嘻戏闲聊,极易让见习流于形式,从而导致"见而不习",甚至于"不见不习"的结果。我们依据医疗体操的特点,针对高中女生"痛经"发病的诱因,为  相似文献   

14.
<正>少年儿童总是对"新"、"奇"、"乐"的事物很感兴趣,所以从学生视角看,让其参与室内体育游戏,就要看该室内体育游戏是否具备"新"、"奇"、"乐"三个特点。一、"新"案例:室内游戏"击鼓传花"做过多次后,学生已经不感兴趣,此时应对此游戏进行"升级"。在一次室内游戏课上,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5.
<正>身体不舒服、感冒、生理期……在体育课上,请假的问题往往会给体育教师带来困难,并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对此,如何改善这个问题?笔者尝试了"学生参与管理,请假与见习分别对待"的方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第一,在班级选举体育课班级纪律监督委员会,负责学生请假的审批、公示、信任度评定。具体做法:开学初在班级中选举体育课纪律监督小组(一般5人),负责学生的请假以及活动纪律情况,学生请假需小组  相似文献   

16.
卷首絮语     
<正> 亲爱的读者: 当我们这期刊物越过千山万水到达您手里的时候,新春佳节的爆竹恐怕正在声声炸响,在这喜庆的时刻我们编辑部全体同志,向您拜年,向您祝贺新春,祝您合家欢乐! 新年新岁,贵在一个“新”字。新的开端,新的面貌,新的希望,新的追求,在这万象更新的年代里,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也为刊物更换了新装,革新了部分栏目,不知您是否喜欢。当然,我们深知,您对我们刊物的热爱,决不仅仅在于她的外表,而在于她的内涵。刊物只有想您之所想,急您之所急,根据您的需要和要求,充实内容,提高质量,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您的良朋益友。我  相似文献   

17.
<正>每次打开电脑,"360开机小助手"会给出温情提醒,如,"您这次开机用了51秒,您的开机速度击败了全国58%的电脑,这次开机中发现超过1个可能导致速度变慢的问题,建议立即优化或进行更新。"这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如果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百分位相对标准",供学生锻炼或测试时进行参考,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健康行为。如,学生发现自己处于落后位置时将会主动寻找不足,或自觉加强锻炼。以下即是笔者对"百分位相对标准"的初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旧两个时期"健康第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旧"健康第一"思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0年针对建国初期广大学生营养状况很差以及我国各级学校学生学习和社会活动过重提出的正确方针;新"健康第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于1999年针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体育常态课教学中,几乎每个教师都曾在教学中遇见过少练习甚至不练习的学生,笔者通过多年广泛观摩不同类别学校的教学课,把出现的学生不爱练习或少练习的各种情况称为体育学习中的"偷懒"现象。通过对"偷懒"现象进行观察,笔者总结出了以下6种偷懒类型:第一,完成动作不规范、动作不到位现象;第二,减少距离、少跑圈数现象;第三,减少动作练习次数现象;第四,降低速度、强度与难度现象;第五,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的见习现象;第六,自主练习扎堆聊天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年很慢,也很快。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日历撕下一页简单,把握一天很难。2014年已经只留下背影,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2015就在前面,愿天下所有人都快乐健康,幸福平安。人生就像一次长跑,您在人生的长跑中已经锻炼了聪明睿智的头脑,积累了无数的比赛经验,所以无论生活是否如您所愿,无论亲人是否日夜相伴,无论阳光是否明媚灿烂,都相信您一定会无忧无虑,身体康健。新的一年,希望您累了,要好好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