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主张推行定性评价,但质性评定的出现,并不是对量化评定的简单否定,从根本上讲,质性评定应该内在地包含了量化研究。所以考试仍然要进行,但非变革不可。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评价理念的发展性课程评价指的是研究一门课程某些方面或全部的课程价值的过程。当前,课程评价的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以质性评定取代量化评定,其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强调评定问题  相似文献   

3.
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质性评定方法是对量化评定方法的反思批判与革新,它全面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特质,真实地反映教育现象。借鉴成长记录袋评定法和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两种质性评定方法,结合评价改革的新理念,能给我国学前教育评价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实习成绩评定是顶岗支教实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典型的质性评价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这一方法具有淡化鉴别分等、注重诊断性评价过程、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等特点。它所包含的内容全面翔实而具体,评价主体多元,能很好地起到促进实习生专业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论数学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俐 《数学教学研究》2002,(1):F002-F002,3
评价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际程序委员会认为 ,当今世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 ,都与教育评价问题有关 ,教育评价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教育评价的范式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量化教育评价 (quantitativeevaluation) ,另一类是质性教育评价 (qualitativeevaluation) .这两种不同评价范式体现着不同的评价观念 ,追求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量化评价是指对数学教育要评价的内容 ,通过教育测量、统计等方法和手段 ,收集数据材料 ,进行定量分析、处理 ,找到集中趋势的…  相似文献   

6.
档案袋评价方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灵 《教育导刊》2006,25(11):27-29
档案袋评价方法在实施中存在如下问题:评价内容片面,呈现形式单一;评价方式偏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流于形式;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处理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实施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质性教师评价倡导民主协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主张多元理解,注重评价过程的动态性等基本理念.我国已有一些学校开始进行质性教师评价的尝试.但是,由于质性教师评价经验较少、评价观念落后、评价形式比较单一,以及评价自身局限性等问题,致使质性教师评价未能有效开展.因此,建议树立发展性教师评价观,因地制宜地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实际尝试运用多种质性评价方法,正确处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关系等,以保证质性教师评价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李雁冰 《上海教育》2001,(12):30-32
二、走向质性课程评价(一)质性课程评价与量化课程评价的异同课程评价的范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quatitative curriculum evaluation),另一类是质性课程评价(qualitative curriculum evaluation)。使用不同的评价范式意味着受不同的评价观念支配、追求不同的课程价值观。所谓量化课程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推断某  相似文献   

9.
对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电子档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琼 《教育导刊》2004,(17):26-28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学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师评价具有导向、监督、激励、发展等多重功能,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袋”评定是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它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它是使发展性评价与传统性评价两个阶段结合起来的最好的评价方式,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监督、激励和发展等多重功能。本探索了“电子档案”的建构和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件具有综合效应的活动。评价标准要由整齐划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评价方法要变量化评定为量化、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目的要由侧重评价的鉴定、管理功能真正转到教师队伍的成长和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与动因 当前学生学习评价存在“五强五弱”现象:即甄别与选拔功能强,激励与调控功能弱;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意识强,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意识弱;对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强,对一般性发展目标的评价弱;量化评价强,质性评价弱;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强,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弱。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一种“奖励分票”即时评价法。  相似文献   

12.
从质性课程评价谈档案袋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这是说在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评价体系,目前一般采用的是档案袋评定,也叫学生成长记录。它源自最近十几年才出现的质性研究和质性课程评价。质性研究主要受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理论的影响而产生,它是以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为根本目的的,且已取代了发展已久的“量化评价”。质性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3.
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质性评定方法是对量化评定方法的反思批判与革新,它全面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特质,真实地反映教育现象。成长记录袋评定法和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作为两种重要的质性评定方法,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仍存在着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入手,以高中数学学业评价为突破口对评价体系的建构、操作方法及评价量表的使用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学生思维评价的新视角--SOLO分类评价理论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课程改革评价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给予了相当多的关注。介绍一种在国外有着深入扎实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可运用于学生思维评价的质性评价方法——SOLO分类评价法,并探讨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评定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这对传统单一的量化评价提出了挑战。在对量化评价方法进行反思、批判的基础上,质性评价应运而生,它弥补了量化评价的不足。虽然二者的理论基础不同.但它们并非相互对立、拒斥的。在实践中应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评价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可持续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参与意识等不易量化的方面.本文着重介绍了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优势,以及在课堂中的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从评价的功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内容等方面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强化诊断功能,关注师生教学相长,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自我反思;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表明不仅应该关注课程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更应该关注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综观我国课程评价,存在评价目的偏误、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知识为主、量化评价方法主导的实然问题,这些都反映了课程评价中对人全面发展的关注不足。针对于此,要提倡人本性的评价理念,构建多元的评价主体,做出内容全面的评价,选择质性的评价方法,这样才是课程评价发挥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评价观的重心在于获得结果。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常常采用这样一种做法:确定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一套评价用表,由特定的人或群体对某堂课进行打分,然后综合统计,计算出总分,取得一个评价结果,以量化分数定质量。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以评价对象的发展为目标,更强调解释评定分数的内涵,寻找和分析评价对象的发展优势及阻碍其发展的问题所在,要求开展多元评价,以质性评价整合量化评定,这就是所谓的发展性评价。但如何进行发展性评价,一直是校长最关心的问题。领到了新的任务而又一时找多值估量法是由多位评价者对同一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