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州,又号南雷,明末初余姚人。明崇祯去世后,亨鲁王,官御史。曾聚众起义不成,奉母返乡里,隐居不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荐修明史,均力辞不就,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黄氏为清初大儒,于经史群籍以及天官地志、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研。著作甚丰,有《宋、元、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以及《南雷  相似文献   

2.
导读《柳敬亭传》,要落实字词,概括举纲,比较选择,辨析批判,做到打好知识基础,培养想象力、选择力和批判力。落实字词学生自学,读好课文注音的字十五个,读好课文注释的词语三十五个。同时掌握补充注  相似文献   

3.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注】①柳敬亭,本称曹.名逢春,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了). 卒年已不可考.据说活了九十多岁,葬于苏州一带。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了解本文在写作传记时的选材特点与人物描写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学习柳敬亭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引进阅读材料。以柳敬亭为题材的文章不少,这些文章既有相同之点,又有不同之处。明代张岱写的《柳敬亭说书》一文,流传较广,可作为学习  相似文献   

5.
一柳敬亭(1587—约1670)是明末清初颇负盛名的说书艺人。当时,有二十几位著名文学家写过有关他的诗文。现在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传记就有吴伟业、黄宗羲、周容三家。尽管黄宗羲的《柳敬亭传》第三段中有一些描写透露了作者的轻蔑嘲讽之意,但切不可由此产生误解,认为柳敬亭是一个靠说书而受左宁南赏识抬举的得势却无德无才的艺人。实际上,柳敬亭是一位才艺兼备、为人正直、具有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并富有传奇色彩的说书家。柳敬亭,本姓曹,名逢春,当时人称“柳麻子”。明末张岱《陶庵梦忆》中有《柳敬亭说书》一文,其中说:“…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要写好人物传记,首先要做到的是精选材料。人物的事迹往往很多,可写的也许不少,何取何舍,其标准就是写前要有一个中心,即这篇传记要介绍或说明该人物的哪一方面内容。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负有盛名的说书艺术家,其人其事,记载流传颇多,为他写传的先后就有四人。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是要写柳敬亭怎样成为一个卓有成就的说书艺术家的,所以,作者就此为中心进行了材料的精选。从读写结合的教学要求说,这应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柳敬亭传》,是明末遗老、清代学术的开山祖师黄宗羲的优秀传记散文。文中的柳敬亭,是明末负有盛名的说书人,是一位爱国艺人。这篇传记是写柳敬亭的艺术生涯。写他卓越的说书技艺和取得高超技艺的原因,赞扬他为提高技艺而专心至志、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爱国热情。文章在吸收传统传记写人技巧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柳敬亭传》的主旨,既非颂扬柳敬亭的说书技艺,更不是表彰柳敬亭的“民族气节”或“爱国情操”;黄传的深层意蕴,在于通过柳敬亭的一生遭迹,写出自己作为亡明遗民的怀念与怅恨。  相似文献   

9.
一、“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编者注云:“句画出所讲说人物的性格感情。”这里把“句”字释为“句画”,“性情”乃指所讲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感情。愚谓“句”通“钩”,是勾摄、勾致、吸引、引诱之意。《鬼谷子·飞箝》:“引鉤箝之辞。”注云:“谓诱致其情。”“性情”非指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性格感情,而是台下听众的感情。“句性情”是说柳敬亭说书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能紧紧抓住听众的情绪。观下文“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益信当作如是解,方能前后一致,且合乎评书艺术之特点。  相似文献   

10.
《柳敬亭传》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着重记述了明末著名的说书艺人柳敬亭的高超技艺及其取得的原因。从教学角度说,课文有如下特点给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听读说写等语文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 四段文章,开头一段是写作缘起,后三段是柳氏生涯,其中二、四两段直接传述柳敬亭的说书技艺的学习和发展过程,这是教学的重点,应当精读、熟读,余则可以略读,浏览;(二) 柳氏生涯,基本上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写学艺过程及成就,中期写幕府生活,  相似文献   

11.
《柳毅传》主要写了柳毅仗义救人,替遭受危难、走投无路的龙女捎书洞庭,使之得救,后两人几经波折,终成夫妇的故事。作者将人神幻化,描写人灵恋爱,显得奇而似不真,却又幻而不失真。  相似文献   

12.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大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相似文献   

13.
《毛颖传》在韩愈的集子里是一篇突出的以滑稽闻名而又感慨淋漓、才情横溢的文章。这篇文章大约写于唐宪宗元和一、二年间,即公元八○六或八○七,当时韩愈作国子博士。这篇文章写出后曾遭到许多人的指责,据当时的记载看来主要是讥笑他的“俳谐”,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不严肃”。柳宗元曾为此专门写了《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来为韩愈辩护,说“俳谐”并不违反“圣人之道”,而且在教育后进时还有解倦提神的效用;并极力推崇这篇文章,说它的气势如同“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暇”。这些话都是就文章的形式方面说的。若从直到后晋刘昫写《旧唐书》还攻击韩愈,说他“作〈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谬者”的情形来看,恐怕这篇文章受攻击不只是因为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汉书·贾谊传》,是值得一读的文章。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题为《贾生》的诗: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概,自信肯依违? 死者如可作,今人谁与归?应须蹈东海,不若涕沾衣! 这首诗开篇就肯定贾谊是一个明辨是非的洛阳少年,指出他对时代敏感,不肯随波逐流、依违两可。然后讲古人有两种:一种如鲁仲连,高蹈东海,逃避现实斗争;一种如贾谊,不忘议政,关切国事,为之流涕沾衣。应该效法哪种古人?王安石断然地回答说:不能  相似文献   

15.
高中五册课本《柳敬亭传》中的“国变,宁南死”一句,人教社《教参》译为“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课本⑩注“国变”为“明朝覆灭”,此译注皆悖于史。传载,柳敬亭“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课本④注“这是北京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崇祯皇帝死后...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是一位主张明经致用反对虚谈的学者,他为什么忽然想到要写一篇《柳敬亭传》呢?细读传文,我们不难窥见这位失败了的东林党人深怀“亡国之恨”的珠丝马迹,也不难发现这篇人物传记还是一秉这位学者的初衷,要“为圣贤立言”。传中记叙的人物柳敬亭,是和黄宗羲同时代的大说书家,照理说,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象他同时代的大散文家张岱那样,将柳敬亭的身材外貌、言谈口齿、卓绝的技艺大大地渲染一番,但是,传文却只用了“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等语,对其卓绝的技艺作了些概略的叙述和侧  相似文献   

17.
[作者简介]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为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其父尊素为东林党人,被魏忠贤陷害。他十九岁入都讼父冤,以铁椎击伤仇人。领导“复社”成员坚持了反宦官权贵的斗争,几遭杀害。清兵入关南下,他召募义军,成立“世忠营”,进行武装抵抗,被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明亡后隐居  相似文献   

18.
放下书本,眼前又浮现出贝多芬狮子般粗犷的脸孔,而画面的灵魂,便是那双躁动不安的眼睛。有团火焰在他灰蓝色的双眸中燃烧,狂放不羁。它好似草原上自由驰骋的野马,爆发出最原始却让人震慑的生命力。伟人内心境界的高度为凡人所无法企及。贝多芬的境界源自他无穷无尽的力量——体格的力,道德的力,精神的力。他精神的力量尤其令人敬畏。这份力量来自责任,来自对艺术的一腔忠诚。于是有了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创作。这份力量来自爱与善。贝多芬曾说:“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而担当患难。”的确,尽管贝多芬看似孤傲,无法亲近,但他…  相似文献   

19.
龙印落下去,落下去,在不平等条约那一张张、一叠叠微黄的纸页上,留下永久的印迹,几千年来的古老字体,失去了它的威严与尊贵,空剩下华丽。落下去,落下去——国人都感得到它的分量、它的沉重——一次次让泪流到心里。海浪卷起来,卷起来——在曾经的甲午战场上,在我们留下了耻辱、血染的海面上——吞噬着历史  相似文献   

20.
[美文赏读]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