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实践性思维数学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即让学生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实践性思维的培养依托于数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有效实施,而数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有效实施主要表现为“六化”程式的具体操作,即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学习化、学习内容认知化、认知内容实践化。  相似文献   

2.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认知与认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探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三点看法,旨在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研究。一、“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身边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呢?我认为途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其二,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如,“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从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想和做》是一张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它曾经出现在旧教材的第四册上,遁迹多年,如今又回归教材,这其中自有道理。这篇论说文较有特色,它一反论说文一贯的套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一般人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的题目,既而又提出论点。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再论述怎样联结起来,还特别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这正是目前大力提倡的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学会思想的教学方向。这也…  相似文献   

4.
汤浩 《湖南教育》2006,(8):21-22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阂,在教学时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6.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2,(11):31-3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考虑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  相似文献   

7.
以“设计铁系脱氧剂的说明书”为主题,通过“确定脱氧剂的原料”“探究脱氧剂的反应原理”“自制脱氧剂”“设计脱氧剂说明书”等4个任务,体会脱氧剂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注重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解决结构良好的问题走向解决结构不良的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缕阳光     
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探究”,而“自主探究”最关键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能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而确定研究的主题。《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时,第二条就特别指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由此看来,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研究课题的选择,探究成果的大小。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教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学习“百分数”之后,设计以“北京假日旅游经费预算方案”为主题的基于网络的研究性活动。活动目标:1.巩固对百分数、估算、折扣等数学知识的理解,能比较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应用网络信息的水平与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表达成果的能力。3.感受百分数、估算、折扣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奥秘,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与欲望,对进一步学好数学知识有信心。  相似文献   

10.
张琳 《生物学教学》2007,32(4):28-28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每一节,都以“问题探讨”专栏开始。这些“问题探讨”是由图片+情景描述+讨论题组成的。问题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科学实验,有的来自科学史,其中以切合学生生活为主,所问问题有一定深度,对于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有一定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以问题(任务)驱动,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应是基本的策略和方式每。为此,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方便——设置了“问题探讨”栏目并把其放在节首。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实现德育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目标设计要从偏重道德认知目标,转变到让学生更好地“过道德生活”的多维目标:教学内容的取向要坚持贴近和卷入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学流程的展开,要坚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并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要坚持学习方式变革,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感悟;要借助“成长资料袋”,实施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素材、回归生活空间.以数学教学为载体,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自己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生活课程”,体验自己所获得的是真正“有价值的数学”、“必需的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质量、教育的质量、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和卖际经验出发,选取他们感兴趣、可探索、可操作的素材作为问题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实存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如“购物”一课。我利用角色扮演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创设“今天我当家”的情境,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中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家乡的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树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学内容通过“趣”、“实”、“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颜鑫璟 《江西教育》2006,(12):32-32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如临其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首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如图所示的“车票”。  相似文献   

17.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作些合理的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理解学科知识,通过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思维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中学作文教学应注意做到“两个结合”“作文教学同阅读相结合,学习作文的方法,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作文教学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生活,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瑞辉 《江西教育》2005,(10):40-41
[赏析]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丁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本片段,黄老师跳出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学习的起点,即数学学习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电视、报纸、牛奶盒、衣服、互联网、书本……上面都有百分数,乃至让学生创造“自己的数学”——听课老师人数里面也有百分数。让学生用一双“生活数学”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加以解释。使数学学习富于亲近感、现实感。进而唤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