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能力的建构。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语言实践,即“言语学习”。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目标1.自读自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我”与罗斯福夫人的对话。2.能组织语言把自己对词语句子的感悟通顺清楚地表达。3.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这些词句。学习准备学生搜集罗斯福夫人的有关资料和…  相似文献   

2.
目前, 在阅读教学 中“阅读没 有读”的倾 向还相当严重:有的教师侧重烦琐的内容分析,不善于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语言文字;有的教师倾心讲语文知识,不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还有的教师直接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有关人物形象的“结语”等抄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课堂教学的共同点,就是丢掉了“读”字,把阅读课上成“听讲课”、“抄背课”、“问答课”。  相似文献   

3.
作文想达到“笔落惊风雨”的境界并非一日之功。但只要勤于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活学活用,便能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怎样学习语言?教你一个“三字经”:一读、二画、三抄。也就是说,如果在阅读中遇到喜欢的句子,就多读两遍,用笔把它画下来,方便的话再抄一遍。如此这般,你喜欢的语句基本上就记下来了。不同的人,其文章的语言风格也不同。那么,我们该学什么呢?下面就给大家两点建议。向作家学习书面语言作家学识渊博,用词准确,鲜明生动。他们的语言大多以书面语言见长,我们所学的语文教材中便不乏其例。比如读毕淑敏的  相似文献   

4.
犤设计理念犦在修订后的人教版中高年级小语教材中,把原有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旨在让学生在整合训练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丰富语言的积累。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七”中的“读读背背”,安排的是读背歇后语。教师应牢牢把握教材特点,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体系,有机实施四大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中获得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认识、积累歇后语。…  相似文献   

5.
张新华 《师道》2005,(11):30-30
苏教版第十一册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饱含着浓浓爱国情感的佳作,章平实流畅,学生易于理解,所以在以往历次的教学中我都是以“读了全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和“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这两个问题引领学生轻轻松松搞定课教学的。  相似文献   

6.
刘翠芹 《农村教育》2006,(10):54-54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一、让学生重视读。理解文本的含义学生查字典,辨字形,遣词造句。分析语法,句型变换,可以单独理解字词句的含义或情感。但有些字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与本义是不相同的,用上面的途径是不能实现的。篇章的内容更无从入手了。必须用读的手段,将字词句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课堂教学中读的形式有:默读,朗读;读一段,通篇读。抒情散文、诗词曲赋要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读,从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海燕》通过朗读,体会了海燕的战斗豪情。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围绕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能力 ,我不断的尝试 ,大胆的改革 ,而且感到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形成自主写作的能力古人说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 ,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 ,才能薄发。平时我让学生每天写观察日记 ,记录当天感受最深的一件事 ,或者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或是难忘的一处景 ,或是喜欢的一件物 ,写作内容可长可短 ,就算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每天背…  相似文献   

8.
王尚文教授对语感作过这样的定义:“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与有关的表象、联想、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语感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语感实践,另一条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在“听听一读读一抄抄一背背一讲讲一写写”的语言实践中,在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实感当中去获得语感。语感分析是借助于语言材料,使文章中隐含的暗示性的规律明朗化,在这种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分析中,学生不仅能认…  相似文献   

9.
陈荣仁 《家庭教育》2008,(10):21-21
引导读书方法,重视背诵积累。学校里老师都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优美的课文或者片断,并对优美的词句进行摘抄,家长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指导阅读时要让孩子边读边想,边读边记,边读边抄。把读到的好句子、成语、格言等抄到“采蜜本”上,对有些较好的范文(如课文)则可以要求背下来。低年级时。可以多让孩子背诵古诗词(不一定要完全理解),到了高年级,则可以引导背背《三字经》等名篇。  相似文献   

10.
苏渊 《云南教育》2004,(25):22-23
近年来,尊重学生,把个体生命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感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你会发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但这种感悟不是回到“自读自悟”的老路上,而是需要教师思考怎样提高学生感悟效率的方法。因此,语文感悟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自己  相似文献   

11.
【自读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给生字注音 ,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 ,并加以积累。2 .整体感知 ,领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品味文中富丽典雅的语言 ,丰富词汇 ,积淀语感。〔说明〕 散文的阅读重在“感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说出自己的内心阅读感受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自读程序】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勾画生字、生词 ,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2 .学生朗读课文 ,理清思路。围绕“为什么提醒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进行梳理 ,并圈点批注自己深有感受的句子。3.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认识 语言文字训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例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凭借。“自读感悟——赏读积累——迁移运用”教学模式就是围绕学习语言而展开,努力将课文语言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尝试。 二、操作方法 本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1.自读感悟。 学生自己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语言,感受文章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需读二至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后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读  相似文献   

13.
王尚文教授对语感作过这样的定义:“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与有关的表象、联想、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语感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语感实践,另一条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在“听听一读读一抄抄一背背一讲讲一写写“的语言实践中,在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实感当中去获得语感.……  相似文献   

14.
一、“自读——质疑”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以学生自读为主要方式,以语言积累为学习核心,以独立质疑为主要训练内容,练习立足于课堂,问题解决于课内。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二、“自读——质疑”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1.自读速读、默读——整体感知。①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粗通文意。②积累整理:文学常识作者、作品、文体,基础知识生字、生词。③圈点批注:精美词句、关键句。积累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积累丰富了感悟能力才能提高,语感才会形成。本环节重在积累,并使学生养成一种不动笔墨不…  相似文献   

15.
义教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学生:“读一般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式读懂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研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蕴涵的“借种树喻育人”的道理。3.正确识记生字和新词,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4.联系生活实际,传递人文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质疑、对比、联系、反思、想象等多种思维方法,深入研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蕴涵的“借种树喻育人”的道理。【教学流程】一、形象对比中生疑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一边是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一片桃花心木的树林,一边是一块空地上刚种下的仅及膝盖的一片桃花心木的树苗。2.看景识形:桃花心木…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依据语文教学关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根本要求,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本课教学在感知、熟悉、理解文本、与文本互动时,紧扣单元主题导人,以学生关于读书的自由言谈创设学习情境;紧紧抓住由“我”的动作行为构成的外显的窃读形象和由“我”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过程构成的内隐的窃读情感,抓住语言现象,由学生反复开展课文的朗读、提问、讨论、交流、赏析等课堂学习活动,重点研读关键的词句,体会“我”“窃渎”的行为与感受,由理解“我”窃读的行为深入到与“我”窃读情感的共鸣,感悟读书乐趣,激发阅渎乐趣,促进养成读书的习惯。同时,通过朗读与语言赏读,加强语感,关注积累,感悟词语的精妙与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以读为本,感悟语言,激活思维,切实做到自主学习,有效合作,探究拓展。下面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为例,谈谈我做的一些有益的尝试。一、读中感悟,体会情感我设计了如下的环节:(一)让学生从课文五次描写小女孩擦火柴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怎样能读出感情就怎样读)。读后先想象“小女孩”当时的真实情景。然后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二)合作后的交流在学生充分地读、议后,再让他们把各自不同的感受体验在全班进行交流,以便相互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笔者以为,《标准》提出的“积累,感悟、运用”这三个行为动词,“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并真正领悟了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语言。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的感悟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文晨读目标功利,主体错位,没有形成以学生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为主线的目标,晨读价值被弱化或异化.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晨读观,通过晨读内容与形式的优化,引领学生主动、正确、高效地去读、去背、去感悟,为丰富学生的知识信息、提高对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与人文底蕴走出一条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