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国柱  任虎城 《收藏》2008,(11):36-39
西安一位藏家珍藏有数百件汉代釉陶俑,为墓主烹饪美食的“庖厨俑”、供墓主玩乐消遣的“博弈俑”“乐舞俑”“百戏俑”等尤为引人瞩目,这些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承载着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信息,以立体形象重现了汉代“舞乐宴食”的生活习俗和场景。  相似文献   

2.
尚辉 《收藏》2012,(12):54-57
1975年,在江西鄱阳磨刀石乡殷家村一座南宋墓中出土了21件陶俑(图1),素胎,无釉,胎质洁白,除两件女俑外,余皆为男俑。其中一件女俑“头戴遮面幞头,身着宽袖袍,腰束丝带,脚穿尖靴”,特别引人注目,甚为罕见(图2)。  相似文献   

3.
邢宏玉 《收藏》2008,(11):95-95
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罕见的宋代绿釉相扑俑,该俑为手塑,陶胎,低温绿釉。俑被设置在长3.6厘米、宽2.7厘米的长方台座上,通高6.4厘米。二俑皆裸体,赤脚,头系发髻,身束腰带,绷护裆带,弓步俯身。居上者上体饰有阴线圈,昂首张口,皱眉瞠目,右手扒对方臀部,左手抱腰,力决胜负。居下者亦不甘示弱,面部向内,双手紧扒对方左右股,作竭力奋争状。俑身饰阴线圈似象征大汗淋漓,汗珠如豆,更增添了二者相持不下,难解难分的紧张感。  相似文献   

4.
付建 《收藏》2014,(5):80-81
秦始皇陵范围内发现了各式各样的陶俑坑,各个坑中均出土有不同的陶俑。一、二、三号坑中气势恢宏的兵马俑,0006坑中袖手而立的文官俑,9901坑中姿势各异的百戏俑等,都体现着陶俑这个大家族的奇特魅力。被俗称"百戏俑"的俑坑中,出土了20余件形状各异的陶俑,而新近出土的"泡钉俑",则完美地展现了秦代陶俑制造者们精湛的工艺水平及超凡的艺术天分。  相似文献   

5.
何飞 《收藏界》2014,(8):64-65
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实为中国乐舞史上的一个巅峰。当时的长安、洛阳经济繁荣,中外民族乐舞交流,融合时尚的优秀舞蹈家、音乐家如群星,光彩夺目,乐舞艺术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套黄釉彩绘乐舞俑是当时皇室贵族宴会上表演时的场景,让后人领略了唐代乐舞的优美舞姿。这组乐俑共七件,均为女性,其中五件乐俑为坐姿表演,呈跪坐式,  相似文献   

6.
正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由于多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但唐三彩并非只有三种色彩,还有单彩、二彩和多彩等颜色。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多种釉色首创于唐代,而且烧制好的唐三彩釉色浓淡变幻、色彩自然谐调、斑驳绚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唐代陶瓷生产中的突出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7.
侯亚会 《收藏界》2016,(4):108-118
俑,也叫偶人,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使用极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其最早来源于我国奴隶制时期的人殉制度,而到了封建社会,用人物俑随葬逐渐代替了残酷野蛮的殉人仪式,体现了社会正逐步进入文明时代,使用人偶陪葬也由贵族阶层扩展到一般财力殷实的地主阶层中。从现有资料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过关于俑的随葬。俑按照制作材料可分为陶俑、木俑、石俑、铜俑等,其中以陶俑居多;按照用途可分为仪仗俑、兵马俑、镇墓俑、生肖俑、伎乐俑等。我国目  相似文献   

8.
吴红艳 《收藏》2011,(10):79-81
1985年咸阳市三原县唐代臧怀亮墓出土了一件匍匐俑,泥质红陶,通体施白色彩绘,通长60厘米。俑为男性,头戴进贤冠,身着宽袖官服,腰束带,作叩首匍匐状,面部表情恭敬谦卑,目微左视下方。  相似文献   

9.
梁勉 《收藏》2008,(4):116-117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一组的金代相扑俑(图1)。这两件俑1986年出土于陕西渭南,左边俑通高31厘米,通宽12.5厘米,厚10厘米。右边俑通高29厘米,通宽14.2厘米,厚11厘米。两俑上身赤裸,下身只穿短裤。  相似文献   

10.
林亦秋 《收藏》2008,(1):49-51
1998年,印尼爪哇海峡勿里洞水域发现了一艘触礁沉没的唐代船只,在沉船附近有巨大的黑礁石,沉船便被称为“黑石号”。沉船上发现中国唐代出产的瓷器、金银器及铡镜等共6万多件。瓷器包括5万多件湖南长沙窑器,几百件越窑、邢窑器和白釉绿彩器物。“黑石号”成是从扬州出航,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第7期第8页《釉上彩与釉下彩》一文的内容不完全正确,除这两种釉彩外,还有一种既采用釉上彩又采用釉下彩烧制的复合瓷器,称为“逗彩”或“斗彩”。“青花加彩”意为釉上的加彩和釉下的青花互逗(斗),称釉上彩不妥,应称为逗彩。“黄釉青花”亦属斗彩。 上海辞书出版社《简明陶瓷词典》:“南京三国(吴)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釉褐彩盖罐是我国最早的釉  相似文献   

12.
周公太 《收藏》2007,(11):69-70
1983年南京长岗村5号墓出士一件釉下彩绘羽人纹带盖青瓷赢口壶(图1),它石破天惊地将我国成熟釉下彩绘瓷器的创烧年代由唐代一举推前到孙吴时期。2002年至2004年间.这种瓷器又在南京城南秦淮河船板巷旁的皇册家园、大行宫新浦新世纪广场和南京图书馆新馆等三处建设工地重现于世,出土后经修复,可复原者包括带盖双唇罐(图2)和盘口壶各一件,另外有仅能辨认出洗、  相似文献   

13.
银乐伎俑     
《收藏》2012,(19):183
唐末宋初时,城市的兴盛和经济的发展使大量的金银器进入民间,酒楼伎馆和家境殷实的百姓都会藏有奢侈精美的器物,8件银乐伎组应当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产物。这组银俑一套共8件,高度一致,其服饰、纹样、制法如下:如琵琶乐伎俑,梳高髻,面庞俊秀。上身着衫,下身着长裳,外系短裙,腰有丝带。衫之撰、襕均绣缠枝蔓草纹,前后身均嵌有牡丹大团花数朵,袖口有破式团花。纹饰原涂金,现已脱落。俑身为模冲半模,然后将两个半模合模焊接,再将俑头焊于俑身之上。制作工艺精美。  相似文献   

14.
岳州窑胡俑     
陈锐 《收藏界》2013,(3):61-65
胡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陪葬俑,汉魏晋南北朝墓葬中偶有发现,如湖南衡南县的东汉墓葬中出土过一件青铜胡人牵马俑(图1)。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胡俑出自隋唐墓葬,尤其是盛唐墓,宋及以后几乎不再陪葬胡俑。胡俑陪葬品从少有到大量再到几乎不见出土,与沙漠丝绸之路的兴起、繁荣到衰退密切相关。西汉政权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理西域事务,开辟丝绸之路。东汉重视对西域的经营和与中亚欧洲的往来,遣使往大秦(古罗马),大秦亦派使臣来洛阳,丝绸之路逐渐兴盛而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文化交流的主动脉。隋唐  相似文献   

15.
唐代秘戏钱     
金长宝 《收藏》2013,(11):101-101
笔者对古代花钱十分珍爱,在这些花钱上,有的铭铸着喜庆祝福的吉语,有的镌刻着精美繁复的花纹。另外。还有一种花钱雕刻着人们羞于启齿的房事情景,被称为“秘戏钱”。因秘戏钱为古人祈求多子多孙的压胜品,涉及房事,也叫“合欢钱”,俗称“春钱”“春宫钱”或“避火钱”。  相似文献   

16.
射手的春天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下个不停,三月里的小溪哗啦啦啦流个不停……”,这是很久以前非常流行的一首歌,唱这首歌的人叫刘文正,每到三月我的脑海里总会自然地冒出它的旋律。小时候不喜欢下雨,总以为“春雨贵如油”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慢慢地长大,慢慢地懂得了什么叫诗意,什么叫浪漫,什么叫情调。读朱自清先生的《春》,那里面对春雨的描写让人陶醉。“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08,(8):39-39
本刊消息:于4月底至7月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的“陕西古代体育娱乐文物展”,汇集了西安、宝鸡、咸阳等8个市27家文博单位的520件反映陕西古代体育娱乐内容的精美文物,其中投姿百戏俑、六博棋盘、马球俑等许多参展文物属首次公开对外展出。展览分八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奔马竞逐,弋射禽兽,即骑射活动,主要展品有秦射猎纹画像砖、汉骑猎纹画像石、唐骑马待猎俑等。第二单元是角抵对剑,缘竿扛鼎;即百戏竞技活动,代表文物包括秦百戏俑、唐杂技俑、  相似文献   

18.
赵玉国 《中国收藏》2018,(10):38-41
“这里一物一型,一器一色。红、黄、蓝、绿、白……那么纯粹却又是那么深邃。”面对展厅中陈列的单色釉瓷器,不少参观者情不自禁地这样感叹道。“单色釉尽管只是单色,但她很美,美得让人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19.
谷梁 《收藏》2006,(11):110-111
上海文化界的几位朋友相邀,长假中抽空去金晓东家一聚,品赏他珍藏的古瓷。那天,他特地从银行保管箱中取来了平日从不露脸的宝贝。当他打开一只只锦盒,取出一件件珍宝,大家几平都惊呆了。那件方口圆底的唐开成四年(839)襄阳太守故夫罗倩的墓志罐,高21厘米,上刻端庄秀丽的280字铭文,隽逸潇洒。接下来是东晋黑釉龙柄双鸡头执壶、隋青釉贴花六系尊、唐邢窑瓜棱三足炉,北宋永和窑蓝釉绿釉伏听俑、南宋粉青龙泉窑鬲式炉、明洪武龙泉窑缠枝莲纹刻花罐……一连看了几十件古瓷,无论造型与釉色,都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20.
1990年9月初,安徽望江县城郊护城村砖瓦窑厂工人在挖窑土时,发现一座北宋砖室墓葬,并出土一批人物瓷俑。当即由该县文物管理所征集,现为该县博物馆收藏。前些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批瓷俑共计26件,其中武士俑2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