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为父母,我们总会看到孩子身上许多缺点和让我们不满意的地方。回想我们小时候,不也是有许多毛病,曾让唠叨的母亲数落个没完没了。岁月流逝,我们在成长中不  相似文献   

2.
刘绍宗 《家长》2013,(11):16-17
一天晚饭以后,孩子提出要玩新买来的“电动火车”,这次我可不像以往几次那样随口就答应。我向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为了玩得更痛快,我们是不是把你的小房间收拾一下,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呼唤     
白旭晗 《少年月刊》2010,(10):43-43
每次出门前,妈妈总是要叮嘱我“过马路要小心,走路要走边上……”这些话听得多了,我觉得很烦,觉得妈妈实在太唠叨了。可自从那件事后,我却经常用妈妈的话来提醒自己。  相似文献   

4.
洪玲 《宁夏教育》2010,(7):155-156
当妈妈这十年多来,我有一个很深的感悟:如果我们平常不停地唠叨孩子,孩子的耳朵就会关闭起来。所以我告诉女儿:“每一件事情,我都只讲一次。你不要让妈妈像是录音机,不断地重复播放。”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研究》2011,(7):58-58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和老人发生矛盾。批评孩子时,老人会站出来阻止,我们既不能总是妥协,不管孩子,又不想让老人着急,有时会在老人背后教育孩子,但因为离开教育场景,效果往往打了折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6.
我现在任教的班级,11个学生当中.就有6人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孩子由于家庭解体,原有的生活方式被骤然打破.再加上失去父或母的痛苦,使他们稚幼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因而变得孤僻、好斗、固执、缺乏自信等。在行为上则表现为:好出风头、爱走极端,或郁郁寡欢,难以沟通;或极度自尊、喜怒无常。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再加上他们处在一个依赖性较强的年纪,所以,比一般孩子更需要关心和爱护。作为他们的班主任,除了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外,在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方式或方法。  相似文献   

7.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  相似文献   

8.
王志 《宁夏教育》2006,(3):69-69
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毛病,就是家长对孩子说话唠叨,尤其是母亲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唠叨的结果则可能是烦扰孩子,激他反感,影响亲子关系,破坏教育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家庭祥和、温馨、活跃的气氛,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改革法案NCLB(《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是布什政府组建以来在教育上的重大决策。本文详尽分析了该法案出台的背景、政策的主要条款以及它的实施状况。综述了它给我们中国的教育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赵文静 《家长》2012,(10):1-1
周末,带着儿子去逛街。在街上,儿子渴了,要买一瓶水喝。可是我接连找了街边的两个卖矿泉水的,所卖的水一看都是那种小牌子的“假水”。我让儿子忍一下,接着再找。可儿子不管不顾,生起气来。途中,我与一熟人说了几句话,等熟人走后,儿子便唠叨个没完没了,甚至撒起泼来。我一气之下,水也不买了,东西也没买,带着他回了家。  相似文献   

11.
王冠 《下一代》2011,(11):10-10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主席一家和全国人民一起缩食。那时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正在读书,在学校用餐,总是吃不饱肚子。一次,有个卫士到北大看李讷,李讷告诉他,在学校里吃不饱,又没有油水,老觉得饿得慌。卫士回到中南海,把情况反映给李银桥。  相似文献   

12.
洪芬 《家长》2014,(6):39-39
这学期刚开学的那几天,女儿就反复在我耳边唠叨,说她的同学晗晗要来我家玩。我听了之后严词拒绝,因为晗晗这个丫头我认识,以前就到我家来玩过,人是长得很活泼可爱,就是太顽皮,喜欢翻东西,还问东问西,唠叨个没完,害得我疲于应答不说,等她走了,还得收拾半天屋子.  相似文献   

13.
玉洁 《宁夏教育》2009,(4):78-78
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当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就会感到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时,他才会觉得受到了重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4.
源妈 《生活教育》2011,(5):84-85
家长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是最伤孩子自尊、最令孩子反感的批评方式。某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认为"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父母的话是圣旨,孩子应当无条件地接受,不允许孩子有丝毫的反抗和不满。  相似文献   

15.
英国如诗如画的风景名胜,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然而,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英国教育的核心理念:“每个孩子都重要。”英国学校普遍实行的导师制度  相似文献   

16.
葛妍 《家长》2014,(8):63-63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注定会是天才,也没有一个孩子命中注定会碌碌无为。一切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则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很多爱的方式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特别是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当家长的往往比较急躁,轻则不厌其烦、苦口婆心,让孩子觉得我们唠叨,他们反而不以为意甚至不胜其烦。重则大骂,让孩子产生恐惧感,还美其名日:“这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拨款法案,该法案被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称做“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并于2002年1月8日。经过布什总统签署而正式生效成为法律。正如联邦政府希望的那样: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此法案提供了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但是许多州以及美国人认为这仍不足以达到法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我是一个爱唠叨的妈妈,有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儿子。为了让他记住,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批评他时,常把他以前的"老底"翻出来,同他讲道理,可儿子依然我行我素,没什么变化。对这个小滑头,我真是又气又恨,因为我一直以为  相似文献   

20.
每天和家人唠叨一会儿,看似枯燥无聊,却是少不了。试想,连这么平淡的问候都没有,那孩子回家后岂不是要和墙壁说话了吗?记得一次和朋友在电话中谈事情,正好儿子晚归,我凶巴巴地喊他:"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