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球天地》2011,(2):22-52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开国上将。吕正操不但是我国铁路交通战线杰出的领导者,也是中国网球永远的领路人。从20岁战争时期的戎马生涯,到90多岁晚年岁月,吕正操始终网拍不懈。  相似文献   

2.
怀念吕老     
前年在南京中国网球学院开会时,我瞻仰了吕正操的铜像,在铜像前鞠躬默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呂老晚年总结了他一生做的三件事:“打鬼子,管铁路,打网球。”可见他一生中把发展网球事业看得何等重要。回忆几十年在吕老关怀下成长的经历,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3.
李兵 《桥牌》2015,(5):52-53
走过百年的开国上将吕正操在晚年时常说到:“一生做了三件事,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作为网球协会主席,网球水平高是众人所知的,而他的桥牌也打得好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网球天地》2009,(11):6-7
吕正操。辽宁海城人,1905年生,已是92岁高龄.一生热爱网球运动。是新中国网球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人,现任中国网球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5.
榜样的力量     
在万里、吕正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身体力行下,网球运动在新中国生根发芽,以李娜为代表的中国职业网球明星,加速了网球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同样,在中央国家机关推广群众性网球健身活动,也少不了榜样——各部门领导的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球天地》2009,(11):4-4
吕正操将军以期颐之年驾鹤西去.给网球界留下了无限的怀念与追思。吕老生前是《网球天地》杂志的名誉主编,20年前这本刊物正是在他的亲自关怀下创刊的,20年来,杂志报道了许多他对网球事业的贡献,存留着他在网球道路上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吕正操,辽宁海城人,1905年生,已是92岁高龄,一生热爱网球运动,是新中国网球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人,现任中国网球协会主席。 早在学生时代,吕正操就打软式网球。投笔从戎后,改打硬式网球。抗日战争时期,在同日寇紧张战斗的岁月里,依然随身携带网球拍,无论是在华北平原上还是在太行山的场院里,他都要抽出时间拉起球网打上几拍。解放  相似文献   

8.
名人堂故事     
深泽 《网球天地》2013,(7):10-10
2011年,首届“天地英雄”中国网球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开启了为未来“中国网球名人堂”博物馆捐赠藏品的环节,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恰逢中国网球协会成立60周年。回顾中国网协60年的发展史,中国网球界裁判元老张文尧感触颇深,正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网球运动的关心和支持,中国网球才得以开创今天的大好局面。其中,尤以中国网协主席吕正操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元年,这一年,也是李宁王子杯国际青少年网球排名赛的初创之年。八年来,成千上万的小球员通过比赛成长起来,不仅走出了郑赛赛、唐好辰等一批优秀球员,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参赛者通过网球文化的熏陶,正走在全面发展的人生道路上。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男子网球高手,接着执教国家队培养出了一批网球尖子,再到卸职后尝试网球装备的商业运作,吕正义一直走在网球息息相关的前沿位置。近年来,他的生活重心仍是网球.一心一意培养青少年业余网球好苗子,因为中国网球更广阔的未来与希望由这一代而起。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网球公开赛发展前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4大网球公开赛和中国网球公开赛所举办的3届赛事的研究对比分析,从中找出了中国网球公开赛今后发展的脉络,使之尽快成为国际网坛的一流赛事.  相似文献   

12.
张文悦  陈功 《网球》2010,(5):84-87
4月11日,ITF国际巡回赛宁波站收拍,女单冠亚军和女双冠军分属四人,一人15岁三人16岁。浩蓝国际网球运动推广(北京)有限公司是这项赛事在中国境内的独家运营和推广单位,经过ITF授权在中国举办所有具有WTA积分的国际女子赛,董事长江向东说:“这个结果很好。每年将近10站,让一批批新人尽早拿到积分提高排名,正是我们办赛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深泽 《网球天地》2014,(1):98-98
2013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期间,举行了由中网组委会、北京市体育局、WTA联合主办的题为“网球让城市更美好”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网球高峰论坛。论坛上,奥美体育营销总监强炜在介绍中国网球运动产业现状及趋势时指出,越来越多的体育社团成为推动中国网球人口增长的主力军,他还特意点到了中央国家机关网球协会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行者 《网球天地》2012,(12):68-71
从广州天河到南京奥体中心,再到三亚国际网球中心,不知不觉间,“梅赛德斯一奔驰杯”中国网球大奖赛已经步入了第七个年头。从赛事初创的摸索到如今稳步的发展,中国网球大奖赛偶尔改变的是举办地址,不变的是“见证中国网球新力量”的坚决。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网坛,有一位教练名满天下.在他创办的网球学校里.曾走出过阿加西、贝克尔.皮尔斯,辛吉斯、库里埃、库尔尼科娃等一批耀眼的网球明星,他就是网坛“教父”尼克·波利泰里尼。从2003年第五期开始。尼克邀在本刊连续开辟专栏,字里行间。让我们细细解读他对网球独到的见解和认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高更远。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网坛.有一位教练名满天下,在他创办的网球学校里,曾走出过阿加西、贝克尔.皮尔斯.辛声鞭、库里埃、库尔尼科娃等一批耀眼的网球明星,他就是网坛“教父”尼克·波利泰里尼。从2003年第五期开始,尼克应邀在本刊连续开辟专栏,字里行间,让我们细细解读他对网球独到的见解和认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高更远。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网坛,有一位教练名满天下。在他创办的网球学校里,曾走出过阿加西.贝克尔、皮尔斯、辛吉斯、库里埃、库尔尼科娃等一批耀眼的网球明星,他就是网坛“教父”尼克·波利泰里尼。从2003年第五期开始.尼克应邀在本刊连续开辟专栏,字里行间.让我们细细解读他对网球独到的见解和认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高更远。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网坛,有一位教练名满天下,在他创办的网球学校里.曾走出过阿加西、贝克尔、皮尔斯.辛吉斯,库里埃、库尔尼科娃等一批耀眼的网球明星,他就是网坛“教父”尼克·波利泰里尼。从2003年第五期开始,尼克应邀在本刊连续开辟专栏。字里行间,让我们细细解读他对网球独到的见解和认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高更远。  相似文献   

19.
火车 《网球》2010,(12):12-12
我真正详细观看网球班教学,是六年前的事。那年儿子五岁了,我教他打网球,他就是不学,于是,我替他报了市府举办的暑假网球培训班。  相似文献   

20.
《体育博览》2010,(11):101-101
1985年3月21日,美国黑人网球名将阿瑟.阿什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他是第一个入选的黑人男网球运动员。对于网球运动而言,他不仅仅是一名黑人运动员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