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网自创办伊始,就喊出了"打造第五大满贯"的口号,目标不能说不明确,志向不可谓不高远。虽然与百年经典的四大满贯影响力相比,中网尚且无法同日而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网组织者兢兢业业的奋斗;虽然比赛的档次与大满贯相距甚远,但是我们看到了男女单半决赛大满贯级别的比赛;虽然比赛的进程不够完美,但是结局的叙写却很精彩。  相似文献   

2.
汪涛 《网球》2014,(3):66-73
1对于中国网球而言,2014年的墨尔本公园之旅注定将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十位中国球员出战跻身澳网正赛创造了中国内地选手征战大满贯正赛的新纪录。澳网首个比赛日,五位中国选手接连出场,几乎将"澳网"变成了"中网"。作为全年第一项大满贯赛事,澳网又一次成为见证中国网球取得历史性突破的福地。当张择在澳网资格赛第三轮以7-5、  相似文献   

3.
李瑛超 《新体育》2012,(11):88-91
步入第九个年头的中网,终于没有延续往年大牌球员退赛,本土球员过早出局的尴尬。李娜跻身四强,男女单打决赛阵容堪比大满贯,超过24万人次观赛,单日入场观众量再创新高,商务开发实现赞助商满额商业结构,官方纪念品销售增长60%……中网组委会公布了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证明着中网在赛事升级上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4.
双面李娜     
Rocky  陈功摄影 《网球》2012,(11):30-33
2012年的李娜,没有进入过大满贯的八强,在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早早出局,但她在中网展示了一个最好的自己,连胜斯齐亚沃尼、佩特洛娃、彭帅和拉德万斯卡四名好手,继2010年后再次跻身中网四强。最好的李娜,也贡献出了一届最好的中网,从始至终,中网都保持着较高的票房上座率。只要有李娜身影出现的地方,无论是新闻发布会,赞助商活动,还是李娜的比赛,都会掀起阵阵热潮。  相似文献   

5.
作为土生土长的一项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从创立之初就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虽然质疑的声音从来都是主流,但中网依然朝着大满贯的方向坚定地行进着。如今,中网3岁了,经历了最初的艰难创业,球迷们也衍生了这样的疑问:中网目前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它对中国网球的进步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中网到底是中国球迷的节日,还是一年一度的依托网球这个平台的商业运作?票价不菲的中网何时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网离"第五大满贯"的目标到底还有多远?中网作为"奥运热身赛",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中网赛事的承办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同样适用于中国网球公开赛。 九月上甸开幕的中网的“天时”绝非上佳。中网比赛开始的时候,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美网正打得热火朝天,而在中网男子赛事刚刚结束的时候,代表国家荣誉和网球水平的戴维斯杯即将开始。在这两大赛事的夹缝之中,参加中网比赛的球星很难保证能够以最佳的状  相似文献   

7.
Serra 《网球》2010,(11):32-35
沃兹尼亚奇在北京拿到世界第一之后又顺势夺取了中网冠军,从去年开始上演的丹麦童话剧达到了一个高潮,但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在她拿到大满贯之前,世界第一仍然只是蛋糕上的奶油而已,她必须更加努力。  相似文献   

8.
朱茜 《网球》2011,(11):60-63
9月28日,中网开赛的前一天,马林·西里奇在赞助商安排下度过了远离家乡后最美好的生日。今年,西里奇23岁,他的生日愿望并不奢侈,不是一个大满贯冠军,也不是一份价值千万的合同,当下,他最希望得到的是中网冠军。 经得起磨砺才能绽放光芒,相比较两年前而言,从低迷中走出的西里奇更加沉稳,对于成功也更有耐心。  相似文献   

9.
二年级的中网大幕拉开,虽然人气稍显单薄,但穿行在赛场精心布置的各展位间,靠坐在宽大的中央球场,依然能感觉到一种大赛的气息。虽然还无法与大满贯赛相提并论,但毕竟这是中国自己举办的高水平职业网球赛,有些生疏、稚嫩和浮躁,并不奇怪,重要的是,她在蕴积着一种属于自己的特有气质,并在努力前行。走进台前幕后,我们拜访了几个关键人物,正是像他们这样的中网“一分子”,让我们将中网看得更真切。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升级之后,得到网球各界的鼓励和肯定。重新提出将中网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目标,赛事组织者显示出了充足的信心,国内外剔除了之前的质疑,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国际网球组织不断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网球运动的宗旨出发,从中网在亚洲网球运动的地位来讲,中网具备了晋升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潜质。中国的国情、举办地的城市背景、中网的赛事结构、中网的硬件条件、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几个方面,都是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网球赛事的可行性因素。而阻碍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的因素包括中网文化底蕴不足、中网档期安排不佳、中网赛事奖金吸引力欠缺、中网营销状况不成熟、中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落后等几大因素。其中,中网文化底蕴不足是最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形成是需要历史来沉淀的,是各种复杂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为之努力和经营,也许不需要"四大满贯赛事"漫长的一个世纪,但是确实需要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网球》2010,(11):134-134
10月7日下午三点半,prince品牌签约球员兹沃娜列娃签名会在中网现场举行。整个签名会持续半个小时,三百多名球迷如愿以偿得到了俄罗斯名将的签名,部分幸运球迷还获得了和偶像合影留恋的机会。兹沃娜列娃是今年WTA表现最好的球员之一,她在温网和美网两个背靠背大满贯都打入最后的决赛。今年中网,俄罗斯姑娘也表现出了上佳的状态,连续战胜前世界第一萨芬娜、德国选手佩特科维奇,俄罗斯美女基里连科和中国金花李娜,  相似文献   

12.
逆转未来     
serra 《网球天地》2014,(10):10-17
2007年,跑勃·布莱特在中网说,西里奇将来肯定会成为大满贯冠军。那是费德勒和纳达尔各占半壁江山的时代,乔科维奇和穆雷正在加入战团,在这样一个时代,任何其他选手在幻想大满贯的时候,都不得不去提醒自己:这四名天才的才华是如此出众,即使是他们先天优势,也让其他人难以追逐,何况,他们都和其他选手一样在付出超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张文悦 《网球》2008,(10):64-67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所有人都解脱了。卸去一身的压力,庆功的庆功,归田的归田。职业网球是个例外,TCL中国女队的金花,长长松了一口气后,来不及体味奥运的光荣与遗憾,便马不停蹄奔赴职业赛场。美网的压轴大满贯舞台上,李娜、郑洁两位领军人物稳定发挥,虽没能突破个人新高,却揽到了不少积分。接下来的广网和中网,她们又返回家乡,为2008年的精彩收官做最后一搏。  相似文献   

14.
混双趣谈     
姚昆 《网球》2013,(1):129-129
到2012赛季结束,费德勒总共获得了17个大满贯男单冠军,小威有15个大满贯女单冠军在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费德勒的大满贯冠军总数也只有17个,他在大满贯综合历史排名榜上只能并列为第12位,小威的大满贯冠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个,排名历史第8位。无论费德勒还是小威,他们在双打成绩上的逊色,让他们很难在大满贯综合排名中超越前人。  相似文献   

15.
路边树 《网球》2008,(3):95-95
这看似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目前谈论这个没多少现实意义。记得中网刚开始办的时候,因为提了个"第五大满贯"的口号,就曾引来许多批评,所以你夜里梦到中国举办大满贯这样的事儿不是没可能,但谁真把梦话说出来就会立即招来斜目。  相似文献   

16.
《网球》2010,(10):16-16
如果说今年美网的意义不在于阵容而在于最后的结果,那么本月中国两站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结果,而是在于阵容。此次中网的球员名单足以和大满贯媲美,除了海宁和郑洁分别因为手肘和手腕伤势缺席之外,高排位种子都会悉数亮相,甚至包括小威。塞琳娜不得不暂时将自己的心思从纽约时装周的T型台上转到中网的莲花球场,而刚刚在美网卫冕的克里斯特尔斯也将拖家带口来到北京,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不会忘记为人妻为人母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网球》2006,(10)
2006年的中网在两周之后热热闹闹的结束了,要说这2006年中网的好与不好,一时还真难以下嘴,不过,好与不好也只能对照前两年的中网,要是非拿大满贯说事,那中国就别办网球赛了。戴维邓科退出比赛的那一天,我在现场,散场时一位球迷大骂组织者的无能。我在旁边很想替组织者说两句,但那人在气头上,也不好做声。其实,退赛应该怨不得中网,中网举办的时间当不当正不正,在美网之后,也是一个赛季的后半程,球员伤了,累了,倦了,这都正常。别说你一个总奖金50万的中网,就是在二、三百万的大师赛上,退赛也是家常便饭。可为什么中网不能有个好时候呢,一年的网球赛程每一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连水都泼不进,中网要改日,按照 ATP 的说法,门都没有。算了,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就不去说了。虽然传说中的几个大腕没来,但从今年中网在赛事组织和服务上,我还是觉得比预期的好,当然,我的预期被前两年的赛事弄伤了胃口,所以我的预期不高,就是能让我不生气、没牢骚的看比赛就足已,当然这里面包含很多内容,比如买票、停车、吃饭、寻厕所、找座位,还有看比赛时不受手机铃声打扰,找球员签名时不会被黑衣保安推倒,进场时不会因黄牛的票价而痛恨自己是怨大头等等,其实能把这些做好那才是真好,我会佩服得五体投地。06年的中网在很多方面的确有不小改进,在此,我赞一个。做好一件小事容易,难的是把所有的小事都做好。  相似文献   

18.
邱友益 《网球》2013,(12):22-23
2013赛季,彭帅在全运会上蝉联四金,成为继郑洁(女双)、晏紫(女双)、孙甜甜(混双)和李娜(女单)之后中国第5个大满贯冠军,为亚洲赢得了首座WTA年终总决赛桂冠,将中国女网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些都是彭帅被评选为2013年中网网球年度人物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网球》2014,(3):8-8
WTA大满贯150胜俱乐部 公开赛时代以来,女子网坛共有十二位球员成为“大满贯150胜俱乐部”的会员,在至少赢得150场大满贯胜利的这些球员中,纳芙拉蒂诺娃是公开赛时代唯一一位拿到过300场以上大满贯胜利的女子球员。(注:#表示仍为现役)  相似文献   

20.
数说     
《网球天地》2014,(7):66-66
本届法网,纳达尔不仅夺得了自己的第14个大满贯冠军,第20次进入大满贯决赛,而且他成为男子网坛历史上第1位连续10年,每年都至少获得1个大满贯单打冠军的选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