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登楼赋》是王粲壮志难酬、久客思归之作,也是建安时代抒情短赋的名篇。可是,题中王粲所登的城楼,却没有点明。以致在后来,当阳、江陵、襄阳三城都有仲宣楼,都说是王粲登览作赋的楼,而争为自己乡土的名胜。直到今天,文学史家和评注家们对此仍众说不一。故有必要做一点考释、辨正工作。《登楼赋》乃因景生情、即景述志之作。要考察“兹楼”在何处,是不能脱离赋中描述的地理形势的。而历来所传的当阳、江陵、襄阳的“仲宣楼”,都不是王粲登临作赋的  相似文献   

2.
王粲《登楼赋》的描写艺术兼及主题与其它张丛林王粲(177—217)留下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就其创作艺术而言,在建安文学作家中能出其右的或许只有曹植一人。若仅就辞赋成就而论,王粲与曹植当在伯仲之间。建安文学的另一重要作家曹丕就说“王粲长于辞赋”[1]。在...  相似文献   

3.
政治上的失意却成就了王粲的千古名篇《登楼赋》。思乡怀归之愁,怀才不遇之忧,河清未至之虑,乱离伤时之感在这篇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东汉末年文学家,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王粲是七子中诗、赋最佳者。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七哀诗》堪称代表,反映了汉末离乱和人民痛苦,对当时军阀割据的局面深表憎恶。《登楼赋》也颇有名。在七子中成就最大,与曹植并称为"曹王"。明人辑有《王侍中文集》,张溥辑有《王侍中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似文献   

5.
王粲的<登楼赋>是王粲停留在荆州时登当阳城楼所写诗赋,该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最有影响力的登高之作,也可以说是我国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精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这篇赋文内涵丰富,感情真挚,不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同时又有着深邃的思想内蕴,值得仔细品位研读.  相似文献   

6.
政治上的失意却成就了王粲的千古名篇《登楼赋》。思乡怀归之愁,怀才不遇之忧,河清未至之虑,乱离伤时之感在这篇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曹丕《典论·论文》把他排在孔融、陈琳之后,当是按照年岁来排列的。曹丕又说:“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团扇》《桔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这是对王粲的作品作出较早的评论。曹丕又在《与吴质书》里说:“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曹丕认为徐干的辞  相似文献   

8.
汉代王粲《登楼赋》中楼址今在何处 ?历来众说纷纭。文章以充分的论据批驳了“襄阳说”、“江陵说”和“当阳县城说” ,对“麦城说”也提出了质疑。作者首次提出了王粲登楼在荆门的观点 ,并作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9.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它的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之文学,从骚体到汉代骚体赋再到六朝赋一路走来,继承与创新并存,到了王粲的《登楼赋》,无论从内容还是体式它都表现除了一种楚辞精神的回归,是楚辞精神在发展继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复兴,也因此成为了六朝赋之典范。  相似文献   

10.
汉末杰出的文学家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他出身世家,少负才名,锐意进取。因董卓之乱,王粲17岁时南下襄阳,投靠刘表避难,然而滞留襄阳15年,终未得刘表重用。生逢乱世,寄人篱下,怀才不遇,思念故土,一日,登楼有感,写下了著名的《登楼赋》。全文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具有浓厚的诗意,“气格遒上,意绪绵邈,骚人情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魏晋之赋首”。  相似文献   

11.
读完王粲的《登楼赋》,只觉得作者荷着一种自诗骚以来无数文人墨客所深深感知着的人生的、历史的、政治的“沉重感”,只觉得作者心灵深处蕴藏着一股不可抑制的气势,真可谓“思若涌泉”、“局面阔大”。 据《后汉书》载,西京扰乱,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然而“表以粲貌寝面体弱  相似文献   

12.
汉末至建安时期,正当“劝百讽一”的大赋被其形式主义的枷锁桎梏得奄奄一息之际,一大批风格清新刚健、内容健康充实的抒情小赋却异军突起,冲突于文坛。其勃勃生机与大赋之衰落恰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其中王粲的赋作更是成就卓然,独步当代。魏文盛赞王粲“长于辞赋”,认为其作品“虽张(张衡)蔡(蔡邕)不过也”(见曹丕《典论·论文》)。观粲之作品,其思想与艺术上之高度成就,令人深觉魏文所言不谬。考虑到抒情艺术对于抒情小赋所独具的意义,本文仅试就粲之代表作《登楼赋》抒情艺术之成就作一番探讨。《登楼赋》抒情艺术的成就之一,乃抒情方式与抒情内容之契合。“文以气为主”,而作  相似文献   

13.
王粲《登楼赋》 兹楼 《赋选》以为“登当阳城楼”。误。王粲所登城楼,旧说有当阳(属湖北)城楼(《文选》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说)者;有江陵(屑湖北)城楼(《文选》刘良注说)者二说。但核之赋中所言“漳水”、“沮水”、“陶牧”、“昭邱”等地理方位,则“当阳”、“江陵”二说显属不合。今据郦道元《水经注·漳水注》:“漳水又南迳当阳县,又南迳麦城东。王仲宜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曰:‘夹清漳之通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魏晋时期曹操《短歌行》和王粲《登楼赋》思维方式、表达状态、话语运用和作品独特基调的比照,再现建安诗赋创作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5.
校猎赋     
《古文苑》卷七章樵注引挚虞《文章流别论》曰:“建安中,魏文帝从武帝出猎,命陈琳、王粲、应殇、刘桢并作。琳为《武猎》,粲为《羽猎》,磅为《西狞》,桢为《大阅》。”《羽猎赋》中称曹操“为公”,《西狞赋》中称曹操为“魏公”,赋中又有“寒风肃而川逝,草木纷而摇荡。”  相似文献   

16.
试谈敦煌俗赋的体制和审美价值——兼谈俗赋的起源伏俊连敦煌遗书内保存的赋类作品,据现在所知,有46个卷号,去同存异,有27篇赋,主要藏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俄国圣彼得堡等地①。其中先唐赋5篇:即张衡《西京赋》,王粲《登楼赋》,左思《吴都赋》,成公绥《啸...  相似文献   

17.
王粲是古今公认的建安时期的一个杰出作家,一生创作“诗、赋、论、议垂60篇”(《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文学成就被前人列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的《七哀诗》、《登楼赋》都是文学史上久为传诵的名作。特别是20岁前创作的《七哀诗》第一首,前人评价极高。有的说,“王仲宣《七哀诗》‘路有饥妇人’六句,杜诗宗祖。”(何焯《义门读书记》)有的赞为“此杜少陵《无家别》、《垂老别》诸篇之祖也。”(沈德潜《古诗源》)更有的说它“冠古独步”(方东  相似文献   

18.
槐赋     
斯赋曰:“文昌殿中槐树……乃就使赋。”《王粲传》附《王粲年谱》建安十九年曰:“按杨晨《三国会要》卷八(按“八”应为“七”),登贤门在听政门外,近内朝,粲必以侍中值登门。考粲于建安十八年十一月为侍中,二十年三月西征张鲁,二十一年二月还邺,二十二春卒,盛暑之时在邺者唯十九、二十一两年。今暂系此事于是年。”  相似文献   

19.
赋体文学发展到建安时期,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辞赋创作开始由宫廷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作品注重对作家主观感情的抒发,打破了汉大赋千篇一律、互相因袭模拟的创作模式而趋向抒情化、小品化。显示出作家鲜明的个性。 为什么建安时代的赋作只有短篇而少巨制?这绝非建安赋家没有汉代赋家的才华。象当时擅长词赋的王粲、曹植等作家并非无力追踪汉大赋。对于这一问题,以前多从社会学的角度去阐释。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0.
汉魏六朝,出现了一系列以海为主要意象的赋作:班彪《览海赋》,王粲《游海赋》,曹丕《沧海赋》,木华《海赋》,潘岳《沧海赋》,庾阐《海赋》,孙绰《望海赋》,张融《海赋》,萧纲《海赋》等。而以木、张二赋为重点,木赋成就最高。总观历代海赋写作的趋势,随着人们对海的熟悉,其神话色彩越来越淡。海赋保持了传统辞赋体物写实的基本美学取向而有所变化。以海入赋,拓展了赋的题材,体现了汉魏以降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