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应付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如何预防和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解决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关注,改革教育体制、加强教师心理辅导和教师的自我调节等。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个体在工作压力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是一种源自心理的疲乏。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教师行业承受着来源于自身及外界各方面的种种压力,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本研究采用国际公认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一ES),对四川省九所高职院校的107名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人口统计变量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四川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并在职称、年龄、学校性质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着一种职业危机——职业倦怠。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更是如此。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高职院校的发展,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拟从外在因素(社会、学校、学生)和内在因素(教师自身)入手,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使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是高职英语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困境,也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及促进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是1974年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描述与界定那些供职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时,首次使用的概念。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缺乏个人成就感,这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国外的一些心理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的“燃烧度”(即为职业献身的意愿及疲劳度)远远超过其他行业。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生存状况堪忧,减压势在必行;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  相似文献   

6.
李永娥  李莒霄 《海外英语》2022,(16):214-216
网络信息时代为人们带来了互联网与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接触、传播、更新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高,这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是高职英语教师群体的常见现象,不但对高职院校及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准造成一定限制,还阻碍了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文深入探讨职业倦怠现象出现于高职英语教师群体的根本原因,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迎来史上最高的关注度,社会各方对高职院校的期望及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加大,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本文关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这一群体的职业倦怠问题,探讨预防及缓解的有效对策,对英语教师的身心健康和高职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1974年,弗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Burnout)一词,此后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是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并没有完全统一,多数人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所产生的失陷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一般地,教师职业倦怠可能出现下列三种反应,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熟感降低。其中情绪衰竭…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广州市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调查问卷》为工具,对广州市15所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广州市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群体存在着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其中情感枯竭现象和低成就感倾向比较严重,同时存在轻度的去人性化倾向。作者认为教师的性别、获奖情况、学校性质、班级生源、工作量、工作压力、学生基础、角色地位等是造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方法:采用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和Iackson于1986年编制的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ES)对223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最严重。其次是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程度最轻;男性英语教师的去人性化程度显著高于女性英语教师;副高职称的英语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和去人性化程度显著高于初级职称的英语教师和中级职称的英语教师:周学时超过20节的英语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和去人性化程度显著高于周学时6-12节和14-20节的英语教师。结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并且在性别、职称、工作量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薛宗梅 《教书育人》2013,(36):40-42
职业倦怠(burnout)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1981年马斯拉池(Maslach)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1)情感衰竭,对工作缺乏热情;(2)去个性化,对待工作对象持否定的态度;(3)个人成就感低,不自信或者缺乏成就感。国内外诸多研究显示,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近20年来,职业教育为适应高科技、快节奏、多竞争的社会发展,承受着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压力。高职院校的教师面对变化了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心理上充满了压力和挫折感。高职校的班主任是一特殊群体,面对压力大、冲突多、责任重、要求高、地位低等复杂情境,职业倦怠处于什么情况呢?我们制定了相关问卷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武汉市4所高校59名一线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都处于较低水平,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98,p0.01),工作乐趣对职业倦怠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减轻工作负荷和提升工作乐趣有利于缓解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
“Burn-out”在英语国家里原本是精疲力竭的意思,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它引入心理学,用来代表教师行业中的职业倦怠现象。1981年玛勒斯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来访者;(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这是目前西方国家实证研究职业倦怠的普遍采用的指标。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和能力因无法适应工作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渐露端倪,这对教师自身、学生、学校和社会均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引发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是现行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而疏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路径是优化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姚向颖 《教育评论》2006,(6):117-118
“职业倦怠”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业倦怠逐渐成为影响教师生涯发展最严重的心理障碍之一。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urn-out“在英语国家里原本是精疲力竭的意思,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它引入心理学,用来代表教师行业中的职业倦怠现象.1981年玛勒斯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来访者;(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这是目前西方国家实证研究职业倦怠的普遍采用的指标.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职院校青年大学英语教师由于学校的特殊性、课程的特殊性以及该年龄段所共有的普遍问题等原因,正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本文立足于教师职业特点、大学英语课程特点以及青年教师职业周期特点三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青年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杨建湘 《教师》2012,(13):110-111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心理,在工作中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效率降低,只是依仗一种惯性或迫于某种约束来工作。有研究表明:教师作为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职业,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之一。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由于其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诸多因素,更须谨防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源于英语“Job burnout”,也称为“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是指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反应。教师职业倦怠则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呈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指出,职业倦怠有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角色冲突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角色失调,在角色之间或内部发生矛盾、对立,妨碍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文章在对职业倦怠与角色冲突概念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对高职教师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最后列举了由角色冲突引发的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以期为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寻求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