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我认为在经过以普及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为目的培训之后,下一阶段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着重于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下面是笔者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自动性、快速性、通用性和可靠性是其主要特性,计算机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和计算机教育的层次性,适时使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个别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师置身于信息社会,除了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外,还应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并迫切要求通过计算机培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教师如何才能尽快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呢? 首先,多上机、勤操作。计算机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操作性很强,技能性很强。书本上几页讲解的内容,操作起来只要几秒钟就能完成。仅仅听课或看书是不够的,一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若自己不亲自动手,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影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初学者要多上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在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下,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素养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职业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1.基本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信息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基本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或WPS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同时,还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的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活动。本通过分析信息时代教育的新特点,结合计算机学科发展的要求,对信息时代计算机教师所处的地位和应扮演的角色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课程已经很普及了,学校电脑的配置也越来越好,可学校计算机信息课的教学并不乐观,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仅限于网络游戏之中,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依赖就好比染上了精神鸦片一样,不能自拔,这一严重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很多代表大声疾呼,应加强对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的引导。鲁迅先生上个世纪初的“救救孩子”,在今天仍然是同等重要。作为教师,特别是计算机教师担当的责任是何等重要。经过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摸索出如何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态度、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使用水平、教师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体现教学思想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如何有效控制这种影响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21世纪的中学教师。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应该具备必要的计算机文化修养。这种要求曾经被误认为是精通计算机,独立编制程序型课件。其实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教师精通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笔者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对于中学教师应具备的计算机素质有以下几点认识,愿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其松 《考试周刊》2014,(18):125-125
<正>一、教师信息时代的"新要求"(一)有一定的信息技能。有一定信息技能,最基础的就是可以独立运用电脑及上网。教师必须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运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不同学科的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对象运用计算机。网上的资源很丰富,一线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互相交流共享信息资源。例如:在教育论坛上,将自己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作为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作为计算机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所以教师如何教好计算课,学生怎样学好计算机课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是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长沙市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掌握了大量信息和相关数据。依据这些信息,主要从教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状况、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态度和评价两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贾海英 《教育探索》2002,(11):101-101
实施素质教育,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是基础,而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是关键。我校作为市教委认定的动力区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基地,对全区中小学教师实行了分期分批、大面积的计算机中级培训,为教育信息化进入中小学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以学员为本,精心组织教师的计算机培训1.确定内容,分步教学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应该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能够促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照市里的要求,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四项内容的培训:Word、Excel、Pow…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的动机 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机。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给予学生内在的驱动和激励。在基础知识教学阶段,就要重视关于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学习计算机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正确动机。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计算机是一种不断迅速发展的工具,学好计算机基础是将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实验教学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掌握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实践能力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探讨   实验教学内容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决定的。教学大纲应紧跟信息产业新技术的发展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计算机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作为一种获取知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已渗透到各个行业。非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应包含如下几点:   1.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在计算机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一、培训的意义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现代化的设备,是运用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决定性的因素是人,是教师。因此,抓好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应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工作重点、难点,不遗余力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二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条件。当前计算机教育、科研信息网络和教育信息资料数据库的逐步建立和充实,将为教育、教学各方面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小学教师如果不能操作使用相应的设备,教育信息资源就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手段。教…  相似文献   

17.
1.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教基〔1992〕22号)五、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1.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教师是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培训计算机课教师、辅助教学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机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水平。2.对配有10台以上计算机的学校,应在不超出编制总额的前提下,配备计算机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3.开展了计算机教学活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教师职务评聘时,应根据需要设立计算机学科评审小组。鉴于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在评聘职务时,对…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是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处理多种表示媒体(如文本、图形、视频和声音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二个交互系统。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正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现状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仅优化了课堂的认知结构,同时也提供给教师更广泛、更丰富的创作空间。但是由于教师素质、设备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应结合实践进一步提高多媒体网络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信息素养应包含认知、技能、理念和信息化教育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应致力于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加速信息设施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教育及应用研究巳成为高校教育、科研和培养人才方面必不可少的内容,计算机类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图书馆馆藏中所处地位加重。有必要对计算机类文献信息资源的特点、读者的需求特点、高校馆应建立的计算机类文献信息资源馆藏结构以及计算机类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