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央苏区时期,黄陂作为中共宁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在前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分别成为反“围剿”战争的大本营、指挥部、主战场。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在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发布大量的命令、通令,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黄陂是前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主要从“史”的角度来解释毛泽东诗词 ,论证了作者为什么以“反第一次大‘围剿’”为词题 ,而在内容上把第二次反“围剿”的准备也写了进去的背景 ,即领导层关于第二次反“围剿”战略方针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9,(1):12-19
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面对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正确分析形势和敌情,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依托鄂豫陕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发挥红军的革命战斗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将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政治与军事相结合,军队与人民相结合,在疲劳并牵制敌人的过程中寻找有利战机,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这次胜利,凸显了党的路线的正确,党对军队的领导,党对人民群众力量的重视和依靠,在反"围剿"中开展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5.
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中共中央实行的是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一政策是符合抗日大方向的,但由于当时中共中央处在“左”倾错误统治下,他们对当时形势及阶级关系认识不清,实际上采取的是下层统一战线政策,把许多要求抗日的中间阶层排除在外。不仅丧失了许多与中间阶层合作,壮大统一战线力量的机会,而且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开展的大规模反“改组派”斗争,杀害了大批优秀党政干部、红军指战员和革命积极分子。这场在革命阵营内部开展的反“改组派”斗争是一起历史冤案,它也是直接导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1933-1934年国共间的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是一次拥有各自疆界、政权和社会组织的两个政权之间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战争以中共的失利而告结束。中共失利的原因,除广为人知的军事政策的不智外,还和交战另一方国民党方面战略战术的变化有关,而中共军事政策错误本身,除“左”倾主观因素外,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曾在20世纪30年代对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前四次反“围剿”红军取得了巨大胜利,然而第五次反“围剿”却以失利而告结束。关于失利的原因,各种版本历史教材着重强调中国共产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泛滥和排斥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军事路线所致。但是如果我们将着眼点转到国民党方面来,那么不难看到正是30年代以来国民党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促使了蒋介石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笔者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甘波 《历史学习》2004,(4):9-10
1933—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经过一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作为跨时一年,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疆界、政权、军队和社会组织的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其成败因素当然很多,本文主要对中学历史教材中隐性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再结合常见的地理知识进行说明。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的挖掘。下面分析的问题只要结合现行高中教材就应该知道大部分都贯穿在教材之中。一、中共方面:“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在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加剧争夺中国,酿成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无穷的灾难,客观上又造成革命发展的有利时机。至1930年夏,全国红军已发展到十四个军,近十万人,在十一个省创建了赣东北、赣南、闽西、左右江、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东江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有一百二十七个县境,建立起苏维埃政  相似文献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前,各革命根据地小而分散,处于被分割包围状态,财政缺乏统一管理,预决算制度尚未建立,弊端丛生。此后,中央苏区设立了财政管理机构,建立了财政预决算制度,统一了会计制度,建立了国库、审计制度。中央苏区对违反财政预决算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严惩贪污,规范了各项收入与开支,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之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当下的财政预决算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态中,中央苏区精神与苏区精神是种属关系。中央苏区精神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内容,它在层次上与其他苏区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平等的。在苏区精神的研究中,尤其要深入开展中央苏区精神的研究,以尽快改变中央苏区精神研究与中央苏区历史地位不相称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的苏维埃政权制度体系,可以视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环境和局部执政条件下创建的具有时代特点和较高治理能力的国家治理体系。从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来考察中央苏区政权制度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一是建设了能够成为苏维埃运动坚强领导核心的没有私利的共产党;二是创造了工农群众直接参与政治的崭新模式;三是组织各种群团重构了社会组织基础,拓展了群众参与政治的空间和渠道;四是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保障;五是走好群众路线实现民众创造历史的主人翁地位。中央苏区的探索为今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苏区教育,形成了一些中央苏区"法治教育"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立法,确立一整套完备的教育体系;二是颁布法律,保障红军和工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三是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教育的管理制度;四是实施《优待条例》,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重温中央苏区"法治教育",旨在从中得到启示,真正从行动上落实中央提出的"依法治教"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7,(1):110-114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走上了工农武装道路。面对当时精神文化贫瘠的苏区农村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短短的七年苏区时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大众化教育模式将抽象深奥的理论信仰输入传统乡村社会,成功的改造了中国农民的传统思维。使农民群众从最开始对于红色政权的质疑、观望到最后衷心拥护,为中国共产党后续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对中共农村社会思想教育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主要是指曾活动于中央苏区史地空间,并在进入中央苏区之前接受过中等及以上教育,在思想、行动上认同中共意识形态,经历过革命战争洗礼并为中共革命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文、技术、军事类知识分子。但是,由于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的成员构成复杂、阶级归属模糊不清、思想资源丰富多元、知识结构各具特色、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行动轨迹复式交织、身处空间犬牙交错、发言位置极具差异,使得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的概念指涉内在地包含了诸多层次。因此,有必要将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概念指涉的厘清置于中国共产党政策对象以及理论对象的视野下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7.
在严峻的革命形势下,中央苏区的交通邮政建设依然迅速形成网络并有序运转,保证了革命之所需。在物质资源相当紧张的环境中,能取得这一成果,是因为在经费筹措与管理的一系列措施中,精神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精神就是苏区精神。分析精神因素在中央苏区交通邮政的经费筹措与管理中的作用,能看到苏区精神是如何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形成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党组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克服"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广大苏区群众,打破国民党的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武装力量,成为中国革命抗日战争的支点。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一个在党的领导下,以各级苏维埃政权为核心,辅以各类武装或非武装的群团组织围绕其外的苏维埃政权体系。从社会改造的视域下观察,这个苏维埃政权体系是工农群众在中共领导下改造社会的工具。中央苏区依靠苏维埃政权体系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社会改造创造条件,开展了社会改造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改造社会事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苏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为今天一以贯之推进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漫画是苏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斗争、壮大力量、勇于牺牲的重要革命宣传形式之一。中央苏区漫画的创作方法从当时实际的革命政治动员需要出发,其目的是唤醒民众、团结力量、共同抗争,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斗争性和革命性等特征。中央苏区漫画宣传的政治动员作用主要体现在革命动员、战争动员、建设动员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