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七十年前的湘江战役中,桂系军队并没有给中央红军的长征“让路”,“让路”说是不存在的。桂系撤离湘江防线既是中共军事领导人正确军事谋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国民党新军阀内部斗争的结果。桂系奉行的战略方针是只追击不堵击,但在湘江战役中桂系并未完全执行这一方针,由于红军的脆弱部分在后卫线,所以桂系军队的进攻造成了红军的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2.
在七十年前的湘江战役中,桂系军队并没有给中央红军的长征“让路”,“让路”说是不存在的。桂系撤离湘江防线既是中共军事领导人正确军事谋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国民党新军阀内部斗争的结果。桂系奉行的战略方针是只追击不堵击,但在湘江战役中桂系并未完全执行这一方针,由于红军的脆弱部分在后卫线,所以桂系军队的进攻造成了红军的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3.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战斗最艰苦、最激烈的战役在十分被动不利的形势下,红军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作用,鼓舞士气,激发无比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最后突破敌人重兵封锁包围,胜利渡过湘江红军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与时俱进精神、务实精神和以人为本精神,从而成为夺取战斗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与国民党军的一次生死较量。红军强渡湘江后,在桂北地区分路突围,摆脱了敌军的追剿,冒着严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翻越老山界,继续长征。红军长征在桂北历时19天,各种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文物。保护利用好湘江战役文物,是弘扬长征精神的需要,也是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需要。必须深刻认识湘江战役在长征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准确掌握湘江战役文物的主要特点及价值,遵循国家文物保护法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努力使文物与长征路线及其相关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形成保护与利用的强大合力,争取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适时地转变和调整战略方针与相关政策,从而保障了长征的胜利。在那个特定年代和特殊政治背景下,转变和调整红军的战略方针往往与纠正党内错误路线交织在一起,也与清除各种宗派主义作风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湘江战役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抢渡湘江过程中,为突破国民党军事围剿,在绝境中英勇作战、拼死斗争,用热血和生命培育和铸就的伟大彻底的革命精神。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湘江战役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7.
略论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不仅迎来了中国革命大发展的新局面,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而且更重要的是,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掌握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动权,大大缩短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是一部雄伟的历史画卷,也是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矿。将为中华民族历史前进,为培养公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尤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提供巨大的动力支持和理论依据。尊重红军长征的历史事实,深入发掘红军长征的历史内涵,尤其红军血战突破湘江,是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是促成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摆脱困境走向新生的开端。因此,客观评价红军突破湘江的历史作用,给予红军血战湘江应有的历史评判高度,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并以此缅怀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广大红军将士,慰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英灵。这是我们研究与宣传红军长征伟大历史意义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红军为什么选择陕甘地区作为长征落脚点,在很多描述或研究长征的著作中,都把答案归结为中共中央在哈达铺从报纸上得知的,陕北有大量红军和大片根据地的情报。文章认为,除了这一情报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促使中共中央和红军选择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一是要解决战略依托问题,争取苏联直接援助;二是实现北上抗日救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的胜利,既是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是理想信念的胜利.这个信念是革命者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正义性的信念,对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力量无比强大的信念,对革命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7,(2):72-76
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艰难困苦的历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情感特质升华形成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具有政治凝聚、文化引领、教育引导和促进发展的价值功能。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重识长征精神、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对于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征之所以进行,是因为以王明为代表的极"左"路线导致中央苏区出现了重大损失,它本身是一种被迫的行动,它标志着在中国革命道路上极"左"模式的失败.长征中让毛泽东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实际上是选择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和领导方式.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和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始终掌握长征主动权相对照,直接验证了红军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标志着红军找到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取得了成功.这条正确道路本身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表明红军终于克服了单纯学习和机械运用的阶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革命回忆录和党史论著中,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一些具体史实说法不一。根据有关史料的查证和考订,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具体地点应是于都;长征出发时的首脑机关应在军委第一纵队;巧渡金沙江的渡船数目应为6只.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问题不仅是和平年代中国社会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三大”就开始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历史观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在长征前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长征中得到实践和发展,为后来乃至建国后的民族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通过挖掘长征时期红军经过贵州时的民族政策史料,从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的实施、特点、影响诸方面论证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5.
标语是红军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特殊方式,它起到了宣传群众、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作用.对于长征中的红军标语,党有明确的书写要求.遵义十四个市区县,大部分地方都留下了红军标语,内容丰富详实,书写形式多种多样.研究学习红军标语,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经济文化建设、爱国主义教育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16.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打破国民党长期对中共施行的新闻封锁政策,改变红军长征真相难以展现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状况,同时为宣传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适应民众对中共领导的军队成为民族抗战重要力量的心理需求,中共在法国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积极报道、宣传红军长征,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英勇事迹和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情形.这种报道和宣传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的新闻封锁,扩大了红军及其领导人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以民族救亡为己任,有能力成为"抗日的先锋、救国的主力"的积极形象,进一步扩大了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为全民族抗战起了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多次会议,克服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逐渐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引导全党全军走向正确的军事战略方向,避免了更多无辜的牺牲,也提醒我们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原则,唯有这样,才能保持路线的正确性,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中国共产党才能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完成新时期社会各项建设,维护好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