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2.
3.
俞益 《传媒观察》2005,(12):53-54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做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或者是会议的决定,或者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入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但是,每个会议(笔者指的是确有一定价值的会议)总有那么一个最亮的“新闻点”,把这个“点”及时地捕捉到,无疑是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王士贞 《记者摇篮》2004,(11):33-33,31
时下.不少政务类和工作类报道即使新闻性很强,但由于标题制作得不精不巧,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但是。报纸又必须经常发表这类报道。有些还要作突出处理,这就需要我们攻破这个难点。从新闻编辑实践看。要制作好这类报道的标题,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挑出最能表现主题和最能体现新闻内容的新闻点。因为在这类报道中。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往往淹没在大量的成绩、问题、经验、做法、数字甚至领导讲话和活动之中,这给我们在很短时间里找准新闻点,带来很大难度。如果不能在标题中挑出新闻点.首先看到的是工作味、会议味和公文味较浓的标题,就难以勾起阅读全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传统纸质媒体的党报,在做好节会程序性报道、满足“规定动作”需要的同时,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自选动作”实现对这一重要报道资源的深度开掘?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博会报道中,湖北日报积极探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领导活动、各类会议,各地区、各部门的政务工作,是党报的重要新闻源,也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避免政务报道的一般化、常规化、程式化,在政务活动中捕捉到新闻,以鲜活、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来实现政务导向作用,是党报普遍面临且常抓常新的一个重要课题。沈阳日报编采人员近一个时期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2005年10月份《沈阳日报》的政务报道为例,细细品味探索实践,可以从中感晤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要善于捕捉政务工作的创新点。捕捉和报道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之处,不仅可以提升报道的新闻性,同时对面上的工作也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杰  程彻 《新闻前哨》2004,(9):33-33
新闻点的选取与表述往往是一部新闻作品成败好坏的关键。特别在反映一个比较大的新闻主题时,笔者认为记者应该具备一种伸缩自如的本领。从大处着手,却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精微细致处起笔,以小见大来表现新闻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捕捉大背景下的新闻点。  相似文献   

8.
电视报道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体裁,如何把电视新闻报道得有益有趣,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不断地探讨与实践。电视新闻纷繁复杂,怎样报道观点鲜明、灵活的新闻?笔者认为主要应从电视新闻主题的挖掘和报道方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专访是常用的新闻体裁之一,但近年来有很多专访文章不注意新闻性,而是为写专访而专访.笔者认为,专访既是一种新闻体裁,就要服从新闻规律,在专访采写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新闻价值的发掘,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材料,按新闻价值的大小来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10.
杨舒 《记者摇篮》2000,(9):20-20
当前,电视经济报道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项调查显示,观众收看电视的目的和对电视满意程度中,经济报道(信息、专题)位次明显不及时事信息、社会新闻以及文体娱乐节目。那么如何做好经济报道,使观众“锁住频道,关注经济事件”,就成为从事经济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从自身实践中体会到:一篇好的经济报道应该同时  相似文献   

11.
成就性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做到“成就年年报,年年出新招”?挖掘成就性报道的“潜在新闻点”,是我们把握成就性报道出新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闻点",专业上即是"新闻由头",或者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 党刊一直以来以报道党的建设大政方针政策以及党建工作经验和信息为主,和报纸、新媒体等比起来,仿佛新闻性不是那么强,需不需要找"新闻点",怎么找"新闻点",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在20世纪20年代末于美国出现时,指的是解释性报道。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也用事实来解释新闻的意义,反映主观力量。后来,深度报道演化为一种新闻理念和独特的报道要求。从体划分来说,它包括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和组合报道。这些种类繁多的报道形式,已经成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常规武器”。尤其对于主流报纸来说,深度报道的分量和比重越来越占优势。仅以解释性报道为例,在美国,“一些名的大报,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解释性报道占了70%以上的版面”,“而西方其他国家,英国、法国、日本,一般都占据50%左右的版面。”(1)再如调查性报道,以“揭丑”称,在美国影响甚大,尼克松政府的水门事件、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小布什政府的情报门事件,都是调查性报道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地方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是地方政治生活的大事,同时也是市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一些跑会记者对于按部就班完成“规定动作”往往得心应手,而对于做好有难度的“自选动作”却感到颇为棘手。那么,都市报如何从会海中“淘”出好新闻,使“两会”报道出彩、出新、出亮点?笔者的体会是:凭借一双新闻的慧眼,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就能从会海里淘出“真金”,抓到“活鱼”。  相似文献   

15.
16.
程彻 《新闻前哨》2004,(5):29-29
新闻要求有“新闻点”。新闻点的选取与表述往往是一部新闻作品成败好坏的关键。特别在反映一个比较大的新闻主题时,笔者认为记者应该具备一种“伸缩自如”的本领。所谓“伸”,是指延伸、放大、宏观把握;所谓“缩”,就是凝缩、缩小、微观展示。从大处着手,却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精微细致处起笔,以小见大来表现新闻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捕捉  相似文献   

17.
刘宏奇 《传媒观察》2005,(12):29-31
新闻传媒受到新闻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双重制约,而作为一级党报,理所应当地要承担许多宣传的职能。报道地方“得意之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方成就报道就是一项“规定动作”。这是党报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密切关注的优势,是党报唱响主旋律的一出重头戏。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类报道往往工作性强,地域性强,时效性差,贴近性差。写者有心、读者无意,有时甚至被宣传的地方也不叫好。这也是广大地方通讯员和驻地记者最挠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牛茂杰 《记者摇篮》2006,(11):37-37
重视和写好成就报道,是电台这一主流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发挥“喉舌”作用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是鼓舞广大人民群众信心的一种有效报道形式。但也有人认为,成就报道是“规定动作”,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所以无法创新,被动应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成就报道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直接影响到广播报道的质量和传播的效果。一是“老套”。报道方式与报道模式陈旧,新闻思维方式陈旧,语言老套、程式化,报道内容“数字化”,罗列一大串百分比,成就报道变成了政治概念和方针政策的机械图解。很多报道属于“似曾相识燕归来”,去年报道的东西,今年、明年把…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新闻传播业界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是长期脱离新闻一线采访实践的编辑在指导记者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的稿件也大加斧砍,常常使原本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丧失价值与鲜活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