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报巴楚5月1日讯记者刘大为、郭复兴报道:"这次我们这儿发生地震后,我亲眼看到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我坚信各民族是心连心的."这是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玉吉米勒克村的农民吾布力塔利甫·买海提自己写的稿件里的原话.  相似文献   

2.
本报巴楚5月1日讯 记者刘大为、郭复兴报道:"这次我们这儿发生地震后,我亲眼看到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我坚信各民族是心连心的。"这是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玉吉米勒克村的农民吾布力塔利甫·买海提自己写的稿件里的原话。 4月24日,村里的农民吾布力塔利甫·买海提看见记者在琼库尔恰克乡玉吉米勒克村采访,从绿油油  相似文献   

3.
4.
新闻背景的作用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加背景,其五,一时情况不明,难度大,找不到有关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像是一场检阅,又像是一种展示。消息、通讯、言论、电视作品、广播作品、新闻照片、漫画,各类精品林林总总。显示出我国新闻工作者对伟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报道的方方面面,好不壮观。从大量作品中鉴评出优秀者,并非易事,来自四面八方的评委着眼点不同,结论也自然有异,但经过交流讨论,都能取得一致。我有幸参加了1992年和1993年两次定评,得益匪浅,会上会下,常与诸公切磋,为各种体裁的杰作叫好、称赞,也为一些不足者感叹、惋惜。评稿,是鉴定,也是学习。为优秀的作品排出  相似文献   

6.
所谓针对性强的好报道,就是准确摸清受众所需所想,有的放矢地组织和采写出来的报道。荣获第11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三等奖的《某团把休息日还给战士》(载《前进报》2000年9月4日)一稿,就是一篇针对性强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7.
一位年轻的同行对我的新闻报道打过这样的比方:你象个烹饪师,把现成的菜肴拿来,添些酱醋油糖,再撒点葱、姜调料。如此而已。我不如辛勤的采集者那样去发掘素材,失去了根基的新闻往往是昙花一现。如果要从采访、写作中归结得失,那也象端出冷藏的拼盘,很杂,而且没有一点儿新鲜味道。于是,我只能重复一个已经为前人实践过的,或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又称"新闻鼻"、"新闻嗅觉"。这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修养。新闻敏感的强弱与新闻采访的成败有密切关系。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荣获第11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首先是作者具有可贵的新闻敏感。设想一下,如果作者最初看到这个新闻线索的一刹那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习惯地而且毫不犹豫地一走了之,显然,就不可能有这条新闻的诞生。据介绍,2000年12月14日,该文作者在北京西城区法院看到一位法警背着一名生病的女被告爬楼出庭,职业的敏感,促使他迅速用相机抓拍下这一感…  相似文献   

9.
我收到中国新闻奖证书,欣喜之余是感激。获中国新闻奖穴新闻论文类雪不易,两次获奖更不易,两次获奖刊发在同一份刊物特别不易。而我却享此殊荣,两篇论文《报业集团化运作创新:打造价值链、品牌链、产业链》、《新闻竞争:从“软新闻”到“硬新闻”》都承蒙《新闻战线》厚爱而刊发和推荐,分获第十四届、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二等奖,这中间包含编辑们的心血。早在80年代,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我就订阅过《新闻战线》,做了新闻人后更是爱不释手。每每投稿,都得到刊物编辑的热忱鼓励和悉心指教。有时,为谋划一个选题,电话往来不倦,而编辑处理上又再…  相似文献   

10.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拿起笔来撰写论文。论文可以作为个人成果,也可作评定技术职称之用;论文可有效地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采写技能,也可给新闻界同(以启迪。笔者从事新闻论文写作多年,已在全国50多家新闻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次)。曾有朋友问我,你工作在基层,并非专]”」从事新闻理论研究,哪来这么多的论文题目。其实,写论文与写新闻一样,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有v不尽的题日。这里,笔者将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简述于后,供参考。一是适时总结,撰写作会性论文。一个人在新闻工作[1。肯定会积累一些采编经验。对此,我们…  相似文献   

11.
彭朝丞 《新闻知识》2001,(12):41-42
有人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来比喻新闻记者这个职业的最大特点。我们姑且不论这个比喻是否周全,但它却道出了新闻报道贵在创新,不甘平庸,不写千人一面的大路货,要多写"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在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中获二等奖的消息《我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亮相》,便是这样的一篇堪称难得而又令人难忘的科技新闻佳作。惟其难忘,说的新闻所传递的信息重大。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篇佳作的作者,以其特有的新闻敏感,为我们记下了我国机器人技术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个重要时刻。应该说,研制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类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一提到军事新闻,马上就想到铁马金戈、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一提到部队生活,立刻就联想起戍边守疆、摸爬滚打、舍死忘生,一些军事常识、武器装备的介绍而已。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看到《文化方队遭遇尴尬》(下称《方队》)时,眼前不觉一亮,《方队》的选材和行文着实有其独特之处。这篇刊登在中国青年报“军旅”专版上的消息是一篇“蓝天杯”好新闻竞赛的参赛作品,被置于2001年3月25日“军旅”的头条.十分引人注目。 《方队》的导语如异峰突起:当“敌”机进入我射击地域时,某高炮旅三营竟然发不出…  相似文献   

13.
邵薇 《军事记者》2005,(9):22-22
这篇现场短消息刊登在《解放军报》2004年11月9日一版“绿色快报短新闻竞赛”专栏。一望标题便知,它是一条纯新闻;仔细读完却想,也不完全是。它有新闻的纯粹,又兼具事实外的意味。  相似文献   

14.
15.
第一、“天女散花”法不少人写消息常把背景放在第二段或第三段,黑压压地一片,读来让人头疼。总结获奖消息的成功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把背景材料打散了用,或分为几个自然段,穿插于其他材料之中,即所谓的“天女散花”法。以第1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作品《中国国家主席与  相似文献   

16.
石坚 《新闻知识》2005,(6):56-58
获第14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三峡大坝昨下闸蓄水》,由9条简讯集纳而成,每条简讯只报道一个片段,象一张照片。将9条简讯连接起来,仿佛就象一部记录片,逼真而生动记录了三峡大坝下闸蓄水这千年一回的历史瞬间。简讯获奖,这在历届全国性的好新闻评选中并不鲜见,问题是在消息日益弱化的今天,小简讯反映了大主题,小简讯在全国获了大奖,就很有必要探讨一番了。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星际间的交流活动靠的是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最快捷、最形象的可要数电视传播了。每天五花八门的时政、社会、经济、科技、生活等信息铺天盖地从荧屏传出,但真正能给人留下记忆的却并不多,而让人感动、让人不能忘却的就更罕见了。然而电视消息《温副总理带灾区孩子上课》却达到了这种效果。这则电视消息一是极具视觉冲击力;二是极具亲和力;三是极具吸引力。所以不但获得了“陕西新闻奖”一等奖,而且还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每个记者,特别年轻记者每天都在苦苦地思索:今天写点儿什么?新闻源在哪里?笔者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一线从事新闻采编业务,获得了颇多体会。现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如何发现新闻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周猛 《军事记者》2005,(10):27-28
军报历来有“抓问题”的好传统,刚刚获得2004年度中国新闻三等奖的新闻《22座“风雨亭”矗立北疆边防》就是军报数位记、编辑数年“接力”关注一个问题所结出的“果实”。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9,(Z2):7-8
<正>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我和我的祖国》以快闪的形式唱响海内外。这首歌的曲作者秦咏诚和词作者张黎都是辽宁人,都出生在渤海之滨的大连,又都在"东北鲁艺"学习并走上艺术道路,他们联袂创作的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歌颂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又经过歌唱家李谷一的深情演唱,成为传唱数十年的经典爱国主义歌曲。但在歌曲的背后,还有一些令人感动却又鲜为人知的故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