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对人类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面对基因工程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生命伦理道德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提出新的实践规范,基因工程的发展也要适应生命伦理道德的框架。只有在基因工程技术进步与生命伦理道德发展的相互互动中,才能真正减少基因工程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的高度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信息、CP各领域日新月异.对作为科学进步的奠基石--教育,提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植物人手记     
<正>21世纪20年代,雾霾在大气层里永久驻扎,人类的天空变得像擦不干净的玻璃,地球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走投无路的人类为了适应不断恶化的居住环境,开始将目光放到基因的改造上。他们将部分植物的基因嵌入了自身的染色体。进化后的人类,会在身体上长出抗污染的植物,通过这些植物,人类的呼吸系统从单向的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改进成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内循环。这些与植物共生的人类有一个充满熟悉感的名字——植物人。  相似文献   

4.
生命体在进化过程中,信息载体存在跃迁式的进化梯级:DNA、脑、最后在人类发展出体外信息载体-文字、纸张与网络,随着信息载体的跃迁式进化,生命体的领域被不断扩张,并使生命由被动式适应向主动式适应进化,只有人类真正拥有两种遗传模式,基因遗传和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5.
李茜 《课外阅读》2007,(7):3-23
伦敦大学教授斯蒂夫·琼斯说,现代人类的进化业已结束,因为进化过程是建立在基因改变生物体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而现代人已经丧失了对生物圈的依赖性,而且正在去改变它。  相似文献   

6.
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化。生物界靠基因的遗传而存在,靠基因的变异而演化,人类社会靠文化传承而延续,靠文化创新而发展。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科学技术具有的两重性,在肯定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生命和健康产生积极意义的同时,本文指出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安全性方面的不确定性,可能给人类带来滞后效应损害,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基因资源、基因隐私、基因歧视和基因设计等一系列伦理问题,以及对基因工程技术发展提出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8.
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文化。人类以自然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以文化作为生存与发展的方式。生物界靠基因的遗传而存在,靠基因的变异而演化。人类社会靠文化传承而延续,靠文化创新而发展。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因子,随着人类对基因认识的不断深入,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基因工程在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基因工程技术在不断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日益尖锐的问题和矛盾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如何引导基因工程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这是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适应"而非"最好" 人为什么会生病?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人不生病、不衰老,或者所有疾病都可以完全治愈,人类世界将会是什么情形?很显然,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生病是演化的结果.生物演化过程中存在随机的遗传变异,使不同后代的基因各有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这些后代不同的生存率和生殖率上,即有些后代生存的个体数目较多,他们再繁育后代的概率也较高,慢慢地这些个体身上的某些基因被保留了下来.可见,自然选择的唯一标准是谁能够生存下来.人类演化的结果是选择"适应",而不是选择"最好",是作出"妥协"甚至付出"代价".所以,当我们适应了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就容易患腰背疼痛、颈椎弯曲等疾病,膝盖也容易损伤.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唯一的可以用语言来交流的生物。科学家宣称,在人类众多基因中,已经发现能使人类说话的基因,如果没有这个基因,语言与人类的文明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在过去的20万年间,这个基因的改变,促使人类在演化上,能与其它生物朝向不同的演化路径,这个基因就是FOXP2。FOXP2基因的损坏,会造成罕见的语言疾病,语言文法的使用将出现问题。科学家在前年发现这个基因,现在,科学家在灵长类的研究中,观察这个基因在它们身上的表现情形与影响,这些动物包含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恒河猴、猴子与老鼠。科学家想要知道,这个基因在人类…  相似文献   

12.
人类常见遗传性疾病有染色体遗传、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等三种方式,人类常见遗传性疾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终生性、发病率高等四大特证.本文通过对人类常见遗传性疾病的遗传方式和特征进行分析。就如何防治人类常见遗传性疾病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复合体编码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蛋白,是一个由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遗传系统。人类的细胞抗原不仅在抗原识别和递呈、免疫应答和调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人类遗传的多样性、人类起源以及在器官和骨髓移植、疾病关联、法医亲子鉴定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HLA基因的命名、HLA基因及其产物的多态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神州学人》2007,(5):7-7
一等奖张亚平,男,1965年出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云南大学教授、中国遗传学会和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张亚平院士主要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演化及机制,近5年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人类走出非洲的迁移路线与模式研究;线粒体基因多样性与东亚人群历史研究;动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野生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与保护遗传学研究;基因(家族)的进化与生物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1 基因时代的结束和后基因时代的来临从 1990年 10月 1日美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到 2 0 0 0年 6月 2 6日 ,美、日、英、法、德和我国六国的科学家联合向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用了仅仅 10年时间 ,提前 5年完成了原定到2 0 0 5年 10月才能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程。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 ,揭开了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 ,人类不但可以从基因水平上诊断和治疗疾病 ,彻底地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 50 0 0多种遗传病、多基因病和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各种癌症、老年…  相似文献   

16.
摘要基因科学的进展使人类得以在基因的层次上认识和改造人类自身,通过基因技术对人类自身进行改造的美妙前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诱惑,然而由于生命本身的复杂性、科学方法本身的界限以及基因科学与技术本身还原论方法的缺陷,也使人类对自身的改造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相似文献   

17.
鼓、香禾糯米、生产工具等器物在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祭祀仪式中的礼用,反映出少数民族在适应独特天地系统中的农耕禁忌和万物有灵的文化基因。透过祭祀仪式中器物的礼用,可发现器物已超越了其工具性而上升为神性、可以推断出有关人类活动的各种时间和空间信息,可探见少数民族社会结构与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现     
斑马鱼基因可改变人类肤色斑马鱼有很多基因与人类基因相似,因此被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斑马鱼的一种基因可以决定人类毛发、皮肤和眼睛的颜色。斑马鱼基因组中存在一个决定鱼皮浅颜色的基因SLC24A5,这个基因上的单个氨基酸改变在色素沉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人类也存在这个基因,绝大多数人种的SLC24A5基因相同,但是欧洲白人的SLC24A5基因发生了变异,虽然只发生了一个变异。而正是这一个变异,导致了欧洲白人皮肤黑色素少、小,且色素分布稀。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有助于找到治疗恶性黑…  相似文献   

19.
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其对生物制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末,美国正式决定对人类基因组进行研究。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了总耗资30亿美元,计划15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随后,英国、苏联、意大利和日本也提出了各自的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法国、欧共体、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加入了人类基因组研究。我国于1987年在“863”计划中开始设立人类基因组研究课题,并于1993年和1996年正式启动了“中华民族基因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和“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由于投资所限,中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不是像国外那样对全基因组或整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生物芯片     
蓝雁泽 《生物学教学》2001,26(12):41-42
20 0 1年 2月 15~ 16日 ,“新版”人类基因组图同时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公布 ,人类的基因总数约有 3.5万个 ,仅比草芥侏儒多出 1万 ,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很显然人类性状的多样性除基因外 ,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以测序为主的“结构基因组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生物学的发展 ,解读基因组功能的“功能基因组学”时代已经到来。解读开发基因功能 ,迫切需要更先进的检测方法 ,1991年在美国硅谷诞生的生物芯片技术 ,已成为生物技术开发的热点。1 什么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是将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DNA、蛋白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