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针对北京13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和6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按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各年级选取一个班级,共计2433名学生,考察学生考试态度与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生的考试态度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提升,学生对考试的喜欢程度不断下降,不喜欢的程度不断提高;(2)学生的考试态度与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概念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喜欢考试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优于不喜欢考试的学生.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学校考试及管理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选取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2433个学生,考察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及其与学业成绩和学校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生考试态度与年级存在显著负相关,学生对考试的喜欢程度呈随年级的升高而不断下降的趋势;(2)学生考试态度与考试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对考试的不同态度在学业成绩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3)学生考试态度与学校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学校教育和考试评价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高职高专的影响,分析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对四、六级考试的态度,四、六级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反拨作用,以及学生对其他考试的了解程度;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正确看待四、六级考试和教学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尽管国家教委多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制止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尽管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考试纪律和监考守则,但我们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考试作弊作为学校中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它既影响了对教与学质量评估的可靠性,又培养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德,因此杜绝学生考试作弊历来就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孙淑军  马金武 《文教资料》2008,(22):212-213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评估,又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德,因此,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对高校考试作弊现状的调查及对作弊现象原因的剖析试图找到解决高校考试作弊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的功能、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和课程的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观点,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系统而深远的根本变革.新课程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同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其核心直指中国教育现实的焦点问题——考试.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将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和学校的发展.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业考试应该成为评价学生全面数学素养、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一面镜子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生考试作弊在一些学校已成公害。考试时看书、抄卷、带夹带、传纸条,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形形色色。一次学期考试,某校有一个班的学生分组行动,集体作弊,还美其名曰:作弊要讲究“群体”效益。 学生考试作弊为什么愈演愈烈?“平时不烧香,临时碰运气”这种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是学生作弊的心理基础.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没有看到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把知识技能学到手,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代价。平时学习马虎敷衍,却企图在临考时轻而易举地获取高分,只有作弊一条路。有的学生认为“眼下作弊司空见惯,”大家都这样,“法不责众”,一旦作弊被发现,大不了扣分而已;有的则认为,  相似文献   

8.
一位中途辍学的女生这样说: 去学校读书太没意思了,只有负担没有快乐,只有压抑没有幸福. 还有一位学生给班主任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 老师,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了,特别是快考试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我的情绪特别容易被考试摆布.  相似文献   

9.
自主招生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科竞赛,如果像现在这样的考试方式,等于把学生绑在竞赛、做难题这样的一个战车上.自主招生应该是传统纸笔考试的补充,其考试选拔方式需要更加灵活多样,把那些纸笔考试招生不容易体现的能力反映出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有人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我并不这样看.西方家庭...  相似文献   

10.
现在学校和社会对考试过分关注,主要是考试具有评价、衡量和选拔的功能.家长喜欢根据考试的得分评判孩子学习的好坏;学校惯于根据统考的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考试成了社会看待学生学业、观察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效益的唯一“窗口”;考试成了学校评估教师工作、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标尺.  相似文献   

11.
有校长说: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应因材施教。学校通过考试分编重点班、实验班,可以区分学生的学习层次,是为了实施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有潜能的学生脱颖而出,是有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检测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检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标尺,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教育界对四、六级考试的态度褒贬不一.本文依据反拨效应理论,从四、六级考试的不同形式:笔试、口试和网考三个方面分别分析考试对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反拨效应.同时,针对四、六级考试带来的负面反拨效应,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该研究期望能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借鉴,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英语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杨燕 《考试周刊》2011,(21):6-7
1.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近几年,我校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出现了考试作弊现象,学校对此给予了严厉的处理,但不少学生仍在考试时冒着被开除的风险继续作弊。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大量访谈,了解考试作弊行为及相关要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一些依据。2.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调查、访谈等方式研究考试作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对考试基本功能的重新审视1.淡化对学生的评价功能我们以往的考试重在对学生的评价 ,根据学生学科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劣 ,多数学生为此而产生了怕考厌考的心理。据我所了解 ,一些国外的考试 ,从不向学生公布分数 ,更不以分数排名次。但是 ,对学校却有评价排名 ,以促使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众所周知 ,学生的质量取决于学校的办学质量。因而我们要淡化用考试评价学生的做法 ,应通过考试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2 .重视检测功能考试的另一功能是检测 ,通过考试检测教与学的得失、教与学的方法优劣。当然这一功能也可以通过作业反映出来 ,…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需要学校考试改革协同推进,新课程理念要求考试理念同向同行.本文围绕新课程下的学校考试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体功能,就打造适合学生的考试进行了论述.立足新课程,可以将考试比喻为"健康体检",是一种积极的保健方式.要借鉴认知诊断理论改革考试命题,变革考试方式,加强考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力度,改变考试结果使用的方式方法.学校要将考试、学业分析反馈、学习指导构成一个整体性评价体系.考试改革不是为了让学生懂得考试,而是让考试学着"懂得"学生,要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突出每个生命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何兴 《时代教育》2009,(9):32-32
本文试图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几方面在CET考试背景下对待英语教学的态度来管窥大学公共英语的教育情况.论述通过完善英语水平评估机制的重要性来整顿社会办学力量,并对其加以治理和引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1 起因 2月底,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选拔数学竞赛苗子的考试,在这份选拔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引起笔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提出考试的心理卫生问题早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经验证明 :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对学生的考试心理影响重大 ,但目前尚缺乏更为深入具体的研究。我们知道 ,言语具有社会心理功能 ,它传递了一种关系信息。教师对学生考试的态度、期望和要求 ,总是借助于教师的言语本身和话外行为传递给学生 ,从而对学生的考试心理产生影响。像这种在日常教学、尤其是复习与考试时 ,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有关考试方面的言语引导 ,我们就称之为教师考试指导语。本研究作为江苏省《优化学校考试管理的心理卫生》课题之一 ,试图通…  相似文献   

19.
我校学生来源较差,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过去,我们总是靠寒暑假补课,延长学习时间,采取多种“镇压”手段强迫学生念书,但收效甚微.我们这样的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于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对考试的出题方式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就是其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作者2005年实地调查的中国5省82所农村小学1990年和2004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学校教育资源对学生教学成果,即考试平均及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学校拥有更多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制定鼓励教师上课的补助政策均有助于提高学生考试的平均及格率;第二,学校任课老师的频繁更换对学生考试平均及格率会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提高教师队伍的受教育水平;在激励教师授课热情、提高教师上课积极性方面,考虑制订并完善任课教师的课时补助政策;采取措施稳定基层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